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鸣 《新闻世界》2007,(7):24-24
胡适的偏题作文胡适参加清华留美生资格考试,第一场考国文,作文题目是“论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老兄一时兴起,在考场上考证起“规”和“矩”的起源来,将一个带有道德性的论述题,做成了考据文章。即使不是今天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2.
一些初搞新闻报道的同志苦恼没有素材,以为它像“奇珍异宝”一样,很难得。其实。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可供报道的素材,关键就看你有没有“慧眼”。记得我刚学写报道时,也常为没有素材而苦恼,那时还在上中学,接触的人和事也少,总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挺平常,于是整天就想着周围能出点震憾人心的“大事”,什么奋不顾身救落水儿童;临危不惧斗持枪歹徒等等,可这类事毕竟不多,即使发生了,记者和专业报道员早已捷足先登。后来班主任开导我说,校门口邮电所的刘大爷,几十年来工作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一片的人对  相似文献   

3.
吴凤晓 《大观周刊》2012,(50):234-234
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几种考察类型.近年来,高考作文已南热极一时的话题作文转移到“新材料作文”的没置上了.其特点和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同学面对这一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或者与旧材料作文相提并沦.或者当成话题作文胡乱拼凑,导致偏题、跑题,出现高考考场严重失利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懂得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把握不准写作的要领所致。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高三教学多年的体会.谈谈对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要从“沙”里淘出“金”来,首先要检验一下,你所拥有的“沙”是不是“金沙”——即含金的沙子。我们掌握了各种新闻素材之后,也应首先鉴别一下,哪些是含“金”的素材,哪些是不含“金”的素材,然后从含“金”的素材中,选出“含金量”大的素材。倘若这些素材“含金量”不大或根本不含“金”,那就像巧媳妇无米做饭,再有本事也不行。 二、要从“沙”里淘出“金”来,还要善于慧眼  相似文献   

5.
王谦 《大观周刊》2012,(18):223-22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农村学校的孩子一方面生活经验贫乏,见识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他们逻辑思维远远不如形象思维那么发达。所以如果只教给写作理论.结果一定会是事倍功半的。怎样才能抓好作文教学,使他们变“怕作文”为“想作文”,下面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俞智晶 《大观周刊》2011,(15):178-178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两,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作文教学也是这样,只有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才能有写作热情.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些媒体的“性”致如今是越来越高了,即使用“性”趣盎然和“性”致勃勃这样的词来形容也不为过。像“杜蕾斯全球性状况调查报告”、“2003年十大性新闻”、“大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五成广州白领男士关注处女膜”、“包工头欲开‘性福’培训中心”、“希尔顿娇女性爱录像网上热卖”、“木子美性爱日记”、“人皮小说”之类的报道,再加上“某某策划,把你搞大”、“你漂(嫖)了吗”等等含有性暗示的广告,以及美男美女作家们“天不亮就分手”的一夜情连载,如此众多的媒体“性”产品使读者想不看都难。西方人认为,“性是上帝赠给人类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柳家容 《大观周刊》2013,(12):128-128
在每年的语文中考阅卷中,经常会出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美文,体现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改卷归来不禁深思:“怎样的考场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备受青睐呢?”那些真正拨动读者心弦的作文,是有个l生、有创意、新奇脱俗的作文。那么,怎样在考场上写出个性鲜明、创意独特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9.
《出版经济》2004,(8):37-38
你无法选择你的出身,你无法改变你的性别和容貌,但把作文写好,让作文改变你,这是你能够办到的事情。君不见“新概念”作文大奖赛的优胜者凭一篇作文取得推荐资格,上了最顶尖的大学?君不见“少年作家”的年龄愈来愈小,窦寇六岁就出了第一本书?  相似文献   

10.
吴丽娟 《大观周刊》2012,(24):322-322
每每布置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哀呼一声“又要‘榨’文!此苦何时才能了!”老师们每每批改作文,更是长呼短叹:“劣文真是太多了!”尤其对于那些苍白无力的作文更是哀声叹气。大家都知道: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说话,写文章。21世纪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每天面对的是21世纪的“主流”,我们又怎能放过任何一块“宝玉”,因此,转化作文后进生势在必行。现在,我就谈谈在这十年来的几点做法。 1 洞悉病因  相似文献   

11.
孟丽娜 《大观周刊》2012,(8):164-164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的说,就是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能自由地写作,学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新颖。“自主”“真实”“创新”“健康”是作文个性的基本的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达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作文是学生心灵的释放,我们每位教师要用心地培养每颗稚嫩的心,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杂志上一位作者对绿色作文曾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引论:“绿色作文,追求的是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绿”在一个“真”上。绿色作文,或萌于“无字书”(社会)的切身体验,或源于“有字书”(书本)的阅读灵感,  相似文献   

13.
采写新闻,贵在时时处处、事事留意。倘若不认真到生活中细心地寻找素材,去观察、去发现,即使有一枝生花妙笔,也难写出什么“精品力作”来。 近几年,我们湘西成了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县城乡各地  相似文献   

14.
体育竞赛中,对运动员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分别要求,且“自选动作”更能展示运动员的特殊才华。相比较而言,当前我们的教育给学生“自选动作”的机会很少。譬如作文,有规有矩的“课堂作文”,不论是平时的作业练习还是考场应试,都易为评价者接受,而对学生的自由作文总觉得很多  相似文献   

15.
最近收到刘崇善先生寄来他主编的“100名作家教你写作文”丛书,四大本:(100名作家教你写作文秘诀》、《100名作家童年怎样写作文》、《100名作家为范文点评》、《100名作家教你这样写作文》。粗粗一翻,我便为其精美的装帧、活泼的版式和鲜艳的色彩所吸引;细细品读,我更为其新颖的设计和十分帖近作文教学实际的内容而叹服。青年评论家谭旭东博士认为这套书是2005年少儿读物出版的九大亮点之一.我深以为然.我还要说,这是一套令我感动的书。  相似文献   

16.
崔延霄 《大观周刊》2011,(23):242-242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7.
杨筱堃 《新闻窗》2005,(4):62-62
对于从事党报新闻工作的人员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党报的发行量、阅读率、反响率这样一些关键词。作为省委机关报《贵外旧报》也不例外,也要得到读者的认可,也要考虑发行,也要群众通过买你的报纸来投你一票。报纸要生存下去,最终要有读者来“买单”。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新闻记者是个“杂家”,这不仅指知识面要广,而且指新闻写作的手法要多。 我们通讯员也应当向“杂家”努力,学会新闻行当的十八般武艺。这样的好处是: 一、不浪费素材、采访中得到的素材很多,有时写一篇稿用不完。如果只会写消息,其他素材岂不白白浪费掉了? 二、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通讯员一般是从写消息开始的,但新闻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果多练几手,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都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找到自己的写作优势。 三、有利于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一种写作方法用的多了,难免单调。只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才能不断丰富你的文采和词汇,锻炼你的思维,提高你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没有茁壮的根茎,开不出鲜艳的花朵;没有丰厚的素材,写不出感人的典型。而厚实的素材必须靠精彩的细节来组成。王安石诗云:“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掌握素材,恰似到生活的百花园中采撷,它不在“韩信用兵,多多益各’,而是要善于择来最富有代表性的一枝来。(二)蜜蜂“酿一公斤蜜,要采一百万朵花”。生活的百花园,万紫千红。要不被这满园春色弄得眼花络乱,关键是要了解各种奇花异草的枝叶特征和生长规律,特别是它所能包孕的典型意义。只有这样,你才会采撷到风格各异、风情独特、芳馥四溢,且能提炼出更多“蜜…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报社内部有一种说法叫“自留地”,所指为何?就是某些“责任编辑”把自己掌握的一块发稿地盘据为已有,他可以尽情地充分地利用这块“自留地”,“栽种”“自己的菜”,别人休想在他的“地”里打主意,即使有最好的“品种”央他求他“栽”几棵、“种”几粒,都休想做到。有例为证,某市报办了一个《星期刊》,花花绿绿不去议论它,只要看他们每期的作者,差不多期期都是几位“责任编辑”。他们的大作,占的篇幅又长又大,一版登不完还要下转二版,其标题格外醒目,名字所用的字号也比其他作者的名字突出一些。对此,读者当然要持反对态度了。但你反对你的,我有“权”你也奈何我不得。长此以往,不容讳言,这样办报一定会失去读者的信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