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澜访谈录之为政》记录的都是政界要员,透过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杨澜一身素色的西装在镜头前温和的微笑点头。"绵里藏针"是杨澜对自己主持风格的概括,她所主持的《杨澜访谈录》自2001年开播以来秉承着"记录一个人和他的时代"的宗旨,采访了来自各界的几百位精英人士。杨澜是如何带领观众走进这些顶级精英的心灵世界?本文就试图解构杨澜在主持时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
正当杨澜女士把《正大综艺》主持得红红火火,名噪国内外时,她却突然宣布退出《正大综艺》,前赴美国私立纽约大学电影电视系攻读硕士学位。听到这一咋舌的消息,观众有些不解;杨澜《正大综艺》主持得好端端,干么又要留洋呢?是否又要“嫁”个蓝眼睛,黄毛发风光风光?其实不然,杨澜真诚地、实实在在地向观众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学生时代的贮藏基本耗尽,现在“电力”不足,她要去“充电”。经杨澜这么一说,观众无不感激。原来杨澜出去的目的不是风光,而是面壁求学求艺,为的是进一步把节目主持好,以求高层次的艺术品位,以带给观…  相似文献   

3.
贵在返璞归真──《凭海临风》读后谌艾杨澜的散文集《凭海临风》,实际带有自传体的性质。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而该书是以“讲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的文章结集,两者不无相近之处。好像有那么一种世俗观念:年纪轻轻时哪能立传?而杨澜的...  相似文献   

4.
4月20日至24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作句适今中国第一位、也是亚洲首位女性,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媒体围桌会议.这使得她再天成为中国亿万双眼请的“焦点”.中国人认识杨澜非且喜欢上杨澜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开始的.她与赵忠祥搭档,一者一步,相映成趣.单从长相上著,老实说,杨澜算不了漂亮,更不属于“靓女一族”,在持重睿智的赵忠祥面前,杨澜活拔而机敏,更多地表现出她自身知识上和智慧的内在美;就连她的“抢话把子”,也被观众所定容,甚至成了可爱之处.后来杨澜越来越感到自己“才力”不支,依依不…  相似文献   

5.
上架新书     
《一问一世界》杨澜亲自讲述她聚光灯下的台前幕后,真实呈现她的阳光二十载: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杨澜访谈录》、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对自己20年媒体人生的审视与展望:以提问为生的她,对赢有了新的感悟;对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对问有了执著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杨澜访谈录》已形成一套为自己量身定做和可持续发展的完整节目生产链,并从多重角度助推自身品牌价值的建构.重视内容生产,积极建设团队,跨界经营整合,《杨澜访谈录》成功的价值建构对其他同类型节目的品牌化运作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濮端华 《视听界》2002,(2):42-42
杨澜在凤凰卫视成功制作了《杨澜工作室》,如今,中断一年后重新开播的《杨澜工作室》已隶属阳光卫视。尽管《杨澜工作室》中途停播近一年,但其节目制作理念却是一脉相承的。本文拟从人性的角度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品味杨澜     
听说杨澜于去年底辞去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工作,告别已工作两年多的“杨澜工作室”。正当人们关心她的去向时,日前又传来消息:杨澜进军网络,建立一个以历史及人物传记片为主要产品的资料库,挂名“阳光文化网络公司”并计划推出以历史和人物为主的网站。听到这一切,我又有了采访她的愿望,因为6年前她离开中央电视台时我采访过她。 实话说,以前对杨澜的印象并不十分美好。记得几年前,当她就要离开主持了近5年的“正大综艺”栏目,准备前往美国读书时,我作为中国电视报的记者曾拜访过她。当时的她正忙着做离去前的善后工作,显得…  相似文献   

9.
也许人们还记得,在《正大综艺》第200期时,杨澜热泪盈眶地唱起了《在生命中的每一天》:“我是如此平凡,又是如此幸运。”歌罢告别中央电视台激流勇退,踏上了赴美留学的人生旅途。她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一个青春美丽的倩影。杨澜说:“我是属猴的,不安分,总是追求有所创新。”去年10月,我在绿城郑州见到了已经加盟凤凰卫视的杨澜。如今的她,已不再是几年前《正大综艺》上那副清纯可人、机智善辩的模样;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杨澜,以她的清纯、质朴、反应敏捷,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最近还被某杂志社推选为“当代青春偶像”。一位记者立刻拨通电话,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杨澜的父亲。——不料这位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授听到后却回答说:“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是个坏消息。”为什么是“坏消息”泥?杨教授说:“杨澜不过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已,杨澜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知名度,完全是由她的职业所决定的。现在外面有些人把她说得神乎其神,其实我看她节目主持得并不很好,还有很多不足。她自己也很不满足。我们总是提醒她要不  相似文献   

11.
查谦 《现代传播》2006,(5):162-164
电视节目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社会主流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又记录和吸收着新的价值观。在目前众多的电视人物专访节目中,《杨澜访谈录》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节目。自1998年以来,杨澜一直坚持做着人物专访系列,从《杨澜工作室》到《杨澜访谈录》,几百个人物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杨澜成长于传统文化浸润的北京,大部分被访者来自两岸三地,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大中华文化区的群体身上都留有深深的烙印。无论身处何方,来自于哪一个领域,提问与被问者都散发出强烈的文化认同。认同这样一种文化传统,就意味着信仰和遵从其基本价…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杨澜访谈录》是阳光卫视制作的名牌访谈节目。阳光文化将近年来制作播出的优秀文化专题片加以艺术包装,巧妙地将电视语言转化成平面的“电视图书”概念,制作一套“阳光文化电视图书”。这在我国出版界是一项创新。《杨澜访谈录》曾在多家出版社以纸介质出书。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名人”“双名人”效应的日趋理性,“杨澜访谈录”系列图书在出版发行上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近期《杨澜访谈录》落户中国城市出版社,经重新策划包装,以全新的创意和形象推出。此书面世后受到读者的好评。为此记者采访了城市社副总编辑,《杨澜访谈》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7,(2):42-42
据1月12日《新闻晨报》报道:东方卫视将聘请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阳光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担任新闻节目特约主持人,不定期参与主持东方卫视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报道。杨澜驾驭重大新闻的能力以及国际化的主持风格吸引了东方卫视的视线,由杨澜主持的名牌节目《杨澜访谈录》在东方卫视播出以来赢得广泛赞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杨澜 《记者摇篮》2006,(4):13-15
对话中,感受杨澜阳光般的温暖。3月,北京。当时钟滴滴答答地走到10点,杨澜的笑容准时出现在了记者的眼前。递过来的名片上,印着“杨澜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我就是一个记者”。并不习惯被人称作“主席”,杨澜微笑着,自信而谦和。美丽、聪慧、优雅、知性,太多美好的词汇曾被用在杨澜身上。而两个多小时的对话,更让我们触摸到美好表象下,一个文化理想主义者脉动着的阳光般的温暖。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氛围,是一个社会主体的可预见的思维方式“我们一起努力,赚更多的钱,捐更多的钱”,这是在年初举行的一次员工聚会上,杨澜的祝酒词。从最初,零星…  相似文献   

15.
从1990年杨澜作为一名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起,她逐渐成为中国最有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之一。她创办了杨澜工作室,采访的对象是国内外顶尖的商业人士。她和她的丈夫吴征一起,耕耘于卫星技术、网络传输、收费电视、宽带内容提供,以及房地产业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2001年夏天,杨澜作为北京申奥的“形象大使”参加了在莫斯科成功申奥的活动。同年9月,她的“阳光文化”接手了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开创了网络和电视相结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月14日,一位自称来自河北容城县的女子闫德利,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279名曾与自己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手机号码,并称自己身染艾滋病。这一消息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所谓的"性接触者号码"在一夜之间传遍全国各大论坛。“艾滋女”事件由此进入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的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谢现代出版社,将凤凰卫视台《杨澜工作室》播出的节目结集出版——取1999年2月13日播出的节目名称《渴望生活》作书名,而那次节目的嘉宾,则是世人瞩目的受伤后在美国接受治疗的中国女体操运动员桑兰。 这书名定得极准确。因为意外受伤,一个自胸部以下没有任何知觉的花季少女,并未因挫折而气馁,治疗之余仍坚持学习电脑技术,表现她渴望生活的坚强毅力。书名也恰与杨澜的追求相吻合,她给自己定的工作目标是:“我以提问为主,探求社会与人生的答案。” 《杨澜工作室》的嘉宾,均是世界某一行业或某一专业的顶尖人物:像中国“…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在强调"中国特色"时容易忽略从全球的背景和世界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问题和中国的经验,容易把中国问题当作中国自己的事情,缺少自觉的比较和对话的维度,结果把"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只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说自话"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凤凰丛书 这套丛书包括:《百年叱咤风云录》、《杨澜工作室》、《小筣看时事》、《锵锵三人行》、《完全时尚手册》、《周末皇牌大放送》、《相聚凤凰》、《火凤凰》等。杨澜、吴小莉、窦文涛、李辉等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分别担任各册图书的主编。这套丛书以全新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侧面,展现了来自两岸三地传媒界资深人士多彩的个性和不同的节目主  相似文献   

20.
微博     
《报林求索》2012,(9):69-69
<正>1、@杨澜(媒体人):女儿上国际学校。校规四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有责任感,对人友好。这样的校规好懂好记。人文课第一讲:你名字怎么来的?你家在哪里?女儿问:人文课不是历史社会吗,怎么让我讲自己?我猜,要认识世界需从自己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