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乡村文化振兴的提出有着深层的历史和现实动因,核心是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内在要求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有着权利给予、价值引领、秩序规约、传承依托、载体支撑的重要价值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助推作用,政府需要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协同治理、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保护和功能提升、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雷兰芳 《图书馆杂志》2023,(1):72-78+98
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研究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活化,有助于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而赋能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主要呈现样态,归纳出以人为本、供需契合、多元服务、赋能乡村等公共阅读空间活化要素。活化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必须从政府和社会层面多方重视赋予“有位”,开展多元服务、优化供给内容、传承乡土文化等自身的积极“有为”,创设阅读环境、加强营销宣传和提升乡民阅读品位等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有味”,方能充分发挥乡村公共阅读空间职能,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3.
段雨 《图书馆》2024,(3):55-62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缺失、载体缺失、内生动力缺失的困境,这决定了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外部资源的流入与外界刺激不可或缺,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定位却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真实需求存在偏差,突出表现为“保基本”与“求进取”、“文化外引”与“文化内植”、需求“多样性”与供给模式“格式化”、追求“显绩”与重在“潜绩”四组矛盾。因此,可从振兴乡土文化,培育内生动力,坚持整体性治理,优化公共服务购买对象与内容选择四个方面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是“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因重供给、轻需求而造成的“供需失衡”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搜集相关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以“淄川文化云”为例从平台化、需求侧和供给侧、供求契合三个维度分析了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提出了新时期实现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技术接受”是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过程中要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面对“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和公共文化建设“五大结构性”矛盾,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其制度设计根据扶贫攻坚新形势、文化建设新任务、社会治理新问题,按照坚持法治思维、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新民风建设引领、制度创新驱动的原则,充分聚焦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以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三培育”“六结合”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为目标的制度设计思想。其中,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旨在通过乡村文化建设观念变革、治理结构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乡村文化回归其发展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7.
杨丽新 《图书馆》2023,(8):26-33+90
当前乡村文化供给面临着供需结构性失衡、文化供给形式化以及文化供给碎片化等诸多实践困境,不利于乡村文化的有序稳定发展。四川省彭州市通过整合市场供给端与政府供给端实现了资源的再组织化,通过对内生的文化精英的挖掘与培育实现了文化主体的再组织化,通过文化载体与文化平台的扩展实现了文化空间的再组织化。这种从资源、主体与空间三大维度探索出的乡村文化供给模式,推动了农民“剩余时间”组织化、文化服务的“在地化”以及公共文化空间的再造,产生出强化个体生活秩序、激活社会关联纽带以及隐形治理资本生产的实践效能,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在理清基本样态的前提下寻找实践路径。文章以成都、重庆乡镇综合文化站41位工作人员的访谈资料为基础,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振兴基本样态与实践路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振兴是以公共文化空间建构为导向的,基本样态包括以文化站设施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形成别具特色的公共文化场景;第三方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文娱活动、讲座、培训等作为内核,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于场域理论视角,要注重发挥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促进作用,要积极培育文化人才,注重村民“惯习”改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9.
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起源于1950年代的安康“新民歌剧”是在汲取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和西方歌剧元素而形成的地方剧种。经过经济社会转型期近30年沉寂之后,新民歌剧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康示范区创建的推动下,成为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乡村社会教育、凝聚乡村脱贫攻坚精神动力的积极力量。其从“遗留”到“传承”的艺术创新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承。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是促进乡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文章提出公共图书馆赋能乡村“复兴少年宫”的观点,并从“聚合全要素,健全阵地机能”“打造全场景,丰富阵地技能”“贯通全周期,提升阵地潜能”三个层次,分析研究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公共图书馆乡村未成年人阵地服务的空间及效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在供需上客观存在着多重关系,理顺并优化这些关系可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有效性。[方法/过程]运用新公共治理理论并结合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践,对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进行三重建构,即供需主体关系、价值关系和对接关系的建构。[结果/结论]供需关系的三重建构,主要功能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结构关系是分层递进,内在逻辑是服务主导逻辑,基本主线是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信息供给体系主要包括农林科技信息供给系统、农家书屋、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等,从组织机构、作用、途径和特征等方面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13.
推进社会化供给与运营已成为国家大力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破解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总结合肥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与运营的发展现状及其采取的保障措施,找出并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与运营的优化发展策略,为我国其他地区政府或文化部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和运营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调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现状,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把握村民心理。[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衡南县两处村庄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采用走访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访谈的方法收集原始访谈资料,并运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研究。[结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负面的环境因素、服务供给、个人因素和服务需求使得村民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率极低、认识趋向消极,两村存在着基础利用条件不佳、供给不到位、宣传力度不足、规划管理不合理、知晓度和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安康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以问题为导向,以乡贤嵌入、权力下沉、流程再造为机制,通过对乡村文化建设内生主体、治理能力、治理机制、价值观念的培育,解决村域视野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主体缺失、基层组织“悬浮”、供给与需求“两张皮”、重器轻道等偏失,为欠发达地区村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设广州文化“首善之区”,重点在于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本文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广州文化“首善之区”的建设目标。本文还提出了广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完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广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统筹广州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的三点思路。  相似文献   

17.
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图书馆事业建设新要求,旨在提升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促进优质均衡。均等化、标准化、普惠性、品质化、高效能、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了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高质量发展赋能公共图书馆新定位,成为品质阅读服务中心、社会公众交往中心、城市创新策源地、地方文化传承中心。“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包括空间再造、全域服务、情报加工、智慧应用、文旅融合、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文化创新工程。做为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的省图书馆,必须强化创新思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建设、基层支中心及乡村服务网点的设施建设、传输技术平台建设;带动全省共享工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全省"公共文化传播体系"。黑龙江省共享工程在建设中进行了一些创新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