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其服务模式有利于推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的建设。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认识论和乔哈里视窗模型可以发现,智慧图书馆用户需求包含“已知—已知”需求、“已知—未知”需求、“未知—已知”需求和“未知—未知”需求。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图书馆可以提供智慧服务,并促进用户智慧跃升。其实现智慧服务的突破口就在于“未知—已知”和“未知—未知”服务的开发,以及从“未知”到“已知”状态的转化。未来智慧服务应该更专注于解决用户“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和“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智慧服务是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象与特征.基于智慧图书馆这一理念的提出,笔者总结了智慧图书馆的四大特征,即资源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技术智慧化和集群智慧化,并提出面向“智慧”的三种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对图书馆智慧服务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慧国家乃至智慧地球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重大议题。图书馆亟需向智慧化转型,为社会提供更便捷高效、更具智慧化的信息与知识服务。国家图书馆是全国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曾经组织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型。面对智慧化发展的新需求,国家图书馆提出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推动图书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发展。“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可以归纳为1+3+N,其中,“1”是指一个“云上智慧图书馆”,“3”是指搭载其上的全网知识内容集成仓储、全国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全域智慧化知识服务运营环境,“N”是指在全国各级图书馆及其基层服务点普遍建立线下智慧服务空间。为确保项目科学发展,“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将建设三个支撑保障体系:一是智慧图书馆评价体系,二是智慧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三是智慧图书馆研究及人才培养体系。图1。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4.
剖析了“智慧校园”与“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内涵,阐述了智慧校园建设对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图书馆是当下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一种重要的图书馆发展理念。目前,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多是在“技术至上”的原则下展开,尚未从根源上去探讨什么是图书馆“智慧”以及人在知识获取中需要怎样的智慧支持等问题。历代图书馆在服务重心变迁中呈现出以知识与技术为推动力、不断根据用户需求变化而变革的核心理念,本研究在分析人在智慧活动中的本质规律及其对图书馆的核心需求后,提出融合“资源”“人”“空间”三大核心要素,构建智慧环境以支持用户智慧活动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及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应在构建个体智慧图书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大图书馆”智慧共同体努力。图3。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6.
根据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理念和发展趋势,上海图书馆调研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开创FOLIO的中国化“云瀚”,以“平台+应用+社区”的开放技术和理念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构建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协助实现上图东馆的智慧服务。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是自托管、可扩展、云原生和可观测的,涵盖图书馆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发现、全场景服务,支持广泛的智慧服务场景。文章探讨了中国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发展思路、竞争力、永续性,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探索对中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意义]系统地总结“第二届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学术研讨会”专家的观点,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智慧服务能力提升,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指明方向。[方法 /过程]对10名专家的报告内容进行解读,剖析专家对智慧图书馆及智慧服务的认知与主要观点,提炼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的要义与趋势。[结果 /结论 ]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进一步明确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要求与路径,把握好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陈丽冰 《图书馆》2023,(2):19-25
智慧图书馆不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管理体系的简单融合,而是先进的图书馆理念与信息技术共融的未来图书馆发展模式,是实现图书馆“资源数据化”“数据知识化”“知识智慧化”的一种“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生态。传统图书馆模式呈现出的“空心化”“同质化”“去专业化”“去图书馆化”趋势,制约了图书馆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知识引擎”价值的实现,而“技术驱动”模式的局限性和“技术异化”也是形成智慧图书馆建设困境的原因之一。文章认为未来应通过“技术为媒、以人为本,多元共建,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路径来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9.
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推进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剖析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出发展要求,包括正视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保障持续变化的技术支撑;把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标,稳步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与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建设应始终围绕“需求牵引,技术驱动,服务主导,能力检验”这一基本原则,加快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Chat GPT的发展将推动内容创作的范式转变,影响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催生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使命和新方向,为图书馆创新服务场景快速嬗变提供技术支撑和可行依据。内容生产方式变革视角下图书馆服务演进历程为“PGC—UGC—AIGC”的发展阶段,基于Chat GPT特有的启发性内容生成能力、对话情景理解能力、序列任务执行能力以及程序语言解析能力,Chat GPT赋能图书馆智慧服务的“4T特征”为Translation(交互性语言翻译)、Transformation(个性化场景转移)、Transmission(立体式信息传播)、Treatment(即时型任务处理),Chat GPT赋能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应用场景为“RSRC”框架,即协同推进图书馆资源增值能力(Resources)、服务专业能力(Services)、咨询智慧能力(Reference)、文化均等能力(Culture)的发展。基于此,为推进Chat GPT赋能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落地应用,图书馆可以从技术路径、资源路径、人才路径、管理路径四个方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加速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3.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资源开发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的海洋.面对茫茫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查找信息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15.
独立学院图书锗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瓶颈,探究突破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的对策,以保障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变革时代的心态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其非主流倾向可能干扰学术研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图书馆学研究中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陈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动画角色的符号传达进行研究,力图挖掘动画角色的表现潜力,以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拓宽动画角色的审美研究。本文以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互动关系模式作为理论的构架,将动画角色进行符号上的能指与所指划分,并综合消费社会理论,构建动画角色符号认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新闻界》2008,(1):49-51
本文在回顾新闻报料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主动失实和被动失实两方面分析了新闻报料失实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过滤、核实和制度保障三方面对新闻报料的真实性进行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