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的网络技术鼓励公民"成为媒体",公民记者、媒体激进分子通过他们的媒体报道建构了与主流媒体不一样的社会运动现实,他们从主流媒体手中夺回了部分建构现实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潮流的新闻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闻学理论。美国"公共新闻之父"、纽约大学的Jay Rosen教授最先提出了"公共新闻"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宋爽 《新闻世界》2014,(8):296-297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受众对信息需求的增加,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宽,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司法报道领域中却出现了媒体审判这一异化现象。如何规避这一现象对于媒体自身发展和司法公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避免出现这一现象,需要立法、司法、受众等各方面的努力。本文主要从媒体方面进行探讨:媒体应该加强自律,既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同时要能做到"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  相似文献   

4.
手机,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关于这一"24小时不离身、坐在马桶上都可以看新闻"的媒体的争论一直不休:最初说"内容为王",接着有人说"技术为王",后来又有人说"渠道为王"、"资源为王"。笔者思考的结果是:手机媒体要想获得像传统媒体那样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琳 《新闻窗》2010,(3):33-34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公众新闻",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的一场新闻改革运动。这一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批评和信任危机而发起的改革运动,是继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之后的又一自我反思,其主旨是改善媒体与公众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公民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中来。以话语讨论而非暴力的方式推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媒体与政府间关系为研究对象,对二者间貌似广为熟知的关系重新解读,认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长期为大家误读。提出二者间关系并非传统的"宣传工具"、"喉舌",亦非"伙伴",而是政府利用媒体传播准确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从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而媒体则是准确传播和解读政府所发布的信息,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引导舆论,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16):37-43
随着自媒体技术发展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多地通过智能手机等自媒体来表达权利诉求和实现权利维护,权利意识也随之增强。相较之下,政府仍采取被动的运动式治理方式,与技术发展带来的维权行动形成社会"堕距"。各方面的社会"堕距"提示了政府实现治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提示了转型实现的机会和切入点。立足于缩小二者之间的"堕距",依托自媒体技术和平台来实现政府运动式治理从治理性到维权性转变,从粗放式运动治理到精细化的制度治理转变,从被动滞后治理到主动有效治理转变,使得政府运动式治理转型成为一个抓手,或可以带动政府治理中的其他领域问题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分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媒体由"广播"走向"窄播",大量新生媒体以满足特定受众的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为目标,逐渐分化以往的大众消费群,使大众传播媒体受到严重威胁。作为新生媒体的一个代表,航空电视利用自有的高端受众与优质的传播环境,以其独特的市场细分,聚拢众多高端人群的视线,成为分众媒体中一个特殊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栾轶玫 《视听界》2010,(6):28-32
借三网融合,改变既有的生产与收入模式,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中国广播面临的转型契机。本文以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分析其内容生产的多媒体化,由单媒体走向融媒体之路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融媒体转型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建立"台网平行"直至"台网融通"的发展战略,为传统广播的融媒体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通讯工作和"第五媒体",手机在对社会沟通模式产生深远改变的同时,以其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和聚合能力,为学习者开辟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可能性。作为以开展远程教育为主的开放大学,将手机媒体作为今后学习资源呈现的主流媒体,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更具有现实。手机成为今后开放大学学习资源主流媒体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开放大学现有的学习媒体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1.
灾难性事件以其"破坏性""突发性"和"多变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谣言和恐慌的产生,这就需要具有公信力的社会媒体通过发布一些及时的消息来满足公众的"求知欲"和"知情权",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并在报道中注入相应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雷喜梅 《新闻前哨》2014,(10):24-26
当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革命大潮涌动,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登台亮相:当"三网融合"以国家战略强力推进,融合发展的大门向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相关产业同时敞开。随着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提升现代传播能力,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夏德元:知名自媒体人罗振宇向以语出惊人而著称,最近,他在一次题为《九尾猫的修炼》的演讲中说,关于自媒体最近传扬着一句话:"我们全家都是自媒体!",似乎自媒体在中国已经被严重污名化但是,他仍然期望自己能修炼成九尾猫仙两位对他的说法有何评论?  相似文献   

14.
轰轰烈烈的美国新闻界"扒粪运动"虽然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作为媒介监督社会的序幕影响至今。网络媒体随着自身的发展,也开始发挥其舆论监督的巨大威力。网络揭丑与美国的"扒粪运动"有很多近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点。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媒体的传播力?它是指一个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在特别注重"影响力"的媒体环境下,媒体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传播力的竞争。而影响传播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非"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体企业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文化强国"的决议,这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地方报业以"文化强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如何制定"文化强报"的发展战略规划,到底是"向外使劲"还是"向内使劲",是地方媒体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16,(30):108-108
无论如何,眼睁睁看着"自己人出去办火了自媒体"却无动于衷,是不明智的。对传统媒体而言,媒体融合,既是热点,也是难点。难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影响在扩大,收益无起色。如果把传统媒体以及自办新媒体的收益放在一起核算,不少媒体的收益甚至是下降的。所谓"影响在扩大",主要是指传统媒体通过媒体融合,打通"老媒体"和"新媒体","老媒体人"写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发声,更迅速,覆盖面更广,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面对传播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年轻读者流失、新兴媒体冲击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传统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如何应对,如何在坚守中超越,再创辉煌,成为媒体人共同关注的话题。新媒体以海量性、即时性、交互性,颠覆了传统的报道方式,但缺陷也很明显,海量性造成信息的粗糙与混杂,即时性伴随着浅表化、碎片化与深度欠缺,交互性带来的是人人都是麦克风,浮躁有余而权威性不足。报纸的根本在"报",不在"纸",即以丰富多样的原创新闻产品满足受众需求而占有市场。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见证了网络社会的崛起。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推进网络发展的同时,采取"轻触式"模式对其进行监管。这种模式体现了规训权力运作机制的特征,监管权力在不需要政府直接监督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运行。媒体景观变革中,新加坡政府通过修订网络媒体管理法规、推行官方网站实名制、防止网络骚扰等措施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并提倡公众媒体素养教育以提高其"数码智商"。  相似文献   

19.
陈焰 《新闻实践》2011,(5):55-56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媒体比任何时候,都特别需要考量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以及由角色定位带来的社会责任。从2009年初开始,绍兴晚报推出了"爱心绍兴"、"风尚绍兴"等主题宣传系列,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经营",这些系列报道不仅成为报纸上的"绿色森林",更成为城市文明创建,构建新颖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掏粪者是当年美国对揭丑式报道记者的称呼,虽然不雅但体现了早期美国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进步性,而国内目前娱乐新闻的报道倾向越来越向狗仔队的方向发展,与掏粪者不能同日而语,甚至连掏粪者的一半都赶不上,完全是八卦新闻的做派,这恰好证明了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媒体的社会责任的学习活动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