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新的媒体形式逐渐出现,并且开始取代原有的传统媒体形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以及交流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媒体形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编辑人员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在这一浪潮下也难免受到一定的波及与冲击.文章对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就"微媒介"环境下新闻编辑转型发展的路径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是以电视、报纸等媒介为基础,以网络、编辑方式为介质,以编辑角色转变为目标的一个动态过程。媒介融合是新闻编辑工作持续发展的契机,也是传统新闻发展的机遇。基于此,本文以新闻编辑角色为研究对象,阐述媒介融合的编辑壁垒,分析编辑角色的转变方法,唤醒新闻传播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被颠覆,同时新媒体环境还影响到新闻编辑的日常工作,新闻编辑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基于这种改变对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媒介素养对于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具有高度媒介素养的新闻工作者才可以准确把握新闻的关键点,及时有效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的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队伍是构成媒介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媒介组织最重要的构成主体.编辑队伍的构成、人员的素质及其选择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的行为均决定着媒介机构的工作绩效,决定着媒介物是否能在群雄竞起的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充足空间,并形成媒介物自己的品牌与强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侯夷 《出版广角》2018,(3):53-5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的传播范式,丰富了信息传播模式,为新闻编辑人员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文章分析新媒体对新闻编辑的影响,阐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进而从提高新闻编辑对各种新闻的判断能力、提升新闻编辑政治素养、强化新闻编辑专业能力和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诉求等层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新闻编辑工作绩效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众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接受新闻信息或者是进行信息的传播,这样就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同时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更高层面的能力成长要求。如果是采用传统的新闻编辑理念开展岗位工作,新闻编辑不能提高新闻制作和报道的质量,不能满足新时代所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更不能得到受众的欢迎。在新媒体的发展时代下,新闻编辑应该重视完善自身的媒介素养,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新闻工作中,提高新闻编辑的质量以收获更好宣传效果。本文主要从四方面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所具备的媒介素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为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编辑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权,改变了新闻编辑传统的工作方式,影响了新闻编辑的专业主义精神,消解了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这些挑战均与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相关。媒介素养有三大重要基石:个人定位、技能和知识结构。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应重新建构:定位应从"信息把关人"转变为"信息产品经理",知识结构应从"知识复合型"转变为"行知并重型",编辑技能应从"幕后制作者"转变为"公共论坛主持人",管理理念应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使新闻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本文针对新媒体给新闻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媒介素养,旨在为新闻编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舒丹 《今传媒》2008,(3):52-54
编辑工作是人类高层次的社会文化活动,编辑是优化、净化社会文化信息的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编辑作为媒介传递信息的最后一道关日,其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人类越来越趋向于媒介化生存,人与"机器"(媒介工具)的关系逐步转化为互构关系。具体考察新闻传播实践,接入互联网的"机器"已非简单的中介角色,其在新闻内容生产、内容管理及营销等诸方面体现出高度的能动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在这种语境下,网络新闻编辑必须转变工作模式、寻求新的编辑策略方可应对现实之需。文章介绍"人机互构"语境下网络新闻编辑模式转型的体现,并针对用户体验和编辑工作给出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前,网络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传统媒介的各个领域,并渗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人们称之为"传播革命".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讲,网络媒体其实是把"双刃剑",其传播优势为新闻业务带来大量矛盾.编辑只有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才能解决网络传播优势所带来的矛盾,才能使网络新闻得到有序、可控、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变革与中观层面新闻编辑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的数字化变革带来了新闻业新的运作模式,编辑工作的工具、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编辑人员的角色职能、人员分层、技能要求都发生了变化,信息传播规律、媒介特点、编辑思想等有了新内容.这些变化,使中观层面新闻编辑理论的研究价值得以凸显,目前其研究可从5个方面展开:新闻生产与编辑工具、介质特点与新闻呈现、媒介产品的依存与转换、信息增值与媒介产品开发、媒介的生产组织单元.  相似文献   

13.
孙钰  柳思文 《新闻传播》2023,(5):118-120
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行业取得快速发展,这给传统媒体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这类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媒体冲击,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必须要做出全新改变,在确保新闻内容真实性与可靠性基础上,对广播电视进行合理剪切与编辑工作进行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推进广电新闻传播的重要过程,所以若是能够保证编辑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则可以有效保证新闻获取与传播的质量。对此,本文针对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性提出科学合理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段乐川 《出版科学》2012,20(2):26-28
"媒介间性"特征是从整体视野对编辑活动客体对象关系的抽象概括。它是指不同的编辑客体——媒介,在共时和历时的编辑实践中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关系。这种作用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共存互补性、交互作用性和转换生成性。这一特征不仅是贯通编辑活动历史的编辑客体作用规律,也是编辑活动的整体特征之一。认识和发现这一规律、特征,对于做好当下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编辑是新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新闻产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意识是新闻编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思考方式和操作方式,对于新闻的编辑实践工作而言,具有先验性和指导性.编辑意识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处于不断变动的过程中,它始终要伴随着新闻实践工作和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证新闻产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媒介实现了融合,在这种背景下,报纸等传统媒体出现了一定的劣势,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获得一席之地,新闻编辑人员就应该积极根据时代发展情况进行创新和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本文在概述媒介融合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媒介融合带来新闻编辑的角色变化,以及给新闻编辑带来的困境,提出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新闻编辑转型的步骤,希望能够为新闻编辑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媒介新技术对编辑角色的冲击和消解是当前发展传播学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对编辑把关主体角色的迷失是当下出版界亟待解决的重大出版问题,重构编辑角色对于规范编辑活动,顺利开展编辑出版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杜拉拉升职记》策划团队的实践和探索,系统分析了“创作出版论”与新媒介环境下编辑角色重构的关系,认为《杜拉拉升职记》出版传播的运作流程中全程策划,尤其是前期的媒介创意策划和后期的媒介产品异型延伸作为一种理论视角对新媒介环境下出版理论创新具有构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静 《编辑学刊》2021,(3):46-52
面对"移动+"的传播生态、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编辑作为专业体现媒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职业人,如何在话语权转移中合理体现把关人的控制引导?如何在继续扩大的智能化、交互化、市场化、线上化的工作情状里保持媒体的专业性与职业素养?如何通过媒介表征改造单向度用户,在实现引导的同时培养理性、思辨的用户?这是编辑身处技术制造的喧嚣的媒介景观中为保障传播力品格需要思考的立身问题,也是为拓宽传播力路径需要思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是编辑个体在传播引发的消费社会的关系变动中,嵌入、脱嵌、再度嵌入的如何自洽的自我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9.
编辑要善于"借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0,22(6):542-544
在对科研成果评判、扬弃、更新与组织传播过程中,编辑要善于:向作者和审稿专家借"智力",以获得阐释创新信息的能量和增强内在的学术张力;向读者借"识力",以优化编辑创意和修正信息评判标准;向其他媒介借"传播力",以扩大信息传播的广度并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外审"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阎西林 《编辑学报》2004,16(5):326-328
对同行专家以"编外审稿人"的角色定位,给编辑审稿工作带来种种弊端.同行专家在学术信息大众传播中的角色应是作者稿件的同行读者,他们的评议是对媒介和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反馈."外审"形式本质上是编辑为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而在稿件刊发前对同行专家进行的信息"双向传播".这种方式在大众传播模式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角色定位观念对消除审稿工作中的弊端和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