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报纸的评论具有独特的评介和教化功能,是衡量报纸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加强影视评论,南阳广播电视报在办好综合性评论栏目的同时,从1994年4月起创办了“集束性”评论栏目《一语中的》。该栏目要求来稿围绕影视剧或影视文化现象展开评论,以一个人物、一个情节、一个镜头作为评论对象。形式短小精悍,语言凝炼精粹,字数一般限制在几十个字左右,每期发表5至6条,集中起来不过数百字。每则评论各抒己见,展开争鸣,既有各自鲜明的立场观点,又有一定分析深度,像投枪,似匕首,类花束,既尖锐泼辣,又耐人咀嚼寻味。读者茶余饭后,随意翻阅,所用不过数分钟即浏览多家见解,起到了开启心智的作用,受到读者欢迎。 一、树立“桥梁意识”,沟通读者与报纸的联系 该栏目强调“桥梁意识”,通过报纸媒体在读者与影视之间架设一座互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受众视听,反馈受众心声。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广播影视节目和五光十色、层出不穷的影视文化现象,受众在选择与评判这些动态和信息时,难免产生某种困惑和不解,因而要求广电报的言论发挥它应有的评价,引导作用,提高受众的欣赏水和审美。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新闻短评栏目“随感录”,以“小我评论”的独特评论形式,在同类评论中独树一帜,在当时引起了重大反响。《新青年》“随感录”的“小我评论”特点为:以“小我化”的角色扮演贴近受众心理;以人性化的阐释方式实现理论传导;以冲突性的思想阵营形成舆论多数;以个体化的批判与精神呐喊重塑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作为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不仅要为受众提供及时、权威、有深度的消息报道,更重要的是给受众提供思想、信念、观点和观察、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而蕴含思想、理念、观点的新闻评论,具有上述功能与作用。一篇新闻评论无论长短.也无论作者是谁,它一旦见诸于报端就意味着报纸在发言,在向受众宣示自己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态度。因此说,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报纸的文化核心,是党报舆论导向的标杆。  相似文献   

4.
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介结合的产物,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电视评论正以电视的声画兼备、视听结合的优势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载体,它的性质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报刊没有什么质的差别。但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它在内容取向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必然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认识和把握这些个性,充分地利用这些个性,走出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文风”,已成为电视评论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电视评论应凸显的个性特点。一、适应受众的广泛性电视评论同电视新闻、电视文艺一样,可以拥有十分广泛的受众,涵盖人群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但它究竟能够拥有多少受众未必与电视的覆盖成正比,而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需求,适应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所以说,适应受众的广泛性既是电视评论能否生存的保证,也是电视评论完善自己个性特征的途径。适应受众的广泛性,需要从内容到形式做多方面的努力,但根本的一环却是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受众的观念。电视连着你我他,连着千家万户,这为电视评论直接面向基层受众提供了条件,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直接与基层受众谈论他们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评论他们原始生态中的是非曲直,就能拥有报纸评论...  相似文献   

5.
曹林 《青年记者》2017,(24):28-29
现在“融媒体评论”“新媒体评论”概念很火,不“新”一下“融”一下,不挂上“融媒体”的符号,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评论员了,那“融”应该体现在哪里呢?既有的分析,基本都是从载体、技术、渠道角度谈的,仿佛做个视频、开个直播、把文字变成影像、将观点弄得很花哨就叫“融媒体评论”了.我想从与读者的关系角度谈“融合”概念,我理解的“融媒评论”主要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作者与受众的关系.传统的评论生产逻辑是绝对以作者为中心和主导的,而融媒评论的生产,则需要将受众视角融入并代入其中,带读者一起玩儿.新媒体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传播权利越来越从生产者转移到大众手中,评论的生产也要适应这种变化.简单一点说,就是评论生产逻辑中一定要体现与受众的交互性.我现在很少在传统媒体写评论了,更多把阵地转移到新媒体,如微信公号、微博和各种新媒体号,因此深知评论生产一定要善于融合受众视角.  相似文献   

6.
高婷 《传媒》2019,(4):34-35
新闻评论是评论员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的媒介手段。如今,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媒体提供的内容,还希望内容符合他们此情此景、此时此刻的实时需求,解答内心的困惑和疑虑。对于媒体而言,评论中的问题意识是关键因素,它并不简单等同于发现问题,重要的是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在事件中寻找到突破口,坚持实事求是和“理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是大众传媒的旗帜和灵魂,更是报纸所采用的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形式。在新闻评论发挥其传播政策导向、引导社会舆论、统一受众认识等功能的同时,受众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强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闻评论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张亚原 《大观周刊》2012,(18):124-124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受众对“会议新闻”普遍不感兴趣,主要归因于报道者新闻意识、受众意识与竞争意识的淡薄。笔者认为要强化新闻意识,突出会议中的新闻;强化受众意识,满足受众需求;强化竞争意识,不拘一格写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9.
“对论体”是报纸针对新近发生的比较有争议的新闻事实,表达正反对立观点或多层面阐释问题,表达多元观点的一种评论形式,它是电视辩论形式在报纸上的延伸。作为一种新的评论形式,它有利于增强受众认识的思辨性、提高其认识的独立性、提升其认识的深刻性。“对论体”新闻评论需要通过报网互动来弥补其与受众互动性不足的缺点,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报道要摆脱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通病,必须重视挖掘受众易于接受的生动朴实的群众语言。群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明快、轻松有趣,易于“抓住”受众的眼睛;群众语言与人民群众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易于“装进”受众的大脑;群众语言能够引起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形成价值评论上的共识,易于“切入”受众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对重大主题宣传,党报评论应力求做到吃透精神和当地实际相结合,把强化受众意识,增强说服力、感染力作为构建“主流叙事”的重要标准,主动迎接挑战,以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对各种社会问题、敏感话题敢于亮剑,及时输出权威正确观点,激发向上向善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2.
徐迅 《新闻三昧》2003,(3):48-49
如果“将事实与创作分开”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一条,那么,“将事实与观点分开”,这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二条。用一个更通用的新闻术语表达,它的另一个说法应当是“将报道与评论分开”。新闻从业者都知道:“报道”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传播”。而“评论”是指“受众结合重要的新闻事实,针对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新闻媒介所发表的论说性文体”。报道的内容是事实,是客观的;评论的内容是观点,是主观的。因此,“将报道与评论分开”也可以表述为“将事实与观点分开”。  相似文献   

13.
王琦 《青年记者》2016,(23):86-87
新闻评论作为表明媒体立场、引导社会舆论和吸引受众关注的有效形式,是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兴媒体更是着力创新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形式,试图打造符合用户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新闻评论板块.澎湃新闻客户端“生活”板块下的评论栏目“澎湃联播”的评论文章所展现的“轻评论模式”,配合澎湃新闻“社论”栏目,共同发挥着舆论监督和引导受众认识的作用,并且在新闻选题、语言风格、版面形式以及互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感与新闻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给大家说说新闻评论的语感问题。 新闻评论是媒体对新闻事实或某种观念发表意见、与受众交流思想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当我们阅读不同时期发表的不同新闻评论作品时,第一感觉往往不是内容,而是传达内容的符号——语言的时代感。我曾经与一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评论作者交谈,他不停地感叹“现在不知道怎么写评论了”。他所感叹的不是怎么理解所要论的问题,而是不知道用怎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受众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大任务,就是通过具体事物传播,给人以真理性的认识和教育。而评论恰恰就是直接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直接向受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新闻文体。也就是说,在新时期里,评论在广播电视中的“旗帜”地位,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增强;不是无关紧要,而是十分重要。前年“六四”风波以后,我们结合新闻改革的实践,冷静思考,认真反思,更加认识到:抓好新闻评论,是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对重大新闻事件或问题的评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受众在观看视频时,屏幕上突现密集如子弹般的评论,像幕布一样遮挡住视频画面,即为“弹幕”. 弹幕的类型 1.略带戏谑与吐槽性质的评论弹幕.评论弹幕较为日常、轻松和直观,用语浅显易懂,幽默有趣.吐槽则多针对剧情漏洞或演技堪忧等情况.此类弹幕与视频内容有较大关联,也易引起用户共鸣和互动.网络匿名的宽松环境下,热衷于吐槽的观众脱离了循规蹈矩的日常生活,表达宣泄情绪的愿望,往往越是犀利精辟的吐槽越容易引起热潮和跟随,形成隐形团体意识,类似一种“从众”的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17.
腾讯《今日话题》新闻评论专栏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的成功主要缘于栏目组有较强的受众意识:一是精心策划,吸引受众;二是合理编排,方便受众;三是强化互动,留住受众。腾讯《今日话题》的成功为网络新闻评论界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和研究的范本。  相似文献   

18.
郭盼 《新闻世界》2023,(10):21-23
网络新闻评论是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的一种新的新闻评论方式。不同地域的网络新闻评论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优势,本文以“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的新闻评论版为例,分析其本土化地域特点、形式多样的写作技巧以及情理交融的语言风格;阐述其立足本土受众,抓住民生“主线”、突出地方文化特性、紧扣时代的网络新闻评论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在报纸版面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在传媒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期,报纸面临着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如何吸引读者眼球以及培养自己的忠实读者?综观当今的各大都市类报纸,新闻报道"以受众为中心"已经是平常事,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报纸的评论也逐渐体现出贴近受众的特点,本文以<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为例,剖析它的评论特点,从而对都市报评论的公众意识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苏祝平  吴坚 《视听界》2001,(4):20-20,17
什么是新闻评论?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的解释和要求都离不开传统写作学中评论这种体裁的定义。新闻评论与传统写作学中所说的“评论”体裁的主要区别仅在于在写作要求当中强调“新闻”性。基于信息载体、传播方式和受众接受方式的同一性,报章杂志的新闻评论在写作实践中更易于从传统写作学的一般评论写作要求上去把握。信息载体(即电波)、传播方式(图像和声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