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偏概全的报道方式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的标题是《于丹女研究生坠楼身亡》,编者用"于丹女研究生"和"坠楼身亡"两个极吸引眼球的名词对这则新闻进行了渲染.  相似文献   

2.
如此浪漫的捧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艺人张国荣坠楼身亡,内地一些媒体闹腾得一片“哭天抢地,天昏地暗”;一些媒体更是谀辞  相似文献   

3.
8月底,福建某报刊登了一幅“妙龄女坠楼身亡”的照片,也是一副非常恐怖的照片。照片上,一个躺在地上的女尸,其模样正如报道所描述的那样:“双拳紧握,左手横在脖子上,右脸贴在地上,嘴巴、眼睛还在流血,右侧一根肋骨已经露在体外,腹腔破裂,许多肠子暴露在外。” 笔者不清楚报纸编辑为什么要刊登这幅血腥、恐怖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者》去年第12期刊载了《“坠楼新闻”可以休矣》的短文,说是有的报纸近年来对“坠楼新闻”非常热衷,并都对坠楼者的“安然无恙”生发出些许赞赏。作者质疑,如此这般是不是那些人都长了铜头铁脑袋? 是不是铜头铁脑袋,我少有兴趣研究,倒是作者列举的六篇“坠楼”稿,标题几近一样,这种“多胞胎”,实在令人心情不爽。  相似文献   

5.
戈文 《声屏世界》2004,(4):53-53
3月23日,新华网发了一条“世界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院士不慎坠楼身亡的消息。 读完这条消息后,我对陈中伟不幸身亡深感惋惜,但同时也为这条出自新华网,由新华网和上海《新民晚报》记者之手采制的两条消息,由新华网编辑合并串联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5月14日晚,富士康一名梁姓员工坠楼身亡,这是今年以来富士康科技集团第9名坠楼的员工,就此坠楼共造成员工7死2伤。他们都很年轻,除一名27岁外,其他都在17至22岁之间。这些来自农村、充满梦想的年轻生命,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消逝,令人伤情,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正红 《新闻天地》2004,(11):36-39
陈达26岁就当上了银行副行长,对女友何馨更是相爱相守,痴心不改。可是多疑女友何馨却总是对行长男友不予信任,三番五次地考验其是否真心。不料,爱情之累最终酿成人间悲剧,2004年8月2日凌晨,陈达翻窗向何馨道歉时不慎失足坠楼而亡,女友为此抱恨终生。银行副行长为向女友道歉不慎坠楼而亡,这着实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意外,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8.
写完《杂志报纸化》一文,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一个题目──“报纸杂志化”。现在不少报纸正在向杂志靠拢,办得颇似杂志,因而便产生了“报纸杂志化”的说法。虽然我们至今未见哪一家报纸被杂志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化”过去,但是有些报纸向杂志靠拢的迹象和趋势是十分明显的。这种迹象和趋势有哪些表现呢?一是追随杂志杂七杂八的内容。杂志以“杂”取胜,以“杂”见长,以“杂”吸引读者,如今不少报纸也在向“杂”的方向发展;天上地下,百行百业,千种知识,无所不谈,使报纸成了Magazine,成了装载“十八般兵器”的货真价实的“军用…  相似文献   

9.
王爽 《记者摇篮》2004,(1):27-27,55
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大家知道,报纸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块。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量都是有效的。“有效发行”或“无效发行”的说法主要是报业经营者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的问题。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工作是“有效”还是“无效”主要由广告商的媒体选择行为决定的。现代报业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广告。而广告收入与发行量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来说,报纸  相似文献   

10.
日前看到两则趣闻,德国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报纸推出手写体的报头和专栏,以示对过度目不转睛依赖各种电脑的年轻一代的警示,而另一家报纸则推出可以带回家拆开咖啡包装的“全新报纸”,  相似文献   

11.
又到了发行季节。记得去年年底,合肥市的几家报纸都在自家的报纸上争起“老大”来。先是一家报纸说自己是安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随后另一家报纸便说自己是安徽发行量最大的“早报”;还有一家不服气,在发行广告中说“火车不是推的,发行量不是吹的”,言下之意,我最大,你们都不要吹。而另一家发行量最多只有五六万份的报纸更是挖空心思,发明了一个“阅读率”,号称自己的阅读率达60万。各家都在吹,读者被搞得晕头转向,到底哪家发行量最大,谁也搞不清。喜欢在发行量上称“大”的报刊不只合肥的平面媒体,不少城市也一样。这几年,年年都闹得…  相似文献   

12.
    
真的,我大志已立。我见了张局长,欣喜地说:“通讯报道,我决计要攻它。”忽而,他翻了几翻白眼,“嘿嘿”一笑,说:“但愿通讯报道是个软柿子!”顿时,面前吹过一股风,冷飕飕,寒冽冽,浑身狠狠打了一个颤。我是一片帆。不管是夏天的风,还是冬天的风,都能把帆鼓得满满的。苦读、思索、采访、练笔。我踏着秒针的节奏蹒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喜从天降,我的一篇通讯习作,犹如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在一家报纸的显著位置上问世了。我捧起报纸,两手止不住地颤抖,心窝里的蜜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报的办报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即企业报新闻标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两个字:“我厂”。我把手头的160余种企业报粗略地翻了翻,头版三到五条标题中出现“我厂”的有40份,一到二条标题中出现“我厂”的就更普遍。而类似这种情况,局办报纸反复出现“我局”;公司报纸反复出现“我公司”;院校报纸反复出现“我院”等等。这种新闻标题制作中出现的现象,可以称得上是企业报头版标题中的通病。象“我厂87年质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我一企业升级总目标”、“我厂综合服务公司七月一日正式挂牌”、“我厂厂长×××被聘为编委”、“我厂十次  相似文献   

14.
放眼全球见新天———评《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大坝……》樊凡“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如果我们同意这个说法的话,那么,人民日报1997年10月29日二版《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大坝……》(以下简称《筑》)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不仅是“日记”...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元旦前夕,宜宾“白毛女”罗昌秀辞世。1月4日至6日,一篇消息来源和署名各异,但表述文字和内容竟大致相同的报道陆续登上天南海北的各类报纸,其中竟有多家报纸说罗昌秀是喜儿的原型。北京一家报纸称:“大型歌剧《白毛女》主人公的原型、80高龄的四川宜宾‘白毛女’罗昌秀去世”;另一家报纸上罗昌秀照片下的说明为:“曾为‘喜儿’原型的罗昌秀”。上海和广州各有一家报纸的标题为《“喜儿”辞世》、《“白毛女”原型罗昌秀去世》;广州另一家大报在报道中也有“喜儿原型罗昌秀”之说……罗昌秀是喜儿原型吗?澄清“其然”并不…  相似文献   

16.
县报动态     
盐城报和常熟县报合编报纸自江苏盐城县委提出“学常熟、赶常熟、超常熟”的口号以后,盐城报和常熟县报紧密合作,经常交换稿件,相互促进。为了推动两县人民更大的跃进。五月中旬,两报共同合作编了一期报纸。在这期报纸上,发表了题为“友谊花开千里香”的通讯,“盐常人民是一家”、“感谢常熟老大哥”等文章,反映两县人民在高歌猛进中的手足之情。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六一”前夕,宝山区月浦镇发生一起10岁孩子 坠楼事件,孩子仅受了一点轻伤。由于治疗时发现孩子身上有几处老的伤痕,听说是被其养母打的,便有忿忿不平者向上海新闻媒体告发,结果一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有的报纸和电视称,孩子不堪忍受养母长期粗暴教育方式跳楼抗争。也有的报纸载文,对孩子在这个家庭生  相似文献   

18.
《一妇女四楼坠地无恙》、《五龄童三楼坠地,苏醒后安然无恙》、《9岁男孩跳下6楼寻母,经医生检查安然无恙》、《九旬老太跳楼,竟然安然无恙》、《五龄童六楼坠下竟无恙》、《善良小保姆舍身救幼儿,从七楼坠地侥幸无恙》…… 这是江苏省一家晚报1994年3月至9月发表的“坠楼新闻”的标题。 粗粗查看,这家晚报近年时“坠楼新闻”非常热衷,仅在其头版就先后刊出10多条。而且有越来越热衷的趋向。如上所述,平均每月已达一篇。 事实上,如此爆炒“坠楼新闻”现象,在其他晚报,特别是一些擅长猎奇的小报上,也是屡见不鲜的。仿佛当今的孩子都铜头铁脑袋,就是摔不坏,  相似文献   

19.
千河 《报刊之友》2010,(4):71-71
周日到小区阅览室翻阅报纸,无意中发现本埠一家很有名气的报纸的综合新闻版,共编发了4篇稿件。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有3篇稿件均在文尾带有括号,注明转载自某某报或某某网站。纳闷之余就又翻了当日的其它报纸,结果发现有一家大报也在新闻版转载了那3篇文章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20.
倍数算错了     
光明 《新闻三昧》2005,(10):50-50
9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5版《“泰利”抉风襄雨奔福建》一中有一条小标题是:“台湾,一把葱价翻了四倍”,然而在正中,读又读到了这样的字:“一把原来只要20多台币的葱卖至4了80多台币。”两相一对照,我们不难看出葱价实际涨了三倍,而不是小标题所说的“四倍”。此外,这条小标题中“翻了四倍”的说法也不规范,应改“翻”为“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