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在农民问题的探索中,毛泽东(1893--1976)和梁漱溟(1893--1988)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物。  相似文献   

2.
<正>东北地区物产丰富,幅员辽阔,特别是辽宁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交通便利,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掌握这一地区的控制权,对争取整个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将劳苦大众从政治经济的双重压迫剥削中解放出来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答案:“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从1945年中共中央下达《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开始,在东北局的带领下,辽宁广大农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在农民问题的探索中,毛泽东(1893-1976)和梁漱溟(1893-1988)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物.  相似文献   

4.
《东南传播》2011,(9):I0001-I0001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为追寻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土地变革、改善民生的伟大创举,2010年底,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就开始联手全国六省党史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建没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同志非常关注中国农民问题,是公认的我党早期从事农民运动的杰出代表。对于农民问题理论的研究,是他一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之一,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对旧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思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土地改革 临界点——酝酿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最严重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问题,均直接、间接地同土地制度相关。中国现行土地制度逐渐逼近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的临界点。形成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与土地有关的几乎所有主体,从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到城市郊农民,市民,以及普通乡村的农民,似乎都存在违犯现行的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冲动。一项制度如果到了如此程度,就说明制度本身出现了问题,解决的办法惟有“变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谁不了解这个现实,谁就不了解中国的国情;9亿农民中,有1亿多已经进了城市,谁不正视这个现实,谁就搞不清中国的现状,也把握不了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谁不了解这个现实,谁就不了解中国的国情。9亿农民中,有1亿多已经进了城市。谁不正视这个现实,谁就搞不清中国的现状,也把握不了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曹刚  方晓红 《新闻界》2006,(5):17-19
多项研究资料表明,2003至2004年期间农村“土地维权”成为“三农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专家在(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近几年,农民上访中,土地问题已占首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结果也证实中国农民维权重心正在发生改变。2003年8月刊2004年6月,中央某媒体观众电话声讯记录表明。在6万次(条)的信息中,“三农”问题居于首位,而其中所涉土地纠纷又为。三农”之首。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农民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的根本性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农村的土地制度及相关问题。就我国现状而言,已有的关于农村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强档案人才建设实施人才强档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荣华 《中国档案》2005,(1):21-23
当今时代,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力,谁抢占了人才制高点,谁就能够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档案部门是知识性、专业性很强的部门,人才问题是关系档案事业发展进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为有了土地,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延续,我们的后代才能不断繁衍,我们和子孙才能拥有溪水、绿地和花园。 如果要问,谁最珍视土地,谁对土地最有感情?我想所有的人都会回答:农民。  相似文献   

14.
冷峻的幽默     
《中国人创造的奇迹》一稿,讲叙了刘老汉等中国农民在俄罗斯种菜的故事。他们租俄国的土地,种菜卖给俄国人,挣了钱在俄国投资发展蔬菜业。他们是赴俄打工的,反倒接收了不少俄国打工者;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丰富了俄国人的餐桌,同时也在俄国的土地上弘扬了“劳动使人高尚”的真理;因此他们不仅赚了俄国人的钱,而且赢得了俄国人的尊重,并引发了俄国记者的诸多感慨。  相似文献   

15.
学者秦晖先生在其文章《农民反对地权归己吗?》里曾说过:土地问题并不能归结为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问题。李昌平先生曾主张“慎言土地私有制”。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这个说法:私有制有各种各样,我当然不能同意那种以专制权力“跑马圈地”、赶走农民而造就地主的“私有制”。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与土地,时分时合,或亲或疏,几经风雨,演绎出中国农村变革曲折生动的一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现,使农民真正尝到了作为土地主人的滋味。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又告别土地,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土地渐渐失去了吸引力,农村出现了新的危机。在困境中,具有伟大创造力的中国农民终于找到了新的出路。许多农民重新回到了土地上,中国农村出现了一次重大转变。这一被邓小平称为农村第二次飞跃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它将如何发展?在农村改革中具有何种意义?这是《田野的魅力》试图探讨的问题。无疑,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题。然而,要揭示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三农”报道研究,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来看,这样会更具有参照性、深刻性。诸多资料显示,民国时期的“三农”报道已经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比较客观、关注民生情怀、注重农村经济实用信息等特点。比如,1922年8月吴觉农㈦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中国农民问题》,他在文章中分析了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土地问题、农民的被剥削和被压迫、农民教育、农业技术等一系列涉及中国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根本问题。而晏阳初从1929年开始,  相似文献   

18.
打造精品栏目 提升广播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听众服务是广播工作不变的宗旨。在频率林立、栏目迭出的竞争中,谁精心打造精品栏目.多办精品栏目,谁就能够抓住听众,赢得市场,就能更好地实现广播的喉舌与产业功能。2004年中广学会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首次设立“十佳栏目”奖,获奖的广播“十佳栏目”,是全国广播系统精品栏目的荟萃,对广播精品栏目的标准和如何打造精品栏目等问题,做出了示范性回答。  相似文献   

19.
卢健 《视听纵横》2003,(5):84-84
互联网的出现使大众的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各种各样的信息只要打开互联网,人们就能查询到一连串的相关资源。而且,对时事的迅速感知,全面到位的编排,实时的更新,在这方面谁赢得了网友,谁就赢得了访问量。新浪网目前在专题制作上围内门户网站还无人能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深入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