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人做人。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语文素质是核心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把人文知识或人文精神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浸润到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2.
王玉坤 《大观周刊》2012,(28):222-222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语文与人文实在是难以割裂的整体关系。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收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人文性的体现,要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特性,并从师生,文本等角度去把握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罗志宏 《大观周刊》2013,(2):100-100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们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艳 《大观周刊》2012,(2):143-143,13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呈现了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的脱颖而出,极大地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尽管如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各种新招的后台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观念僵化,思维狭隘;有的策略不当,态度与动机掺假。说到底,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若干重要关系所带来的后患。文章针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预设与生成、课内与课外、吸纳与创新"几种关系作简要论述。目的在于与专家和同行们共同探究,谋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最佳捷径,彰显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赵立强 《大观周刊》2013,(12):155-15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6.
王艳 《大观周刊》2013,(12):142-142
语文课程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学生阅读教学与提高阅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卓玛南尖 《大观周刊》2012,(38):252-252
语文科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能落入到“灌输式”教学的俗套之中,而要力图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打破语文教学一潭“死水”的困境。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活力的三种途径,包括设计开放式的提问环节、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合理组织小组讨论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李文升 《大观周刊》2012,(18):221-221
语文科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能落入到“灌输式”教学的俗套之中,而要力图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打破语文教学一潭“死水”的困境。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活力的三种途径,包括设计开放式的提问环节、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合理组织小组讨论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苏文婷 《大观周刊》2012,(41):268-268,298
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适时地向学生渗透人文方面的教育。这样既能加强了思想教育,又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充分地寓人文教育于语文教学,培养出更具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正是今天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于景艳 《大观周刊》2012,(12):283-283
在语文的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两者是和谐统一的,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注重了工具性的教学,而忽视了人文性的熏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成长。怎样才能把语言文字训练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呢?  相似文献   

11.
陈云平 《大观周刊》2011,(37):210-210
新课改之前,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是静态的,缺乏变化的,是以教师活动取代学生活动的教学。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知识能力并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思考与表达共进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这也向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了语文教学的诗意化。  相似文献   

12.
刘慧娟 《大观周刊》2012,(4):191-191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更强调的是一种“交际”实际上正是人与人之间一种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便体现为师生间的互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王霞 《大观周刊》2013,(4):150-150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荑的妙境,无疑会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4.
周奎华 《大观周刊》2011,(14):86-86
教育,是对生命关爱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他们未来的人生关注。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内涵则是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洗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要倾注人文关怀,把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朱幕渊 《大观周刊》2010,(46):53-53,47
语文学科注重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注重的是“人文性”,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要使语文课生动有趣,在语文教学中就要特别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带着感情的教育一定是精彩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郑芹 《大观周刊》2012,(15):170-17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语文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老师们应在课堂上狠抓“双基”,兢兢业业教学字词、实实在在注重学法引导、反反复复抓实朗读、扎扎实实训练读写、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以凸现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使语文教学达到真、纯、实、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李志强 《大观周刊》2012,(17):206-206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个维度的目标。语文新课程正扬起风帆回归人本,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把语文教学引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8.
萨如拉 《大观周刊》2011,(35):95-95
高职语文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高职语文教学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高职语文教学需要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蓝旭慧 《大观周刊》2011,(48):123-123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  相似文献   

20.
周源 《大观周刊》2011,(16):221-221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往往忽视了其人文性。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