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针对管先海先生在《论“档案包含文件”——从发收文角度看档文关系并兼与刘东斌先生商榷》一文中提出的“档案包含文件”这一颠覆传统式的全面创新的学术观点进行商榷、指出该文存在逻辑推理错误和自相矛盾之处,并结合文件运动规律,深入分析支撑“档案包含文件”观点论据的不合理性,由此得出结论,并非档案包含文件.而是档案均由文件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衡量"收文"是不是档案的标准,档案的唯一性并非指档案只有一份,"收文"作为档案与"收文"是档案没有区别,档案馆档案重复与"收文"是档案无关等几个方面对"收文"不是档案论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档案定义,文件与档案的形成、转化目的与过程,档案的基本属性,档案的唯一性四个方面,论述了档案的属概念是"文件"、是"历史记录".文件的形成目的是为了记述情况、传达意图、联系工作、处理事务、扩大空间传播范围;保存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延续记忆、扩大时间传播范围."发文"与"收文"是同一目的行为在不同阶段形成的"历史记录";文件的历史价值与时空传播功能,是文件转化为档案的基本条件;档案的基本属性与唯一性是判定档案的基本标准.进而得出收文加盖归档章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论“收文”不是档案——四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文论述了"收文"不是档案.从档案的定义和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唯一性及档案的形成上看,"收文"不是档案.本文认为"收文"是被作为"档案"保存的,并对"收文"被作为"档案"保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还对是档案、作为"档案"和"归档"保存三个概念进行了辨析.结论是"收文"可以作为"档案"保存,但它不是档案.  相似文献   

5.
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是党政机关文书工作的主要内容,与之相对应的收文办理卡和发文办理卡则是收、发文办理过程的真实记录。尤其是卡中的领导批示、承办结果等项内容极具查证价值。所以对档案工作来讲,收、发文卡是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该份文件的保存价值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收文"的角度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从文件运动看,两者都未解释清楚"收文"的运动情况;从文件管理,特别是对电子文件管理看,两者都难以解释如何对"收文"进行"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从文件价值看,两者都未解释清"收文"的价值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只归发文"构想的提出及学者间就相关理论的探讨,对学者们的观点进行评论,从哲学上指出"只归发文"的不可行性,并肯定了"收文有选择归档"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再论归档不宜只归发文——与李兴利同志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归档只归发文条件不成立、归档只归发文不能自圆其说以及结论不同的原因等方面看,<回应>一文只归档发文的构想仅仅考虑了避免馆藏档案重复的问题,而并未考虑到机关单位档案的实际利用问题.因此,其构想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档案形成在前,是文件的前身.文件则是档案的复制件"这一全新的学术观点提出几点异议.认为正确认识文件与档案的关系.文件与档案都应当采用广义的文件与档案概念:文件与档案都可以理解为记忆工具:档案的唯一性并不是说档案只有一份,就是文件的定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档案学理论的最基本问题既档案概念着手,对文件、档案的本质与内涵进行了新角度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对文件和档案的关系加以重新审视并对其进行理论界定,以期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收文应该有选择地归档——与李兴利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李兴利同志提出的只归档发文的构想进行商榷,分析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内容重复的原因,提出减少馆藏档案内容的重复不能以牺牲馆藏档案的齐全完整为代价,馆藏档案内容允许合理(必要)的重复.只归档发文伤害档案存史功能,收文类档案有选择地归档.既是现实利用的需要,更是齐全完整地保存社会历史记忆的长远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文件双轨制概述 1、文件双轨制的含义.双轨制是指在文件生成、运转过程中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二者的共存.即:两种版本的文件同时随业务流程运转.实行双轨制的机构在文件(包括收文、发文和内部文件)进入运转程序时就形成纸质和电子两种版本,业务人员要对相同内容的两种文件进行重复或部分重复办理.  相似文献   

13.
第一步清理文件,即把上一年收发文及帐外文件材料区分为:不归档、短期、长期、永久。划分保管期限要结合《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制定好本单位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对照条款,逐份文件进行。概要地说,永久:1、收文中针对性文件:看是否主送本单位即批复类文件;看内容是否反映本单位人与事,如任免、表彰类文件;2、发文中属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的重要的文件材料:方针政策性文件,如决定、规定、办法、意见等;本单位开展重大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长期:1、收文:上级机关主管部门下发的需要长期执行的方针政策性文件;2、发文:本单位形…  相似文献   

14.
归档不宜只归发文——与李兴利同志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李兴利同志提出的归档只归发文的构想.本文认为无论从政策上看.从实践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归档只归发文都是值得探讨的。归档应当“以我为主”,国家档案馆档案的适当重复是必要的、合理的重复。  相似文献   

15.
文件与档案的关系属于档案学基础理论范畴.毋庸讳言,我国档案学界对两者关系的认识直至现在还是自相矛盾的.本文拟对文件与档案的关系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件与档案的关系问题,是档案学理论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首先从文件与档案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一图,两等式"的认识方法,进而围绕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电子文件时代电子文件的管理等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件与档案关系的问题在档案界历来讨论颇多,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对档案学学科性质与本质特征认识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档案学经典理论和档案管理实践,以及国内外档案核心理论等角度,重新探究文件与档案的关系,认为二者实为同一种事物.  相似文献   

18.
明士忱 《兰台世界》2016,(17):19-23
阐述广义档案、狭义档案概念及其与广义文件、狭义文件概念的关系,明确广义档案与广义文件是从不同角度表示同一事物的同一关系概念,为电子档案源头管理提供认识基础和理念支持。  相似文献   

19.
档案属概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档案与文件的属性关系和个体数量关系着手,从集合论的角度提出了档案与文件在属性和个体数量上都存在“从属”关系,即档案的属性和个体数量集合都是文件属性和个体数量集合的“从属”,从而得出文件就是档案的属概念。继而从档案形成特点,形成一种新的定义:“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并使用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并经人类主观愿望筛选整理、真实反映人类社会活动的信息记录(即文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答了各位先生对《论档案形成在前》一文的质疑,对使用文件和档案的概念问题.档案是记忆工具、所以形成在前的问题,档案之义形成在前、文件之义产生在后的问题,以及档案的副本问题、档案的唯一性问题等作出了说明,并谈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