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热衷于自制内容的生产性受众成为网络传播活动的主力军。本文从新媒体和生产性受众两个概念入手,结合已有文献与具体案例,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生产性受众的表现、成因和影响,为规范网络传播活动、提高受众参与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康彬 《新闻知识》2013,(1):9-11
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介功能发生转变以及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媒介环境的变化又会引起受众观念与行为的变化,这最终导致了受众身份与角色的变化。本文就将对新媒体时代的积极受众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新媒体时代积极受众的划分及其表现来展现新媒体受众的新特点以及其与传统受众的区别,同时还对积极受众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受众处于一个新旧媒体融合的传播环境当中,受众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这些新的变化中,传统的受众研究范式也将面临新的转换与更新。本文将根据范式的三个层面: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研究的范式转换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传统受众研究范式的几种类型以及局限性,然后重点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两种受众研究范式,探究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用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最后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研究范式创新提出一些方法和技巧上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杨蕾 《青年记者》2017,(3):35-36
当前,我们正处在新媒体时代,在这一历史时期,传播研究出现了不少新的内容,受众研究范式就是其中一部分.托马斯·库恩曾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paradigm)的概念,认为“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既然是在一段时间内提供的典型问题和解答,即意味着研究范式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从传统的相对被动的接收者逐渐向传受一体的内容生产者转变,由大众传播时代的大规模聚合化向新媒体时代的个性化和分散化转变,成为新媒体时代受众研究范式转换的最大动因.  相似文献   

5.
受众研究一直是传播学中重要的研究部分,很多理论家将其归纳出不同的受众研究传统。本文在新媒体时代这个大背景下,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角度,探究热剧通过新传播媒介"火"起来的特征,发现受众呈现主动性、选择性和交互性,媒介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等规律,在新媒体时代较明显地出现。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科技的革新不断对传播媒介进行着创新,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作为阅读工具的传播媒介不断更新,使得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作为新媒体使用方式之一的触屏阅读,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不但改变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方式,更加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赵晶 《传媒》2017,(13)
新媒体自出现以来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并参与着受众群体的文化生活,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影响着受众群体的价值观、审美观,而其自身在迎合、引导受众群体的同时,也受到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反作用,不断衍生出新的样貌.本文着重探讨了新媒体形式与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关系,通过对新媒体形式总体特征和影响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因素的分析,探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深层辩证关系,把握新媒体形式更迭的内在流向,以期充分发挥媒体对受众群体审美趣味的积极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新媒体形式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管登峰 《新闻世界》2012,(7):213-215
本文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受众的观念现实为研究落脚点,在上海地域范围内,针对2012年"两会"这一样本话题,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认知树测量等方法,分析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众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受众在观念现实上呈现出的差异。研究表明:就受众个体而言,对于同一议题,由于媒介使用不同的缘故,传统媒体的受众在信息认知上差异较小,呈现趋同化状态,而新媒体受众差异较大,呈现离散化状态。而在态度评价上,两者刚好相反。本研究为跨媒体类型的受众观念现实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是对现有理论的一种有益补充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在分析新媒体传播特性对受众阅读行为影响的基础上,从政府、媒体及受众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新媒体事件不断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受众的能动性不断增强,借助新媒体提供的多种方式参与到新媒体事件的传播中,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媒体事件的传播过程,可以说是受众不断实现自身在事件传播中参与性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事件受众参与的内涵、参与度、原因和影响的分析,以引导大众传媒尤其是新媒体更加重视受众参与的实现,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构建起一套全新的参与式文化体系。新媒体传播全力推动了参与式文化的发展,这一助推力主要来自技术与社会这两者的综合作用。受众参与式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总体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传播模式与传受关系的改变、共享性文化的发展、社会变革的推进、个体交往与互动的重建。受众应培养辩证与批判的思维,因此需从认知和实践两个维度同时推进,提高受众的新媒介素养,以应对这一全新的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进步让媒体在突发新闻报道中转变策略,从信息采集、采访角度、报道方式等着手,逐渐与受众之间相互依存;受众也从新媒体技术革命中得到启发,希冀参与到媒体事件中,受众的角色定位也由此发生了转变。本文旨在分析在一系列突发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和受众的反应,讨论当下中国受众的重新定位以及传统媒体可能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两种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考察和分析西方受众研究的新进展.研究发现:受众研究更加重视对受众接触的媒介内容、受众接触媒介的环境、受众认知三个方面的分析;其中内容的研究更重视对影像的分析,媒介的研究史重视对电脑网络的探讨,研究的对象更注重对女性的选取;并出现受众研究与效果研究的关系从"紧密难分"到"相对独立",受众研究与内容研究的关系从"效果"到"意义"的逐步转向等研究的整体特征与发展态势.如何将整个传播过程中的要素有机的联系起来研究,则是受众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被广泛使用后,"积极受众"、受众能动性等概念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本文认为,与电视传播不同,新媒体孕育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在传播方式上,体现为受众参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开放性文本的出现、媒介对受众个体的社会化建构;在传播文本方面,体现为意义的"内爆"和本文的失真。同时,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受众的生活方式、拓展了受众的参与空间、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与之相应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信息内爆"弱化受众能动性、碎片化阅读削减传播效力、媒介成瘾导致受众行为失范、复制技术降低受众创新力。新媒体对"积极受众"的建构与解构并存。  相似文献   

15.
刘清生  杨琴 《传媒》2016,(20):81-83
新媒体时代,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两者形成了双向作用的依存关系.从媒介供给和受众需求两个层面来分析,媒介更加突显"受众本位"意识,加强媒介供给,在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增加受众黏度,强化受众对媒介的依赖,受众则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保持理性,避免过度媒介依赖.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春梅 《传媒》2018,(7):90-91
传统媒体时代,音乐传播受媒介性质所限,存在诸多缺陷.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为音乐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受众反馈、受众参与变得更加简单,这也提升了音乐传播的效果.本文认为,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建立以受众为导向的音乐传播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如果未能有效地以受众为本,并结合受众的需求进行新闻内容、新闻形式、新闻报道方式等的创新,将丧失掉一大批年轻的受众群体,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必须以受众为本,注重新闻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8.
茹向阳 《中国广播》2014,(10):79-83
近年来广播评论发挥广播伴随性优势,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和快节奏生活环境下,广播评论更需要发挥伴随性优势,遵循媒介传播和受众接受规律,认真研究受众心理,吸引和把握受众无意注意,才能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9.
朱敏 《中国广播》2014,(8):84-86
广播要谋求在新传播时代的生存发展,不仅在于与新媒体的技术融合、对新媒体内容形态的借鉴,更在于重新认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关系链条,形成新的用户思维,把单纯的受众转变为用户,在寻找用户、形成用户关系、服务用户显在和潜在需求、运营所形成的用户价值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刘庆 《声屏世界》2013,(8):58-59
这是纷繁的数字化时代,技术发展催生了新的媒介形态,“无限内容、无限传输、无限需求"成为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新特征。传统受众测量方式和调查方法在捕捉新媒体受众行为的能力上乏力,数字化环境下的受众行为研究在摸索中前行。如果无法准确把握新环境下的受众,那么,观察、判断传媒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都将遭遇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