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6,(4):78-78
《中国青年报》刊登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发言说,新闻发言人不能成为“摆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了4年,上至国务院各部委,下至市级政府各部门,都先后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了,但运转得并不好。很多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基本上是“三缄其口”,常常拒绝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主动举办新闻吹风会更少。某些部门对外公布的新闻发言人电话竟是空号,或无人接听。新闻发言人以这种方式回避新闻媒体,阻碍了公众与政府的联系与沟通,还暴露出相关部门拒绝媒体和社会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孙榕 《新闻世界》2013,(3):152-153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近些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危机新闻发布制度逐步完善。但是从以渤海湾漏油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代表的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也暴露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在应对危机、发布新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全媒体时代,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急需学会如何与媒体沟通,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是需要提升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3.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效性和规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协调对内、对外关系,与公众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鉴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将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效性和规范性方面进行思考,为政府与公众信息互动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童浩 《新闻世界》2013,(2):113-114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发言人作为公众与政府沟通信息及消弭矛盾的桥梁,只有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的知情权,赢得公众的信任,才能使公众对政府建立起足够的信心,为事件处置赢得足够的空间与强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沈捷 《编辑之友》2011,(11):61-63
新闻发言人作为某组织的代言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着沟通组织、媒体、广大公众的功效。由新闻发言人担当主角的新闻发布会是事件危机公关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从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角度入手,探讨当前风险社会环境下,新闻发言人如何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编》2006,(1):40-40
随着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吸引着公众越来越多的眼球,他们就是新闻发言人。特别是外受部等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如孔泉、刘建超等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媒体明星”,为国家和政府带来美誉。  相似文献   

7.
公共新闻:角色定位与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姗 《青年记者》2006,(4):22-23
“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笔者理解为:“公共新闻”倡导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公共事务,鼓励民众的广泛参与,媒体搭建平台,促成政府、媒体、公众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探寻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是在媒体领域内发起的一场民主化运动。中国当下的社会状况呼唤  相似文献   

8.
“火灾现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是消防部门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认可.不断完善“火灾现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与媒体沟通的平台,及时准确地对火灾现场进行报道,能极大地强化消防宣传的震撼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突发事件进展的了解.对建立“火灾现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面临的困境及如何进一步完善等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9.
乔莉萍 《新闻传播》2006,(10):40-41
随着现代政府的行政事务日趋复杂,政府逐渐发现很难在一切问题上都获得公众的赞同。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政府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与记者招待会等制度,以向公众及时提供资讯,力图通过公众的参与来获得公众认可与支持。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公共关系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政府高效施政的重要方式,而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法理依据就在于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0.
汪媛媛 《新闻世界》2012,(1):124-125
近些年来,我国频频发生重大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表现备受公众关注。一方面,政府发言人理性的发言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有效处理了公共危机事件;另一方面其处理方法的不当,会给政府危机处理带来负面效应。本文以近年来一些资料和文献关于政府发言人在危机公关中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的研究为对象,进行分析整理,对其主体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王展 《今传媒》2005,(7X):20-21
从2003年开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开始成为热门话题。我国早在1983年就正式确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迅速普及,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SARS肆虐中国的这场危机中,政府和公众都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公开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作为信息公开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处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术界开始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系列研究,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了很多学科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发言人与记者的博弈难以避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媒体提供了与政府对话的机制,记者除了听政府“说”以外,还有“问”的权利,代表公众的立场向政府询问民众热切关注的问题。就一般情况而言,政府比媒体掌握更多的全局情况,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必须通过新闻发布会纠正媒体的某些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其实质是一种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政府、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政府或部门回答记的提问。发言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工作集体,从事材料的收集和了解情况等工作。同时新闻发言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沟通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于1983年.当时只是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从最初只局限于中央一级,发展到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级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着引导社会舆论、改善政府形象的特殊功效,对政府的管理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于1983年正式确立。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最权威的发布者,实现了政府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与社会的沟通。“7·23”甬温线高铁追尾事故后,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的言谈表现让人们再次关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困境、新闻发言人的修炼、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等问题。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首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以来,各地政府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政府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媒体是什么关系?是“对手”还是“伙伴”?怎样唱好“同台戏”?笔者结合南京的实际发表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丁晨 《东南传播》2010,(3):74-75
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单纯发布信息逐步演进为政府与公众进行对话沟通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改进政府工作方式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信息公开时效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将借助近些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传播模式原理解读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助于廓清认识、健全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深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建立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基础上的,在社会、政府和媒体三方的特殊环境下得以孕育和发展。该制度的发展符合了环境变革、媒体舆论监督、政府与民众信息互动和政府提升执政能力等各方面需要,目的是让政府更好地协调对内对外的关系,与公众更好地进行沟通。而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有效到达和有效的互动正是健全深圳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胡伟 《军事记者》2005,(3):62-63
对一个单位来说,新闻工作的好坏,往往直接与该单位新闻干事的能力划等号。而通联能力,是新闻于事工作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通联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更多的是以单位“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与新闻媒体进行联络沟通。  相似文献   

20.
公共新闻时代的媒介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新闻”是在“民主新闻”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闻概念。与“民生新闻”不同的是,“公共新闻”强调的是媒体力量在公共生活领斌的导向与介入,意在通过媒体搭建的公共平台,塑造盘众的公民意识以及大众的公共意识,协调公共生活,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能力,缓解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