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通过对国外10个发展较好并代表性的学科信息门户进行调研,对其建设模式与服务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指出国外学科信息门户注重合作建设与资源的集成,强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与用户积极沟通,这些成功经验都对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具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选择与组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常唯 《图书馆》2005,(1):60-62,67
学科信息门户是整合某学科领域的资源、工具和服务,依托于因特网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和服务的网站系统。它是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发现的。本文借鉴国外一些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就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选择标准和组织形式方面的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章静  郭吉安 《图书馆学刊》2010,32(2):105-107
当前图书馆掀起了建设知识门户的热潮,信息门户“以内容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被“以人为本”的知识门户的深度服务方式所替代。2.0时代的图书馆知识门户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强调服务应更具专业性、即时性、集成性。着重从信息资源建设、个性化服务、个人知识门户等方面论述2.0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门户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学科信息门户在国外的建设与服务已达到了较高水平,而我国学科信息门户无论从信息资源规模还是从服务看,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分析了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主体和学科门类、信息资源、信息组织及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的整合措施:(1)主体整合,建设多学科信息门户;(2)资源整合,即学科资源整合,跨语言、跨地区资源整合以及对国内的资源做系统收集;(3)信息组织整合;(4)服务整合,包括强化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加强知识转移和知识传播服务,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5.
一站式服务平台能将多种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集成在一起,通过与用户各种信息终端一站式对接,来满足用户快捷、高效的信息需求。文章在分析当前图书馆新门户发展和用户信息需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新门户的信息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框架结构,并分析了其特色功能,希望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新fI?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学科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就学科信息门户的个性化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作者选取国内外14个学科信息门户,对其新资源介绍和资源推荐、用户参与建设、个性化定制与推送、信息交流平台、检索结果个性化处理和个性化信息空间等6个个性化服务项目进行网络调查与分析。结合学科信息门户建设实际,提出了提升学科信息门户个性化服务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虚拟研究环境(VRE)影响下的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对虚拟研究环境(VRE)的概念进行界定,总结VRE的本质和特点,进而从数字资源、机构存储和数字图书馆角色定位的角度阐述VRE将给图书馆带来数字资源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空间得到拓展、服务能力迅速提升等发展机遇,最后指出VRE的建设经验给图书馆发展提供的有益经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嵌入式服务、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和加强机构库与学科信息门户建设.  相似文献   

8.
学科信息门户人性化服务理念就是尊重用户,以提供优质的信息为前提,并充分考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本文介绍了学科信息门户的概念和特点,论述了学科信息门户实现人性化服务的必要性,然后从门户宣传、页面设计、交互性平台建立和门户收费等四个方面阐述学科信息门户实现人性化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学科门户建设初见成效根据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将建设一系列的学科门户网站 ,对各个学科领域网络资源提供权威可靠的导航 ,整合本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 ,逐步支持开放式集成定制系统 ,将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到用户桌面。目前开始建设的门户网站包括化学、生命科学、环境资源、数理科学、图书情报系统资源、中心门户等 ,分别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生命科学文献情报中心、环境资源信息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等承建。学科门户建设从 2 0 0 2…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研究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科信息门户的概念和特点、国外学科信息门户研究、学科信息门户建设、学科信息门户相关技术、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建设、学科信息门户服务、评价与优化以及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