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声音     
《网络传播》2007,(5):15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网络上形成了一套专用语言。网民们可烈随心所欲地创造网络文化语言,个性充分得到彰显。” ——网络文化研究学者 李钢 网上离经叛道、怪异另类等文化现象比现实社会生活中表现得更多,网上求同和求异并行发展,个性更加鲜明,差异更加细化,群体更加丰富。现实生活中不能容忍的现象,在网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宽容,高雅与低俗同在,传统与另类共生,这就是网络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下网络文化报道中低俗倾向产生的原因和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以期能引起重视,加强网络文化报道的监管,避免文化报道中的低俗倾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两千家不良网站被关闭,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了预期成果,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但解决网络低俗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根本之道在于以重塑价值观为核心的网络文化建设,因为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黄汀洲  刘涛 《今传媒》2010,(11):80-81
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快速转型,价值观的激烈碰撞,媒体把关人的缺位,大众对利益的贪婪追逐等等,这是构成大众文化低俗化的诱因。从根本上把握低俗文化产生的源头,铲除低俗文化生长的土壤,挤压低俗文化膨胀的空间,才是遏制文化低俗化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5.
低俗文化带来的荧屏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低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低级庸俗的文化,它依托于哗众取宠和无厘头的搞笑。有些媒体误把“低俗”当作“通俗”,误把低级趣味当作是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是打着适应大众文化需求的幌子,混淆两者概念。在当今众多的媒体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现象,“明星取代模范,美女挤走学者,绯闻顶替事实,娱乐覆盖文化,低俗代替端庄”,这种低俗之风,已成为传媒界的公害。  相似文献   

6.
该论文分析了低俗搞笑广告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认为低俗搞笑广告受到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式微、内部解体与变化;大众传播中意识形态的模糊化;网络文化的崛起;信息构成方式、存在方式及流通方式的变化.论文指出,文化深层结构具有抗拒重大变化的特性,如果广告表现贬低、威胁到了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就必然因超过社会的容忍度而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张坤 《东南传播》2011,(2):49-51
本文以"小月月事件"为案例,分析了网络受众在此类网络低俗文化传播中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文章认为,网络自身的低门槛准入特点为网络低俗文化在网上广为传播提供便利.网络受众的多样性致使不同心理状态的出现,具体呈现为:网络受众的猎奇心理、求真参与心理以及从众空虚心理.  相似文献   

8.
低俗文化是一种思想品位低下庸俗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本质特征是落后与倒退,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低俗文化进入电视传播领域,其消极影响会变本加厉。为此,从电视传播的角度来探析低俗文化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有助于消除精神垃圾,净化电视荧屏。  相似文献   

9.
黄色短信不断蔓延,网络恶搞变本加厉……一场场与网络传播有关的文化官司似乎还无结局,网络图片的低俗之风又“硝烟四起”,尤其是“6家传播低俗内容的网站遭曝光谴责”,其中不乏充斥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包括网络图片在内的网络文化如何传播、网络建设如何规范发展等一系列隐身其后的深层问题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自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兴起以来,低俗现象就一直困扰其良性发展。本文基于消费文化视角分析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存在的低俗现象表征,结合消费文化中功能性色情、符号编码及受众窥私心理分析三个方面对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存在的现象进行解读。基于这些现象对应的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移动视频直播的健康良性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最近,无论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等新媒体,谈及文化,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就是反三俗,即反对庸俗、低俗和媚俗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申鸣  荆懿 《传媒观察》2011,(3):32-34
2010年7月23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抵制文化上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三俗"一词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年的夏天大众传播媒介中存在的各类"低俗"现象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3.
技术与道德:建构网络伦理的双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新年过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部门着手部署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拉开优化网络发展的序幕。针对网络社会的特性及其滋生的道德伦理等一系列新问题,加强网络治理极有意义。相应地,加强网络文化的基础性建设,改进技术,涵养德性,建构网络伦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来,关于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欣喜之余,我们却不能忽视,另外一些低俗文化却正搭着“大众普及”的“顺风车”招摇过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恋,李清照是赌神酒鬼色女郎……  相似文献   

15.
吴坚  安立  鲁腾 《新闻前哨》2013,(12):80-81
近年来,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发展迅猛。它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方面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是,部分节目出现内容低俗、格调低下、导向错误、渲染暴力色情等问题,有的甚至脏话连篇,为吸引眼球刻意展示低  相似文献   

16.
李炬 《中国广播》2009,(3):50-53
声频荧屏的低俗之风已经不仅是_种不良风气不良倾向,而是一种相当程度的文化失范。而失范的原因,是价值观迷失导致节目制作与主持常常处在文化上缺失依据的状态。在此称之为“文化失据”现象。这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文化的变异性、不确定性的反映。由于“文化失据”即价值观的缺失,声频荧屏中的大众娱乐节目充斥着模仿和媚俗的气息,我们的播音主持中存在无舵漂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管理     
《传媒》2009,(2):75
新闻出版总署:音像制品将不再加贴统一防伪标识;教育部: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刘慧 《新闻实践》2011,(4):56-56
近期对文化产品中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媒体和社会再次掀起了抵制热潮。但是,不少媒体和人士并未停止对低俗内容的报道和传播,甚至一边痛批某人表演低俗、不堪入目,一边详细介绍其星座血型乃至泳装艳照。面对“三俗”之风,社会一时形成了“一边狠打,一边追捧”的怪现状。  相似文献   

19.
蔡伶 《出版参考》2006,(6S):29-29
台湾媒体恶质的现象令人心痛,低俗文化、狗仔偷窥报道成为显学,记者应有的专业角度却日渐被淡忘,甚至大部分民众认为,媒体是社会乱象。面对越来越糟糕的媒体环境,几位坚守中心岗位的媒体人,以文字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谢培 《今传媒》2012,(9):42-43
"庸俗、低俗、媚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发展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针对这种异常现象,本文透过对当下"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的文章梳理,凸显媒体要将自身的社会责任落实,媒体需要回归,需要切实成为一个负责的媒体,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刻不容缓,为我国媒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