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信征答     
宋苏里同志: 你来信询问“孙毓修在什么时间将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介绍到中国”的问题。我们查阅了《教育杂志》,认为1910年说比较可靠。因为孙毓修著《图书馆》一文是连载文章,从宣统元年(1909年)连载至宣统二年(1910年)。关于“杜威分类法”一段,是刊在宣统二年第十期第五十六页。1909年说,可能是从《图书馆》一文从宣统元年开始刊载的日期计算。至于刘国钧教授的1904年(光绪三十年)说,按照现有资料,当时《教育杂志》尚未创刊。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早的图书馆专业期刊——《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学的研究工作和图书馆学书刊的出版也必然会逐步发展起来。而在我国图书馆专业期刊发展史上,在解放前我国出版的大约140种图书馆专业期刊当中,当以《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下称《年报》)为先河,因此是值得为之特别书写一笔的。一、浙江图书馆沿革浙江图书馆的前身是光绪29年(1903年)创立的“浙江藏书楼”。宣统元年(1909年)4月浙江巡抚曾子固奏请把藏书楼归并浙江官书局,扩为浙江图书馆,于是浙江图书馆正式成立。宣统3年(1911年)6月文澜阁归并图书馆,原藏于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成为该馆的藏书基础。1913年将  相似文献   

3.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9,(2):F0002-F0002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末,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就筹划创办图书馆事宜向山东巡抚袁树勋呈文。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袁树勋上书书朝廷《奏东省创设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折》,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界对我国古代图书馆的评价大多认为是“藏书为主,用书为辅”(如《江苏图书馆学报》1985年第1期“编后”开头就是这样说的),对现今流通服务工作中一些保守现象的批评,动辄说是封建藏书楼思想.古代的图书馆真是重藏轻用或只藏不用吗?考证史料,并非如此.(图书馆这一概念是近代使用的,中国古代并无这一明确的学术概念,本文姑借用之.) (一) 中国古代历朝均有关于图书馆活动的记载.先秦典籍《周礼》(即《周官》)一书首先提出了“辟藏”的早期图书馆观念.《周礼》明确提出古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稽考  相似文献   

5.
戴煜滨 《图书情报工作》1997,41(5):18-21,55
以李小缘先生在20年代后期发表的文章:《藏书楼与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之组织》、《中国图书馆计划书》及《图书馆学》一书的部分章节为基础,从关于“传播消息及知识之总机关”的提法;“文献”一义的认识;图书馆乃小宇宙及其流通致用思想;图书馆立法问题;图书馆事业宏观规划构想5个方面论述了这位我国第一代图书馆学家对图书馆学作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1901年在济南办起了山东大学堂。大学堂有一个“藏书楼”。在《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藏北京图书馆)等资料中,记载了一些有关藏书楼的情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建立图书馆评价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研究不能不受实践的影响,图书馆评价在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将导致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图书馆评价学.(一)建立图书馆评价学是图书馆评价自身发展的需要何谓图书馆?如果把古巴比伦藏有泥版文书的庙宇和殷商王室存有甲骨文的“龟穴”称之为图书馆,那么,图书馆已有三千多年到五千年的历史。如果把“评价”一词,释之为“评定价值高低”或“评定的价值”(见《现代汉语辞典》)那么,甲骨文的存贮,也体现了奴隶主阶级按照自身的利益对图书的选择,也包含着对图书的评价。封建社会中,不管是皇室藏书楼的标榜“文治”,还是私家藏书楼的“搜奇访古”,都体现了封建主阶级的藏书价值观。帝王、大臣、公卿、僧侣也总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评定藏书的价值的。至于藏书楼的价值,主要在于“藏”。汉武帝“开献书之路”不过是“书积如山”和“束之高阁”而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部颁布的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我国官方颁布的最早的图书馆章程。它是研究我国图书馆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历史资料。因为我国今天按国、省、县行政系统建立公共图书馆系统是从这时发端;我国图书馆取代藏书楼也是从这时开始。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个章程。下面就这个章程颁布的历史条件、章程本身的內容、章程的作用及贯彻情况,作简略的介绍。清代溥仪为皇帝后,改年号为宣统,1909年为宣统元年。因当时溥仪年幼,故由其父载澧监国摄政,载澧为了稳定自身统治,抵  相似文献   

9.
《楹书隅录》是由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第二世主人杨绍和撰写的善本解题目录。是《录》从撰写到刊成,历时三十一年。光绪二十年杨保彝刻本为初刻本。经校勘,是本要优于宣统三年董康补刻本。《续修四库》所用底本实为宣统补刻本。《清人书目题跋丛刊》和《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亦然。  相似文献   

10.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6):106-110
1902年京师大学堂制定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是清末第一个大学图书馆章程,但内容却始终不详。偶然查阅《大公报》时,意外地找到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同时还发现了1903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新定章程》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增订阅书借书章程》,这些章程的重新发现给京师大学堂和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11.
清宣统元年(1909)四月二十六日出版的《政治官报》第583号折奏类第5至9页,刊登了税务大臣的奏折《奏开办税务学堂折(并单)》:“奏为税务需才,亟宜设立专科学堂以宏造就而裨榷政,恭折仰祈圣鉴事。窃臣等自奉命督理税务以来,日以整顿税关为急务,溯自各口通商,新关递设,其时以事关国际贸易,总司税务聘用洋员,而各关办事华员大率略涉西文,未能深造。……为树木树人之计,臣等一再筹商整顿税关,自以设立税务学堂为先务……臣等为预备税关人员起见,是否有当,理合恭折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宣统元年四月初三日奉旨:依议。钦此。”折奏中的“税务学堂”,就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北京创办的税务学堂,开创了近代中国税务高等教育先河。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是1955年5月,由原广东人民图书馆和原广州中山图书馆合并成立的。这两个旧馆都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省馆前身是建于1910年(清宣统2年)的广雅书局藏书楼,1912年它改名广东省图书馆,1917年又改名广东省立图书馆;1933年,省馆曾一度停办,将馆藏图书五万三千余册移交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在粤北曲江复馆。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广州。1949年广州解放,遂改称广东人民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筹建于1927年。当时,广州市政当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专门派员  相似文献   

13.
双峰县图书馆新所的《青树镇议会第一次报告书》(木活字版印刷)记载:民国元年(1912)八月,青树镇董事会创办了儿童图书馆.这是有资料可考的最早的乡镇儿童图书馆.当时的开办经费一百千文,从“地方税拨归本镇教育费六百千文”中提取.《青树镇教育经费预算表》规定“图书馆添制,年支四十千文”.这个儿童图书馆“附设于董事会,即以文牍员为管理.暂由教育费内,提钱百千文,采购关于儿童教育之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图书馆学输入中国,在早期主要是通过译书完成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封建藏书楼正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转化。随着人们对“西学”接触的增多,陆续出现了一些系统介绍西方图书馆事业的译文和专著。最早的译文载于1901年《教育世界》的日本的《关于幼稚园图书馆等及私立小学规则》一文。此后的近十年中,见于报刊的有关国外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的译文和专著日益增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篇:一篇是孙毓修的《图  相似文献   

15.
<正>1927年,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在临江设立领事分馆,遭到临江各界的强烈反对,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活动。8月奉天省商会成立了"奉商工拒日临江设领后援会",委员长杜重远(原名杜乾学)发表了《泣告东省父老兄弟姊妹书》。  相似文献   

16.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1月1日(戊申年十二月初十日):日本人主办的日文《长春日报》在长春创刊。箱田琢磨主编。该报于1917年改名《北满日报》,1932年后再易名为《新京日报》。  相似文献   

17.
杨守敬先生从日本带回一卷手写杜注左传残卷。杨氏以为是出自北齐人手笔,宣统元年在上海石印成册,定名为《北齐人书左氏传》(我看是唐人手笔)。其跋语中说"其注末每多之也等字,亦是六朝旧习"。  相似文献   

18.
徐家汇藏书楼(后简称藏书楼)创建于清道光27年(公元1847年)。1897年改造成具有梵蒂冈风格的西文书库和中国古典风格的中文古籍书库。上海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该楼。1956年以后政府又将《亚洲文会图书馆》、《历史文献图书馆》、《上海新闻图书馆》等8个馆的部分资料归并到藏书楼,  相似文献   

19.
《江苏图书馆学报》(’87/1)发表孙云畴撰《纪念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李小缘先生》一文,指出李小缘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倡导人之一。认为:“新图书馆运动的内容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促进从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的过渡,现在常听到  相似文献   

20.
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见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也是例证公共文教建筑设计衍变的重要学科切面。大历史观视角下,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追求堪舆志趣、文化意向、园林造景、传统礼法,昭显秘藏性质。近代中国图书馆建筑历经清末地方政府创办“藏用”图书馆文教建筑,新文化运动推动“新式”图书馆文教建筑设计,民国时期各地兴起“多元”图书馆建筑设计。其建筑叙事开始由“文献”指向“读者”及其阅读,完成从“私藏”到“公用”的设计转变。当代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发展创新分为3个时期:萌芽起步期(1949—1987),新中国图书馆为政治与科学服务的建筑设计;探索发展期(1987—2008),新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组织与传播的建筑设计;转型变革期(2008至今),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变革发展的建筑设计。面向未来图景的图书馆公共文教建筑设计,需要扬弃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文化隐喻、强化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前瞻性、重视图书馆新馆及旧馆改建扩建、实现图书馆建筑空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