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宗理论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理论,几乎所有的《档案管理学》教材在全宗的种类划分上,提出按照全宗的范围和构成方式,将其分为独立的全宗、联合全宗、全宗汇集和档案汇集这四大类.不管是2000年陈兆祦、和宝荣主编的《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或是2005年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三人主编《档案管理学基础》(第三版),又或是上海大学王向明教授主编的《档案管理学》.似乎联合全宗、全宗汇集以及档案汇集属于全宗的补充形式已经毋庸置疑,似乎这些补充形式就是全宗.那么全宗的定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由陈兆祦、和宝荣主编的《档案管理学基础》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 该书是档案管理学课程的基础教材,它吸收了《档案管理学》、《档案工作基本知识》两书的部分内容.全书约三十三万六千字,共分十三章:一、档案概论;二、档案  相似文献   

3.
许亮 《兰台世界》2016,(24):29-32
陈兆祦是我国档案教育和档案学科的开创者和拓荒人。他倾注一生心血,在档案管理学领域开展了持续、深入地研究,形成多部教材。以陈兆祦先生《档案管理学基础》教材建设为中心,分析其各阶段的发展,并总结陈兆祦先生对我国档案管理学科构建与建设的贡献,谨以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刘永庆 《兰台世界》1998,(12):31-32
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兰台世界>杂志社驻京总编辑陈兆祦,在1998年1O月15日"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大会上荣获该项奖励.  相似文献   

5.
1993年春节的到来对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吴宝康、韦庆远、陈兆祦、冯乐耘和和宝荣五位教授来说,真是喜上加喜,五教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终身性的“政府特殊津贴”。五位专家学者获此殊荣皆因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1998,(7):44
前不久,本刊收到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陈兆祦教授来信,陈兆祦教授的厚爱是对我们编辑们的鼓励和鞭策,同时陈教授的严谨治学的态度也是我们作编辑的需要认真学习的.  相似文献   

7.
近日来我有幸拜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原档案学院副院长、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兆祦先生,倾注一甲子档案情结的呕心沥血的结晶<文件与档案--从理论到方法>一书,欣喜、亲切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先睹为快、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催促下,我欣然命笔匆匆写下如下一些随感性文字.  相似文献   

8.
开场白:陈兆祦是档案界知名专家,去年在本刊第12期著文"读<案卷标准化有利有弊>所想到的三个问题",并指出:"连续读了<北京档案>2000年第1期至第5期刊登的讨论案卷标准化利弊的各种意见,获益匪浅.并联想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界先后出版了一些档案专业外语辞典,诸如牛创平、赵海林、张平安、李德宽、徐玉清编的<英汉档案学词汇>、丁文进、何嘉荪、方新德、许士平编译的<英汉法荷德意俄西档案术语词典>、黄坤坊编的<俄英汉档案学词典>、陈兆祦、黄坤坊编著的<简明档案学词典>等,对加强中外档案业务、学术交流,以及开展档案业务工作、档案学理论研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促进作用.不久前,我本人有机会接触到由王久明主编的<档案学辞典>(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Files)一书,甚感兴趣,浏览数遍,略有所感,深感有必要向档案同行推荐、介绍海峡彼岸的档案专业英汉辞典,并作如下简评.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档案学文库》第一卷,已由中国档案出版社于1999年11月出版。我能够读到这部巨作,首先要感谢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研究所和主编陈兆祦教授,还要感谢诸编委,尤其是各分卷的主编。为什么要感谢?因为这是一部好书,是一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价值的档案学文献资源库。这样的好书是有关人员……  相似文献   

11.
陈兆祦教授曾三次就文书档案立卷整理改革问题,刊发文章,著书立说,抒己之见。此次有感而发的《四谈文书档案立卷整理改革》的文章,又从另一方面带给我们新的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收到了陈兆祦老师给我寄来的<现代档案工作实务>一书,这正是我早就向往能够买到的一部书.认真读起这部书来,真是受益匪浅.我认为,这部书具有全面、新颖、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文件与档案关系的传统争议进行了简单梳理.提出了论证文件与档案关系问题的三个前提.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证了文件与档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档案的来源范围大于文件、归档过程是构成档案质的要求的基本观点.并对陈兆祦、刘东斌先生有关文件与档案关系之争进行了简单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陈兆祦是新中国档案学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档案专修班的第二年(1953)就走上了人大档案系讲台,开始踏入档案学专业的教学与理论研究领域,历时40载.  相似文献   

15.
《新上海档案》2005,(1):31-32
陈兆祦教授在《档案学研究》2004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建议将“现行档案”改称“现时档案”。从《档案法》将档案定位为“历史记录”来说,还是不用“现行档案”为好。在档案按时间分类时,不是有古代档案、近代档案、现代档案、当代档案吗?在一个单位中,称刚刚形成的档案为“现代”、“当代”什么的,可能大家不太习惯。因此我建议,使用“现时档案”一词,与“历史档案”对应。建议将“实物档案”改称“特种档案”。  相似文献   

16.
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价值鉴定研究一直是档案学研究中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新世纪以来,随着张斌同志的博士论文<档案价值论>和<档案学通讯>"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系列论文等一批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刊出,有力地推动了这一理论问题研究的深入,使人们对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有了更全面、理性的认识.笔者在学习这些新成果的同时,也触发了一些思考,在此略陈管见,或许对档案价值鉴定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自1960年11月<档案工作>发表题为<档案工作者应该正确掌握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的社论以来,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这一理论对中国档案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仔细探究,我们不难发现,该规律的理论内涵在表述上不甚清晰,学术界对此争议颇多.究竟该如何客观地、科学地认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工作规律呢?本文试具体析之.  相似文献   

18.
赵春庄 《云南档案》2009,(12):54-55
本文从档案价值的内涵出发,详细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实现档案价值的几点规律性认识,并简要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研究档案价值实现规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档案管理>2009年第6期刊登的归吉官先生的<关于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思考>(以下简称"归文")一文,提出了"档案客体价值"的概念,并"就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归吉官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0.
一、鉴定档案价值的方法论1.研究档案利用规律,预测未来利用需要实践证明,估计档案对利用需要的作用,甄别档案保存价值的可靠经验,往往要更多地从档案的实际利用中取得。因此,要了解和熟悉过去档案被利用的情况,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