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ARC的转换研究伴随着MARC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MARC的转换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文章针对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和元数据发展应用的各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的MARC转换应用研究的目的、作用、特点和转换技术要求等,同时列举了新阶段MARC数据格式到XML文档格式的转换应用实例.文章对我国的MARC转换应用作了系统的回顾研究,以期促进MARC数据的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XML的MARC系统转换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凤岩  王菁 《情报学报》2003,22(6):671-675
本文通过对MARC、XML的研究 ,成功地进行了MARC格式到XML格式的数据转换 ,实现了用浏览器直接查询MARC数据的功能 ,使封闭的MARC成为开放的数据格式 ,对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数据库与国际接轨、实现馆藏信息的全球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MARC数据转换为XML文档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广泛存在于图书馆系统中的MARC格式的大量书目数据,分析了MARC的数据结构,定义了DTD,进行了MARC-XML系统转换设计,并以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实现了MARC数据到XML文档的转换,使得面向WWW的MARC信息提供成为可能。本文的研究对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XML的MARC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机读目录MARC在未来数字化图书馆应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对其采用的中文机读目录CNMARC格式进行了XML转换的尝试,从而使得MARC书目数据库和Internet上的非书目数据库的集成成为可能.本文的研究对于现有MARC数据在未来数字图书馆中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回顾了MARC的发展历程,介绍分析其格式特征和优缺点。文章的第一部分通过对XML的介绍对基于XML的MARC信息描述做深入的理论探讨,回答了为什么要改造MARC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MARC的XML交换格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MARC ISO 2709交换格式局限性的基础上,对MARC的XML交换格式(MarcXchange和MARCXML)进行分析和研究,阐明MarcXchange的原理、结构、作用和意义,并对MarcXchange和ISO 2709进行比较。针对用OAI实验MARCXML的结果,指出OAI的局限性。最后提出CNMARC应用XML交换格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XML/RDF的MARC元数据描述技术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黄伟红  张福炎 《情报学报》2000,19(4):326-332
由W3C推出的元数据标准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资源描述框架RDF分别规范了Internet上资源描述的语法和语义,为元数据的编码、交换和重用提供了基础架构。本文针对目前广泛存在于图书馆系统中的MARC格式的大量书目数据,研究了基于XML/RDF的MARC元数据描述技术,重点解决了MARC元数据的XML描述问题和基于RDF的MARC元数据描述问题,从而使得专用的MARC规范格式的书目数据转换成通用的机器可读和机器可理解的元数据成为可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现有MARC数据在未来数字图书馆中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MARC四十年的发展及其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RC问世至今已有40年,图书馆资源委员会与艾弗拉姆的贡献至关重要.MARC首创元数据标识系统,采用纯文本文件,开发过程中吸收他馆经验并进行编目工作流程成本分析,提供了实用的产品,因而长盛不衰.MARC问世后,国际图联(IFLA)和各国相继开发了UNIMARC和本国MARC,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转向USMARC/MARC21的趋势,XML格式的MARC成为新的方向.未来MARC将包含更丰富的信息,直接利用外部数据并结合FRBR,最终有可能回归书目数据的交换格式.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书馆中基于XML的MARC元数据描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图书馆中,将MARC数据转化为XML文档,使得MARC书目数据库和Internet上的非书目数据库的集成成为可能,从而使得现有的大量的MARC格式书目数据能方便地在数字图书馆中加以利用,使得面向WWW的MARC信息提供成为可能,在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给出了MARC无数据的XML描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书目元数据MARC的缺陷和XML标记语言的优势,以及FRBR(书目记录功能需求)多维立体元数据模型的冲击,指出现行书目元数据需要变革,探讨了MARC的XML格式化趋势和新型元数据MODS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编目数据从CNMARC向MARC21格式自动转换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自动转换映射表,并对数据转换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MARC数据转入ODBC可访问数据库中的通用转换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例测试及应用结果证明:一种MARC数据通用便捷转换系统可分析任一格式的MARC数据,选出其待转换字段,并依此建立数据库表。 将该MARC数据导入数据库中,即可实现将任一格式的MARC数据轻松导入到可通过ODBC访问的任一关系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机读目录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传统MARC 格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基于文本格式的机读目录格式, 并对新格式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效率进行了初步分析, 对能否进行新、旧MARC 格式的数据转换也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文图书MARC字段的选择与数据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文回溯建库使用 MARC数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 MARC字段的选择说明了理由,在实际数据转换中使用C, C+ +语言对数据由 FoxPro MEMO 格式转成普通文本格式,再转成 FoxPro数据库格式,顺利完成了整个转换工作。  相似文献   

15.
MARC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探讨了利用XML技术对MARC进行重新描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基于XML的MARC信息描述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提出了XML MARC的概念,给出了XML MARC的档类型定义,设计了MARC到XML MARC的转化算法,从而解决了应用XML MARC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研究成果对MARC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利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谈MARC与DC的相互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图书馆界在机读目录格式中所累积的庞大资源,也能被都柏林核心集的系统所利用,有必要实现图书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机读目录格式MARC到都柏林核心集DC的转换。本文探讨了实现MARC和DC相互转换的必要性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7.
MARC作为图书馆多年成熟、规范应用的元数据体系,为图书馆积累了不可估量的书目信息财富.但受限于体系设计的局限,MARX已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时代的馆藏资源描述需求.文章对比分析了MARC与DC的异同和优劣,指出利用DC元数据及其相关方法论和扩展原则,特别是采用XML这种更具结构化的元数据编码标准,才是数字图书馆实现跨载体格式,跨资源类型的元数据描述整合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论MARC元数据的缺陷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传统MARC的缺陷和XML标记语言的优势,指出传统MARC需要变革,探讨了MARC的XML化趋势和新型元数据MODS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 今年,国图书馆界要开始实施US MARC书目格式一体化(Formal Integration)工作了,这是美国图书馆界最新、最重要的动态之一。 US MARC格式源于本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MARC开发办公室编制的LCMARC格式。美国图书馆协会采用LC MARC格式第二版作为US MARC格式,随后,美国国家标准局将其定为美国国家标准。起初只有供图书编目用的MARC格式,以后陆续开发出适用于七种出版物形式的MARC格式。这七种出版物形式为:图书(格式中标识为BK)、连续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MARC和关联数据共存的复合环境下,研究MARC格式中标识符的部署和应用问题,对于简化从MARC到关联数据的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以MARC21和UNIMARC规范格式中设置的标识符为研究对象,识别和讨论文档网络和数据网络环境交叉融合所带来的新旧概念交替应用问题,具体对MARC规范格式中的记录控制号和永久记录标识符、本地和远程标识符、规范记录和真实世界对象标识符、RDF URI和普通网页URL等概念和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MARC规范格式为适应关联数据化发展做出了格式内容上的更新,各类标识符在MARC中承载的功能不同,应著录在不同的字段和子字段以示区分。未来仍需结合编目实践进一步研究标识符著录实施问题,包括URI与相关对象的对应协调,标识符的识别和选择,URI链接与传统编目工作的权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