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鸣  李姗姗 《青年记者》2012,(22):34-38
文微意博的微博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掀起了一场编织"围脖"的全民行动.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微博,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使民意表达的渠道和空间迅速扩展和延伸,由此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舆论形态即微博舆论.微博舆论经过裂变式的传播之后,形成一股强劲的舆论力量,对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进行关注与监督.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观点表达等方面彰显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的"两会"上,"互联网"、"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等都成为耀眼的词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网络富集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网络舆论的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民意的顺畅表达极大地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尹伟欣 《新闻传播》2006,(2):28-29,31
新闻媒体对舆论的引导功能应尽量提前。舆论引导前置对新闻媒体来说可以提高公信力,对政府来说利用新闻舆论执政可以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正确地引导舆论需要了解民意、辨识民意。  相似文献   

4.
舆论作为民意的表达和体现具有强大的力量.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正说明了民心、民意和舆论的巨大社会威力。这使得古今中外凡是想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十分注意掌握驾驭舆论的艺术.借以去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当政者应当时刻注意广开言路。畅通舆论,发挥好新闻舆论在反映和表达民意,以及进行社会监督和社会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应当注意增强营造和改善舆论环境的能力。提高舆论宣传的艺术和水平,要善于驾驭和引导舆论,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5.
舆论是利益关系相近的人们对其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的共同意见。通过舆论,人们可以体察群众的情绪,了解民心的向背,审视政局的动荡,把握社会的脉搏。因此,执政者常常把舆论视为民情民意的晴雨表,作为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依据。认识舆论的这一特点,新闻媒介就应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6.
网络情绪型舆论的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鹏 《军事记者》2004,(7):48-49
民意是整个社会的普遍意识。民意通常以3种形态表现出来:潜舆论、显舆论和行为舆论。潜舆论是低水平的民意或处于形成时期的民意,表现为人民群众一致的内心活动。这时,民意处于一种社会情绪状态。潜舆论进一步升级,就会转化为显舆论,这时的民意表现为一种具有完整的意见形态的社会共识;如果舆论不仅用语言表现,而且通过行为来表达,便构成了民意的行为舆论,即大规模的群体示向性活动。网上的舆论多是处在潜舆论形态,多是一种情绪性的宣泄。  相似文献   

7.
徐婉晴 《新闻世界》2014,(4):286-28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舆论场对于任何一个政党内部意见的交流与统一都有至为基础性的影响和作用.在多党制的国家里,无论是政党还是政府,对舆论都极为敏感.民意测验常常及时转化为对政策的调整.不顾舆论和民意就会失去选票,就会在政党斗争中位居下风,甚至丢失政权.在一党执政的国家里,对于能否在符合民意、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去交流和统一党内意见,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也有至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政府了解民意民情的窗口,对公共决策、传统媒体和社会受众都有重要的影响。十八大后,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网络通过其固有的便利性成为社会大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渠道,普通群众的话语权得到了解放和发挥,本文就是对这种基于网络的舆论产生的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舆论是多种社会因素复杂互动的结果。研究网络舆论,需要将它放在更宏观的社会环境下,深入地研究它与其他社会因素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在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中,有几组关系是值得深入关注与思考的。从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并不等于现实民意,但它是观察现实民意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从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的关系看,网络舆论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暴力现象,但这种现象是社会舆情的一种反映,不能简单以制止网络暴力为理由来阻止网络自由表达。从网络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不应该干扰司法的独立,但是舆论作为一种监督力量应该有助于推动司法的公正。从网络舆论与传统道德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受到冲击,表现出了一种自我纠结的困境,这种困境在网络舆论以及网民的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而互联网就是当下最重要新媒体。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日渐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的组成部分,正在从媒介舆论的边缘走向主流,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成为促进民意表达、增强社会管理、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民意表达新通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论开辟了反映民意的新通道 ,并将互动扩展到媒体之外 ,促进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它不仅为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开启了一个视野宽阔的窗口 ,也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政府领导者能够更多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世间百态、发掘民间智慧、看到来自网上的建议和批评。然而 ,网络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其不平衡的一面 ,它代表民意的程度还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13.
郭金金 《东南传播》2012,(11):79-82
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不仅拓宽了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途径,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参与社会管理事务的新方式,推动了我国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然而,网络民主也给我国社会管理也带来了一些发展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政府部门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矛盾防范和应对机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进行舆论引导;培养意见领袖,建立公共对话平台;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网民也需要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舆情民意的定量研究舆论是公众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或事实而表达的意见,其中掺杂着理智与非理智的成分。简单的讲,舆论的定量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公众意见的测量。对舆论的引导和控制应以了解、把握舆论为前提,只有切实掌握了舆论,了解了公众意见的分布情况,才能谈得上更好地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舆论。  相似文献   

15.
舆论和决策行为之间的互动本该是政治传播和舆论研究的中心论题之一,但长久以来,这一研究范畴在国内学术界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现代信息社会里,舆论对于决策的意义至关重要.舆论已实际成为决策行为的辅助手段,它在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实行民主与科学决策、增强决策效能等方面作用显著.舆论对于现代决策的意义,尤其体现在舆论能够提高决策活动代表民意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决策的合理性程度,增强对决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并提高对决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舆论与民生、民意是分不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舆论就代表着民生、民意.在传统媒体“大喇叭”似的舆论引导流程下,处于受传者位置的受众难以拥有能够表达自我意愿的机会和场所,而网络的出现颠覆了舆论引导的惯有模式,使受众能够适时表达,并且畅通无阻地与其他受众交流,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和意见共识.在此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社会舆论控制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云南的"躲猫猫"事件经网络广泛传播后,网民踊跃发言,形成了若干轮规模较大、力度较强的网络舆论,对这起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法律制度保障、舆论环境保障和网络民意保障下,网民通过反馈性舆论监督对社会热舆论事件行使着监督权利,在凸显网民舆论监督能量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三昧》2008,(9):1-1
当前,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推进着信息传播的速度,社会热点事件不断增多,社会舆论中的民意要素日益具有独立化、选择化、多变化和差异化的特征,进而对社会舆论产生重大影响,成为新闻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高度重视舆论引导中的民意要素,真正做到注重民意、把握民意和引导民意,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府形象传播与民意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形象传播的指向虽然是社会公众 ,但其本质是处理民意 ,也就是了解民意的实质 ,判断、预测民意的走向和后果 ,为政府施政既创造有利的民意环境 ,又扭转不利的民意环境。民意以社会普遍和整体的认识 ,准确揭示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和现实世界的发展趋势。政府既要学会从舆情中察民情、识民意、知民心 ,更要做到及时调整政策 ,顺民意 ,合民心。善于驾驭和把握舆论的方向、善导民意是政府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舆论既是民意的“晴雨表”,又是社会整合的“黏合剂”.关于舆论的重要性,古人用“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来形容.德国政治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一书中将舆论看作“我们的社会皮肤”.她认为,“公共舆论如同皮肤一样保护着我们的社会,而使它能够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