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发力的头部领域.通过"互联网+"、5G技术支持,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受众接收消息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在短视频模式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内容,各种娱乐类、资讯类视频也不断占据人们碎片化时间,移动短视频快速火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重点以移动端为基础,选择具有碎片化特点的视频传播方式,确保信息传播符合用户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2.
朱嘉琪  付焱 《传媒》2024,(6):72-74+7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短视频已经成为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对于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很多企业抓住了契机,在短视频上大力宣传产品和服务,收获颇丰。然而,短视频的发展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短视频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以帮助更多企业利用短视频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朱巍 《中国广播》2017,(9):40-42
互联网直播短视频的版权已成为近期版权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短视频的版权归属、剪辑的短视频是否侵权、短视频版权保护的平台责任及短视频侵权与版权关系等四个方面问题进行梳理和阐述,明确了直播视频用户与平台的责任,这对维护互联网直播短视频市场的秩序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4.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短视频迎来了爆发之势.短视频的"短、平、快"特性,适应网络时代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在纸媒进入转型期的时代,视频新闻已经成为媒体进行融合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首先介绍资讯类新闻短视频的发展背景,并以2016里约奥运会期间传统媒体发展资讯短视频的表现,分析媒体融合的重要发展,成果以及反思.  相似文献   

5.
董潇潇 《传媒》2019,(9):48-50
短视频是继文字、图片、传统视频之后新兴的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形式。短视频并非全新事物,其在互联网发展早期就以UGC等形式广泛出现。但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大数据以及智能编辑、人脸识别、动作捕捉等新技术加速应用,短视频这一内容形态以极低的技术门槛以及非常便捷的创作和分享方式迅速获得用户的青睐。尤其在资本加持下,短视频平台数量激增,用户在线时长超越长视频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互联网第二大应用类型。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是互联网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制作工艺简单,上传权限开放,容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等特征,短视频已经成为平民百姓都可以掌握的一种互联网传播工具。作为低门槛的媒体形式,短视频既展现出了它强大的包容性,也暴露出了对传统媒体的巨大冲击力。  相似文献   

7.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9.6亿。新闻短视频是传播媒介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产生的一个新兴事物,随着媒介的不断升级,新闻传播领域正面临着从文字到视频、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重大变革,短视频正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在新闻短视频生产传播过程中,脚本文案又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脚本文案在新闻短视频生产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出发,分析了新闻短视频脚本文案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创作原则和方法等,目的在于提升新闻短视频脚本文案的质量,促进新闻短视频的发展,进而推动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罗丽霞 《视听》2018,(11):127-128
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成为2018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应用之一。短视频APP使用频率增高,用户数量逐步增加且参与度高,在带来大量移动短视频原创内容的同时,也形成了移动短视频的乱象,管理难度加大。在三大互联网巨头入局以及大量资本投入的影响下,移动短视频凭借着自身优势迎来了下一个互联网风口。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当前,短视频凭借其低门槛、社交强的特点逐渐成为影响人们最大的精神文化产品。随着短视频用户规模的增多,其在社会发展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鉴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短视频消费成本低的优势,其逐渐成为一种新闻传播方式得以深入发展。本文在对短视频的内涵及发展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短视频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其作为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短视频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是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传媒领域的运用和创新,以易传播性和社交性逐步成为大众广泛使用的精神文化产品。基于短视频的流行,各大短视频平台也不断增强自身头部资源与商业化模式相匹配。为了更好地分析短视频各主体间相互融合而构建起的商业化产业链,本文以短视频行业里较为代表性的"抖音"为研究案例,主要分析短视频的运营环节、发展壮大后产生的商业化产业链的大致路径以及该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张志安  林功成  章震 《传媒》2019,(5):15-18
2018年,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继微博、微信后互联网又一“明星产品”。截至2019年1月,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2.5亿,月活跃用户突破了4.5亿。抖音不仅成为年轻人进行日常表达的重要平台,也预示乃至引领着中国互联网的视觉化传播趋势。面对抖音短视频如此迅猛的发展趋势和庞大的用户基数,从2017年3月份开始,主流媒体纷纷入驻抖音平台。从数据上看,媒体抖音号开设时间短、涨粉快,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平台迅速发展壮大,短视频成为受众使用率最高、黏度最强的媒介传播形式。作为最大众化的视频传播形式,短视频视觉化的强参与性、强互动性等媒介特性,引发了卷入、围观、俘获的受众传播效果。本文基于受众互动仪式链理论,以短视频平台中的受众为主要研究对象,浅析短视频传播中受众卷入、围观的内在原因,以及受众被短视频俘获所产生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3.
刚过去的2019年恰逢5G元年,5G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视频流将成为主要信息表达形式,短视频成为引领互联网视觉化传播的中坚力量。《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首次将短视频独立成章。报告指出,2018年短视频逆袭成功,在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上首次反超长视频。  相似文献   

14.
王学成  杨浩晨 《当代传播》2021,(6):87-89,96
本文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为视角,对当前短视频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短视频传播已经建构了新的狂欢广场,形成多元化、个性化和狂欢化色彩的媒介奇观.在具有"梗文化"、审丑文化特征的短视频狂欢中,全新的加冕范式随之产生.短视频创作者、丑角人物和影视作品中的角色,经由短视频作品加冕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然而,这一系列新的加冕现象也折射出短视频狂欢奇观与巴赫金理想中狂欢世界的背离.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短视频出现在社会公众视野之中.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观看短视频.而今,短视频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视频中,人们看到了诸多新闻.可以说,短视频属于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短视频,分析了短视频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研究了基于短视频新闻传播新方式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6.
郭小军 《新闻世界》2023,(11):68-70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互联网成为当前主流媒体传播的新渠道,智能手机的出现带动各种短视频平台不断涌现,时政类短视频逐渐走进了公众视野。由于各种短视频平台用户基数较大、用户黏性较强,使各主流媒体纷纷入驻,主流媒体借助短视频平台扩大影响力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从时政类短视频与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内涵出发,分析时政类短视频的主要优势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瑶 《新闻传播》2022,(1):42-44
当前,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尤其是短视频成为了新"风口".本文以首都党报《北京日报》的原创精品短视频栏目《胡同里的北京》为例,探讨主流媒体布局短视频的必要和优势,以及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尝试为党报的短视频探索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发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移动终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渗透和应用,使得人们接收信息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信息呈现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其中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虽然媒介创建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本文主要从新闻短视频拍摄前期、中期的构思和拍摄手法以及后期剪辑技巧,使新闻短视频能够在融媒体时代当中取长补短,推出更多受众喜爱的内容和节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商品的营销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抖音等短视频成为近年来图书营销的新兴平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对抖音短视频中出版社官方抖音号以及书店账号的图书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以及官方政策对短视频图书营销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短视频产业快速发展所导致的规制问题出发,梳理和分析了欧美国家有关互联网视频规制的基本框架和针对短视频的改革实践,包括联合规制、自我规制和放松规制等。考察和分析了短视频产业发展在内容和渠道等方面给中国媒体规制体系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未来有关规制体系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