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移动电子商务是利用先进的移动终端、完善的无线通信协议及丰富的Internet信息上的新型商务交易方式,促进了商务活动的快速发展。通过阐述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总结移动环境下的客户需求的特性,针对移动商务环境下的的客户关系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餐饮外卖移动APP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移动商务快速发展,O2O模式的移动商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研究餐饮外卖移动APP信息采纳行为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及推进O2O模式移动APP的应用起到重要作用。[方法/过程] 以技术采纳和使用整合理论及感知信息质量理论为基础,构建餐饮外卖移动APP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收集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所构建模型的适用性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结果/结论] 餐饮外卖移动APP信息采纳意向受到绩效期望、社会影响、感知信息质量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采纳意向未达到显著性影响;采纳意向和促进因素正向影响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3.
肖爽  吴楣 《今传媒》2012,(8):19-20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在2010年达到10亿。因此,现代广告商越来越依赖移动设备如手机去促销产品和服务。但是哪些因素影响用户对移动广告的采纳却无从知晓,本文构建了基于TAM(技术接受模型)的移动商务消费者采纳模型,认为用户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和感知移动的有用性对移动广告的采纳有直接的影响,而移动广告的态度由移动广告的娱乐性、信息性、干扰性和可信性来决定。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现有电子商务购物模式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智能商务系统。它能为客户快捷便利地寻找所需的商品信息,推荐合理的商品,实现客户与商家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团购是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产业形态,研究移动网络团购APP信息采纳行为对推动移动信息消费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建立移动网络团购APP信息采纳行为概念模型,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信息人是移动网络团购APP信息采纳行为模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对移动团购APP信息采纳态度均产生正向影响,信息采纳态度对信息采纳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对更好地了解移动环境下用户信息消费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开发APP软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使用手机进行购物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消费形式,本文使用技术接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手机移动购物的有用性、易用性,对移动购物的感知风险与感知成本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采纳行为,同时消费者对移动终端的亲密程度也会对消费者移动购物的意愿产生影响。对此情况,移动商务企业与移动终端的生产商应从以上方面改进移动购物使用体验,以促进消费者对移动购物的采纳。  相似文献   

7.
移动商务用户采纳是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综合32篇相关研究文献中的数据,采用荟萃分析方法研究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易用性、感知的乐趣、感知的移动性、个人创新、信任、主观规范、感知的成本等因素对用户使用移动商务的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乐趣、信任、移动性和个人创新对用户采纳移动商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的成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感知的易用性和主观规范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TAM(技术接受模型),引入TOE(技术-组织-环境模型)的要素,结合移动税务推广情况,构建企业移动税务采纳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以武汉、南京两地企业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实证检验表明,政府压力、感知易用性、市场竞争压力、人力资源投入、第三方推动、感知有用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影响企业采纳意向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提高企业移动税务采纳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移动商务环境下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特征与服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商务的信息特征与用户需求,构建了多技术融合的移动商务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机制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使海量信息资源为移动商务信息服务所用,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性、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究移动医疗用户持续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从企业直接可控视角分场景对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基于用户使用行为访谈,使用扎根理论分析,参考经典采纳模型,筛选得到影响移动医疗采纳的因素。根据市场情况,将影响因素置于预约、诊断、电商、管理4类不同场景,设计并完成问卷调查,选用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4个场景下合计9条组态路径,能够有效促进用户采纳;在相关政策制度信息有明显支持的情况下,高绩效期望是用户采纳的必要因素;其余因素在各场景下的作用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传统信息系统采纳模型,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相关理论,从一般技术因素、特定技术因素、用户心理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且采用SPSS 17.0和PLS结构方程软件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移动性、用户创新性、感知信任和网络外部性是影响用户采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而感知有用性、感知货币价值和社会规范对用户采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商务餐饮服务中如何对考虑情境信息的用户需求和服务信息进行有效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本研究在移动商务餐饮服务中充分考虑情境信息,采用本体和SWRL服务规则搭建了基于情境的餐饮服务知识模型,实现了情境信息与餐饮服务知识的共享和交互.在此基础上,针对服务规则提出基于情境优先顺序的推理优化方法,有效解决了移动商务餐饮服务中基于情境的实时性推荐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规则推理的结果冲突问题,并可提高餐饮供需匹配服务的质量.本研究为实现移动商务下的餐饮菜品推荐服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构建移动商务诚信体系框架,包括以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产品提供商、移动门户提供商、移动用户为主体构成的核心层诚信;以平台软件提供商、移动终端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支付支持商为主体构成的中间层诚信;以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所处的外部诚信环境而构成的基础层诚信。并探讨诚信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层次关系、作用关系和价值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引入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感知用户数量,结合物联网环境下交易类移动商务的自身特征,分析用户接受的影响因素,提出一个扩展的TAM模型。利用AMOS7.0对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类移动商务的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技术成熟度、感知用户数量、感知风险、感知成本影响用户态度和使用意向。该模型对解释和预测物联网环境下交易类移动商务用户接受问题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商务的发展,面向服务工程的移动商务也将受到高度关注。本文结合移动商务服务的特点和服务工程的方法体系,阐述了SOA思想体系构建移动商务服务系统的情况,并利用平衡计分卡来管理移动商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读者的阅读行为,改进技术采纳模型,设计移动阅读用户采纳行为的测量模型,探索有关移动阅读的用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结论,以期为移动阅读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娜  谷慧琳 《出版广角》2013,(12):31-33
电子商务是近几年来新生的商务模式,是指在因特网普及的网络环境下,基于电子平台的客户服务模式,买卖双方不用谋面即可发生商品交易的运营模式,其交易内容涉及商务、金融、在线支付等综合交易,这种方式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生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实时交易,其低成本、铺面网络和流畅的销售环节更是以绝对优势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基于Davis经典TAM理论及其扩展,并结合前人对感知娱乐性和感知成本的研究,提出个人移动服务用户采纳模型。将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增值业务归纳为四类,即交易类、即时通信类、娱乐类和信息类。通过问卷回收的有效数据,对个人移动服务采纳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服务,其用户采纳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各有特点。其中对这四类业务用户采纳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感知代价、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和感知有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TOE(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框架并综合借鉴组织信息技术(IT)采纳理论,结合企业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CIS)自身的特点及当前CIS实践环境,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影响我国企业CIS采纳决策的驱动因素,从而构建影响企业CIS采纳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我国企业CIS采纳的7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市场中,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正在蓬勃发展,根据市场趋势和学术界及商业界的研究显示,年轻人似乎是这一市场主要争取的客户对象。然而,关于老年人是否适用的信息并不多。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广泛的了解,本文作者基于老年人对手机和电子商务的接受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讨论了一些研究模型和理论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