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与当代社会,体育运动已经迈出了以竞技体育为核心传统的体育定义的范畴,在传统的传承上成为展示世界不同文化的载体。大众传媒盛行的今天,体育出版以各种形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体育出版与文化产业因为具备相似的价值取向,因此有着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基础,存在融合发展的机制。研究体育出版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为体育出版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欣欣向荣提供契机,同时对体育文化走向国际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轩大领 《新闻战线》2015,(3):157-158
传媒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高校体育教学,也对大学生体育生活产生影响。大众传媒体育信息渗入到大学生体育生活之中,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生活、体育意识起推动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大众传媒体育信息角度出发,对大众传媒体育信息给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带来的影响与作用进行探究,从而促进高校体育发展。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现代体育要想发展进步,需依照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其中,最为  相似文献   

3.
张诚  赵闯 《传媒观察》2014,(6):33-35
正人类体育发展演变的历史,就是体育传播的历史。以1964年东京奥运会首次实现卫星全球电视转播赛事为标志,大众传媒与体育运动的互动,推动了以个人体质健康为目标的现代体育,向大众体育休闲娱乐产业为特征的后现代体育的演变和革命,由此开创了以体育传播为本质特征的体育发展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开展的一项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其目的是使体育运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大众传媒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力大,涉及面广,信息传播迅速,与“阳光体育运动”有着很强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大众传媒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日渐凸显出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引导下逐步形成了现代社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大众传媒塑造下的拟态环境也使得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有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群体对象是中老年人。为此,本文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入手,通过探讨分析大众传媒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发扬过程中提供的契机以及造成的阻碍,来辨析大众传媒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两面性,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自身竞争力找切入点,真正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中的发展和重建,期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为塑造我国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项体育运动的职业化进程加快,我国的体育产业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体育产业及体育运动为基础的体育广告孕育而生,并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体育广告作为社会经济和体育运动综合发展的社会产物,对我国的体育传媒事业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项体育运动的职业化进程加快,我国的体育产业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体育产业及体育运动为基础的体育广告孕育而生,并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体育广告作为社会经济和体育运动综合发展的社会产物,对我国的体育传媒事业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关注体育的相关信息。体育传播媒体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后奥运时代的到来,群众体育再次迎来了发展高潮,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体育健身的需要,加快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至关重要。大众传媒作为体育传播的重要载体,如何认识其对于体育传播的作用,如何认识其对于全民健身体系构建的意义,是充分发挥其在全民构建体系中的作用与功能的前提。一、复制和改变:大众传媒对体育意义的构建作用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媒介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在不断相互作用中彼此推动、共同发展着。"罗伊在《体育、文化与媒体》一书中说:媒体不仅使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社会文化格局处于纷繁复杂的兼容、渗透、衍化的动态整合阶段.而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形态或被动、或主动地受到了影响.一方面,体育文化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通过大众传媒传播,并干预和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却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强势扩张与冲击下,似乎越来越无法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速度,面临着沉重的生存压力和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大众传媒有利于促进农民体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农民体育素养的提高。本文在正确认识大众传媒对农体育传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就大众传媒在新农村体育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认为发展新农村体育应充分借力大众传媒,社会各界要积极创造条件并给予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大众传媒有利于促进农民体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农民体育素养的提高。本文在正确认识大众传媒对农体育传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就大众传媒在新农村体育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认为发展新农村体育应充分借力大众传媒,社会各界要积极创造条件并给予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信息化大爆发的时代,大众传媒对整个社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伴随着社会主体与利益格局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价值体系正在接受各种强烈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社会工具和手段,在引领社会价值观塑造与社会思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众传媒可以依托自身在舆论导向、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信仰巩固、现实教育以及心理暗示等方面的功能,为社会价值形塑与思潮引领提供参考框架。大众传媒自身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价值形塑造与思潮引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同样会产生消极影响,误导公众,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软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众传媒是体育软实力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在繁荣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促进个人全面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大众传媒的现状和不足,探讨有效的传播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力量,提升体育软实力建设水平,更好地促进建设体育强国、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张国胜 《新闻战线》2015,(5):149-150
体育新闻与体育运动事业及相关问题一直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当下,传媒对体育事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传媒行业与体育运动事业之间的关系也更密切、更复杂。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飞速提升,当代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媒行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革。然而传媒行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体育运动事业。体育运动一般由专项的体育组织和专业的体育俱乐部组织举办,新闻媒体主要负责对其进行宣传和报道。体育运动因竞技性、国别性等原因,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在  相似文献   

16.
体育属于文化范畴,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认知。电视传媒是体育传播的有效渠道,是推广和普及体育运动,展示体育魅力,吸引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媒介。由于其成为影响人们体育价值观的重要力量,因而成功地推动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时,  相似文献   

17.
陈莉  胡启林 《传媒》2015,(10):64-66
体育与大众传媒是一种互动共生的多向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体育课堂的学习动机、体育消费、体育价值观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建议加强大学生的法制和纪律教育,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藏在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中,各种技能相继出现继而发展为一项项社会体育活动,折射出西藏体育运动的光芒。到清朝时期,西藏社会体育活动基本定型,带有西藏地区独有的特点。本文主要立足清代西藏社会体育活动,看西藏体育事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酷爱理论的热潮热风。 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需要理论。一方面,实践活动要蒸发升华为理论;另一方面,理论要给予实践活动以规范导引。理论的价值高低,在于它如何地适应于实践,又能在什么程度上指导实践。同样地,蓬勃发展的体育运动也在呼唤着体育理论的不断的深入开掘、拓展创新,而且检验着体育理论的正误与价值。刘一民同志所著的《体育行为学》一书适应着体育运动的需要,在这方面能给予我们不少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运超 《大观周刊》2013,(8):151-151
我国的体育美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初步形成特色,近30年的研究,主要对研究对象和范围、自身特征、体育美及运动项目的分类、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体育美感等的探讨,但也存在缺乏成熟的体育文化理念、研究者忽视美学原理的学习、与实际发展脱节的体育美学发展障碍。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促进身心健康的审美文化,正在焕发生态、绿色、人文的特性,倾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