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内容增强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琳峰  李楠 《编辑学报》2019,31(4):421-423, 427
作为科技知识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出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语义出版的出现对科学交流系统的发展具有颠覆性的意义。我国目前还处于语义出版的探索阶段,基于此提出数字出版增强模式的定义。分析了数字出版增强模式的优势、国内外相关实践、我国数字出版内容增强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未来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内容增强发展策略,以期全面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转型升级及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崔玉洁  包颖  廖坤 《编辑学报》2018,30(1):70-73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期刊转型的关键是实现全媒体出版.增强出版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增加论文的内容呈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为目的,是一种全新的期刊产品形态,是全媒体出版的必然选择.文章探讨增强出版的传播内容,以纸刊增强出版、网页增强出版、微信增强出版为例提出了期刊增强出版的几条路径,以期为期刊数字化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出版》2012,(3):51-54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情境,从而实现新奇使用体验和广告营销价值的新型信息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机出版中的应用,能更好地体现手机出版的技术优势,令更多的内容创意得以实现,并优化消费者的互动体验,甚至还会改变未来出版业的生存形态、赢利模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旺平 《编辑学报》2019,31(5):552-555
增强出版是科技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增强出版实践中应具备协同性思维。文章分析不同出版媒介和编辑流程在增强出版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探讨通过制度协作促进增强出版发展的措施。认为通过协调出版媒介间、编辑流程间及制度协作间的协同性合作,可发挥优势资源,提高磨合效率,扩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受信息技术和用户需求的双重牵引,STM出版商和服务商正进行战略转型,从传统的内容提供商向问题解决商转变。具体表现为出版内容不断创新,扩展到科学数据类资源、三维交互类多媒体资源、软件工具型资源、用户生成内容等多种类型;组织揭示方式正朝着语义出版、增强出版及可视化出版的方向发展;发布与传播方式逐渐走向移动出版、互动出版和全媒体出版。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定义了增强现实(AR)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并将其与虚拟现实(VR)技术予以区分。接着对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重点对增强现实出版物的基本范式及应用模式进行案例分析,特别关注增强现实出版物的创新价值。最后,基于分析结论,对我国增强现实技术在出版中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增强现实媒介在出版应用中的逐步深入,它对传统出版的颠覆性影响已初显端倪.本文以媒介进化理论为基础,全面考证增强现实媒介的历史进化过程,提出增强现实媒介对出版内容实现了共同创造、融媒体表达和跨空间呈现的表现方式,这种改变必然赋予出版新的内涵和生命.  相似文献   

8.
增强现实(AR)技术已受到各行各业诸多关注,在出版业则可用其打造独特的阅读体验,改善传统出版内容固定、难以与读者互动、多媒体分散注意力等问题.因此,增强现实出版物有望结合“数字”和“纸质”两种内容呈现模式的优势,即在不破坏阅读流畅感的同时增加身临其境的浸入感和体验感.本文从AR应用工具Layar的发展历史、产品定位、核心功能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来分析它怎样通过创造性地应用AR技术来实现出版印刷的变革,从而给予出版业更广阔的发展思路,同时也为阅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动态语义出版是BBC提出的新兴出版模式,已成功应用到体育、新闻等多个领域。通过对动态语义出版模式进行研究,为动态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过程]在论述动态语义出版内涵和架构的基础上,从基础架构、应用环境、出版模式、作用效果4个维度对比分析动态语义出版与一般数字出版。[结果/结论]BBC动态语义出版模式在系统架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动态性、语义性和互动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的知识发现与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0.
畅榕  陈丹 《中国出版》2012,(10):43-46
数字出版公共平台是一种集成数字出版产业中各个模块的中间性组织,具有公共性和经营性相协调的特征。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对数字出版公共平台的要素、模式和运营机制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数字出版公共平台的建构有助于推动数字出版产业从垂直整合模式向平台整合模式的转变,这对于促进出版产业形态的进一步融合和开放,发挥内容优势,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产业飞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静  亢小玉 《编辑学报》2022,(5):505-509
智慧出版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产业相互融合,通过重构出版流程和优化知识服务能力,加速推动知识成果的传播及应用。文章从智慧出版流程重构和智能化知识服务升级2方面分析了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模式的具体构建方法,并分别从技术、数据、人员、内容、风险5个方面提出了智慧出版实施的难点及对策,以期为科技期刊从现有出版模式向智慧出版模式转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探讨全球科技出版领域呈现的数据密集型出版、语义出版、可视化出版与互动出版等趋势.指出数据密集型出版从宏观层面构建海量数据的框架蓝图,为科学范式的转变提供基础环境;语义出版通过对各种文献进行标引关联,从微观层面铺设结构化数据的基础设施,解决数据和信息的机器理解问题;可视化出版作为重要的直观表达工具,从文献组成部分、文献架构、文献网络三个层面最大限度地提升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效果;互动出版目前以学术维基出版物和全新的同行评议为主要特色,既是“无形学院”在网络 环境下的延伸,也渗透于正式科学交流中,从读者和用户层面打破科学信息开放、共享、交流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3.
因特网对科技论文发表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吕雪梅  阎彤  张红  潘启树 《编辑学报》2001,13(6):324-325
介绍我国科技论文编辑,出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因特网对科技论文发表周期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因特网技术提高编辑,出版工作效率,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雷 《出版科学》2016,24(3):33-39
对目前语义出版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出版物关联数据集现状、语义出版流程与技术需求,以及语义出版的应用场景等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说明语义出版物相对于传统出版物具有的优势,也指出目前语义出版面临的诸多问题及挑战,如数据集利用率低、缺乏成熟的语义出版流程和平台、自动化程度和用户体验仍有待提升等。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语义网和出版等领域各自现有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语义出版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田恬  陈广仁 《编辑学报》2017,29(3):205-209
评述国内外编辑团体出版的各项道德规范,从重复发表、一稿多投、剽窃、未公开的利益冲突、作者署名、数据造假、研究伦理7个方面,比较国际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欧洲科学编辑学会(EASE)制定的道德规范的异同.分析表明:3家机构制定的学术道德规范形式不同,内容各有侧重,但影响力还有提升空间;中国制订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道德规范时应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甄别出期刊编辑关心的核心问题,采用适合的内容和形式,制订符合中国学术出版生态的编辑实践指南;在指南出台后,应积极进行推广培训,切实应用于学术出版中.  相似文献   

16.
传统出版的困境并不意味着它的消亡,它将结合互联网出版的优势以双向融合的方式实现出版业的重构。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由线上到线下的大规模定制出版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同时,也实现了专业生产与大众生产的结合,公信力与生产力的结合。总之,互联网出版与传统出版已经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互联网+出版”才是出版行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具有数量大而密度低的特点,正在加剧人们对知识获取的困境。传统的知识出版业以本或以篇为单位的出版方式成为制约人们有效检索和利用知识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基于碎片重组的动态数字出版模型,首先研究了知识碎片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对科学研究所带来的科学价值,以及技术发展环境对当前社会化知识碎片阅读的推动作用;其次讨论了动态组合的数字出版模型,以及实现动态数字出版中所考虑的关键技术。本研究不仅发展了知识组织的理论,还推进了知识的深度检索、小粒度知识获取和高效利用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知识出版与传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出版给科技期刊的出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的稿件在线处理平台、期刊门户网站、期刊网络数字化出版、数据库出版、新型数字媒体传播方式等方面实践的总结,为同人探索一条最适合自己刊物数字化出版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