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采编人员思维方式及必备素质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编辑等活动,始终伴随着不停顿的思维活动。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开发采编人员的智力、提高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从而创作出有力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搞好新闻采编活动,多出精品,就要求采编人员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新闻思维素质,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编人员在对新闻进行采集加工制作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叫采编思维。它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采编思维具有立体性、创新性、贴近性等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所谓深度报道的深度,就是指对新闻事实不满足于直截了当的报道,而是强调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地把握和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描述新闻事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探索时代的精神状况,挖掘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引发受众思考。搞好深度报道,企业报大有可为。与日报、晚报、都市类报纸等大报相比,企业报在时效性和版面容量等方面虽不具优势,但它可以在挖掘报道深度上大做文章,展现作为。那么,企业报采编人员怎样做才能搞好深度报道?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同时把握细节、高度、广度这三方面的问题,正确理解并处理好深度与细节、深度与高度、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深入采访、提炼主题、谋篇布局,有助于我们搞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4.
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在对新闻进行采集加工制作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我们姑且称这种思维方式为“采编思维”。采编思维,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对广播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看,新闻采编工作应当以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正确反映人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在新的发展时期,起到宣扬进步潮流、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新闻采编工作。新闻采编工作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全面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特别在具体的采编实践中,应当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科学的采编思维。其中主要包括立体思维、创新思维、贴近思维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5.
周金泉 《新闻前哨》2023,(22):43-44
消息、独家新闻、深度报道可形象地称之为新闻报道的“三板斧”。本文就如何写好“三农”领域的消息、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分享实践体会,为新闻采编人员做好“三农”新闻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往往是思考的结晶,因为每一篇深度报道都必须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有对现象的解剖、对问题的透析。可以说,深度报道形成于思,因为思考的深度决定着报道的深度。新闻现象的本质、新闻现象所隐藏的问题,正是通过作者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将其剥离和凸现出来,成为新闻的主题。在大学读书时,人民日报老一辈记者的优秀作品,以其思想的深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当我成为一名驻站记者后,深切感受到,只有不断思考,在思考中寻找,才有可能写出深度报道。正是在对现象的思考、剖析中,我写出了一些被称为深度报道的通讯。…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深度报道在不同新闻媒体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不同新闻媒体增加指导性、增强接近性、扩大可读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深度报道的采编质量,扩大深度报道的数量,成为摆在每一个新闻编采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概念内涵及其关系深度思维,是一个容易理解,但在各类字典、词典中又很难找到准确解释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思维”的解释,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王浩  金鑫 《新闻传播》2007,(6):63-63
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社会新闻,如灾难事故、好人好事、感情纠葛、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生活变化等,采访并报道这类新闻,让市民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是社会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所谓社会新闻深度报道,就是在反映客观事件的时候,不仅仅是采取感观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采取思维的形式,透过现象说本质是此类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2002年12月1日,新华社开设的服务新闻专线开始试运行并向全国媒体供稿。这是新华社为适应用户需要调整发稿线路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其宗旨是充分调动全社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在确保综合线路发稿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服务性新闻稿件,加强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全方位扩大新华社新闻的影响力。也是新华社党组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应当前媒体市场发展趋势,按照通讯社规律办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写出好的深度报道要在多维度思考上下功夫,不孤立报道单个事件,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观点)立体地组织新闻要素。而逆向的思维和视角往往有助于掘进报道的深度,是做好深度报道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张素芳 《新闻世界》2013,(10):171-172
县级台办深度报道栏目不象中央台有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新闻资源可供选择。本文以县级台深度报道栏目采编实践为例,分析如何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摸索,获取源源不断的题材,使县级台深度报道栏目走出“断炊”窘境。  相似文献   

12.
张春星 《青年记者》2007,(14):120-120
电视评论,这种理论色彩浓厚的新闻体裁在电视上一直呈现弱势。近年来,电视这一媒体愈来愈不满足于自己的“短、平、快”,对许多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采访报道。但这种评述性的深度报道,不仅仅是时间段的加长、画面的增多,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深度,强调新闻的穿透力,使观众在收看电视评论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菖鹂 《青年记者》2012,(23):30-31
近年来,笔者主要从事党报社会新闻深度报道的采编工作,在实践中深深感到,深度报道理性深度的挖掘和情感力度的表现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放眼当今平面媒体的深度报道,其中颇有些篇幅长、思想浅的作品存在.其表现大多为事件过程的浅表陈述、就事说事的事例罗列、缺乏思想的专家学者言论摘引等等,缺乏思想的提炼和照耀,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谈不到启迪思考、使人警醒、催人奋进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与新兴媒体的竞争中,深度军事报道是传统媒体手中的"撒手锏"。尤其是对军队报纸来说,深度军事报道更是其树立品牌的法宝。要搞好深度军事报道,需要采编人员强化专业化素养,进行专业化操作,拥有专业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欧漫 《新闻窗》2011,(2):39-40
深度报道作为各种媒体形态竞争的主要形式,一直是新闻业界、新闻学专家讨论的焦点问题。广播新闻中的深度报道除了结合自身的传潘优势之外.还应该在整个深度报道的采写与报道中融入思辨性思维,从而达到广播新闻的深度。本文结合笔者的新闻实践,从新闻采访、采写报道等方面,探讨如何将思辨性思维融入广播的深度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16.
哪些报道可以称为深度报道呢?笔者认为:从服务读者角度出发,挖掘和拓展报道深度和广度满足读者需求;极度接近事实真相.还原新闻事件背后的真实面目;从单一新闻事件的个案引发思考,推动社会制度变革和法制进步,深度报道的外在形式很多。在新闻专业理论中,对深度报道也有很多相近的解释。《新闻大辞典》中称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肩负宣传舆论重任的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实现依法治国目标过程中,怎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怎样进一步加强自身法治观念和良好的法律意识培养,以适应党和人民的要求?……本文试就提高采编人员法律意识谈谈看法。而闻系的人员法律意识的层次要求法律意识的作用对新闻采编人员来说,主要体现在依法报道上,即在报道中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方面。一定层次的法律意识是正确运用法律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思想条件,它能为采编人员在采编过程中提供有关信息和价值判断。提高了法律意识,也就提高了对法律的认知,从而影响思维方…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即用理性深化新闻报道,是对新闻揭示出其更深层次意义的报道,其基本特征是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出它对明天的意义,时下,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信息量的容量多寡之争.快、新、活的时效质量之争,更表现为新闻报道是否有鲜明理性思维倾向和深刻程度之争。在这场竞争中,深度报道是报纸宣传  相似文献   

19.
杨荣 《军事记者》2012,(8):24-25
在新媒体时代.有深度的报道是报纸赢得读者的重要法宝。而记者素养与报道深度又紧密相关.媒体必须通过加强采编人员的多方面素养来增强报道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杨勇 《当代传播》2003,(4):11-12
前不久,中央要求新闻媒体减少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基层和群众。这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改进政务报道、提高新闻质量、拓展新闻广度与深度的难得机遇。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进政务报道和提高新闻质量?如何从众多政务活动中挖掘出老百姓更关注、更有价值的新闻?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采编实践,觉得有必要认真审视进一步改善政务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