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系统工程》2011,(4):10-10
走进互联网时代的2011年全国两会,彰显出亿万网民的力量,总理在线两小时就吸引10万多个提问,代表委员的微博议政也赢得十几万"粉丝"。互联网成了社情民意的集散地,民意坐上网络直通车。两会调查推出5天即引来6万多条留言,139万网友"围观",数百条网友留言更是走进人民大会堂,和各界代表、委员见面。"网络问政"蔚然成风,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双向交流,大大拓宽了两会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刘鹏 《新闻爱好者》2011,(19):68-69
作为地市级晚报,在重大战役性报道中特别是对地方"两会"报道中,有很多内容和形式,被认为是"传统""经典",因而不能改、不敢改。如何突破既定模式,在履行媒体基本职能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出新出彩?《天中晚报》在对驻马店市"两会"的报道中,述民情、传民声、达民意,紧紧围绕"两会"宗旨,立足"两个结合",开展"三个创新",做到了"新举措、新创意,带来新气象、新形式、新栏目,呈现新风貌"。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是大江网第三次进京报道全国“两会”,也正是这短短的三年,从开放网络调查了解民意,到网络直播代表团审议,再到代表、委员纷纷开博客传达民情、征集民意,由此网络也拉近了普通百姓与“两会”的距离,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增添了新的注解。回顾大江网的三年进京报道之路,其实地方新闻网站到北京报道全国“两会”不是“圈地”,也不是与中央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竞争,而是为了发挥地方新闻门户网站的优势,更好地履行好地方网站的守土责任,  相似文献   

4.
临近五一,关于恢复五一长假的呼声不仅在网上成为民意主流,一些地方政府也跃跃欲试,对恢复五一长假持乐观态度,甚至表示极力促成.这一话题在今年"两会"上亦成为辩论激烈的提案.各方慷慨陈词,引经据日典,用数字说明五一黄金周在目下金融危机肆虐中的"勃勃商机".  相似文献   

5.
边修 《新闻三昧》2005,(5):30-30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的某名主持人,在一档本该彰显民主、尊重民意的“两会”专访节目中,竟然一再把接受专访的某地方领导同志称为“父母官”,让人听起来分外剌耳。  相似文献   

6.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微博作为新媒体的新宠,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对"两会"进行了全程报道微博不仅及时、准确地传达了两会的各种动态,也加速了民众诉求类信息的流通,使更多的民生和民意诉求受到社会各界和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等大型网站以及荆楚网等地方网站的微博都体现了自己的特色。这些网站运用微博参与两会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微博参与打造了全国两会舆论场,民众与代表、委员的交流互动,让议案、提案和建议更具科学性、针对性,也使两会更加开放、透明。  相似文献   

7.
微博的两会作为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在美国大选中让奥巴马受益匪浅的微型博客,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也开始翩然起舞.2010年两会期间,微博正在成为汇集人民群众民意、民智的新平台.各个微博网站中,代表、委员们用微博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网民通过微博热情参与两会提案.两会会场内,媒体记者在采访报道间隙用微博开辟新闻报道第二战场,会场外,传统媒体迅速设立了微博报道板块……其中,引人关注的如人民网·人民微博的"微言大事,博论两会"和新华网的"新华视点两会微博",它们继去年广被关注的"E两会",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媒体采纳民意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结合全国两会和青荣城际铁路开通这两个在全国和省内备受关注的时政大事,我想分享一些利用新媒体做好政经新闻的新手段。使用大数据是我们近年来常运用的手段,它能把高高在上的时政新闻搬下来,让老百姓感受到数据的魅力。2015年是大众网第7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对大数据新理念、新技术、多种表达方式的应用,让我们这个地方新闻网站的全国两会报道,更加可读、可视、可玩。数据新闻是很多媒体都在尝试的,而大众网在2015年两会期间,选择与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媒体大展身手的竞技场。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传递会议信息,回应百姓关切,运用融媒体新技术,烹制出一道道全面、立体、多样的新闻大餐,使2017年的两会报道精彩纷呈。发出主流声音的"扬声器"3月3日,全国两会正式启幕。这一天,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大图表的形式,请6位去年在全国两会上与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10.
武龙飞  隗辉 《今传媒》2011,19(1):51+76
2010年"全国两会"已顺利地落下帷幕,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媒体的不断普及,各大商业网站与官方网站在"两会"报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但报道与解读"两会"内容,而且还成为发表民声、表达民意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商业网站与官方网站在政治地位、受众定位等方面的差别,它们在"两会"报道中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对于其在"两会"报道中异同点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两类网站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全国两会和青荣城际铁路开通这两个在全国和省内备受关注的时政大事,我想分享一些利用新媒体做好政经新闻的新手段. 使用大数据是我们近年来常运用的手段,它能把高高在上的时政新闻搬下来,让老百姓感受到数据的魅力.2015年是大众网第7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对大数据新理念、新技术、多种表达方式的应用,让我们这个地方新闻网站的全国两会报道,更加可读、可视、可玩.  相似文献   

12.
"两会"年年报,年年出新招。全国"两会"报道如何创意创新?如何充分传递民声民意,将节目做活做精?笔者从安徽卫视的一个典型案例,从策划者和实践者的角度,做了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严勤 《新闻战线》2020,(3):74-77
城市党报网站应充分抓住媒介融合这一发展机遇,建设立体式、多渠道"1+X"新媒体平台,加强重大主题报道守正创新,主动做好热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畅通民意直通车,切实提升党媒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社会治理中积极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13,(4):4-6
中央电台在2013年两会报道中,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充分发挥了广播优势,全面挖掘新媒体潜力,转作风、改文风,在圆满出色、及时准确的基础上,发稿数量创中央电台两会宣传报道史之最,被听众誉为"报道文风清新,汇集大民意,关注众民生,很接地气"。  相似文献   

15.
"两会"报道年年做,今年如何谱新篇?有人说,中央台去年三月的全国"两会"报道变化最大。这其中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延时(30秒)播出人大政协十多个代表团审议讨论政府报告的实况,原生态的直播揭开了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内幕"。它具有首开先河的象征意义。有人又说,中央台新闻频道今年一月推出的《直通地方两会》专题是个创新,它第一次把我们的视角引领到了地方"两会"上,以报道、阐述等多种手段,集中、详实地反映了我国的人大、政协制度。这两次报道是2005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前奏,它对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观点表达等方面彰显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年的"两会"上,"互联网"、"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等都成为耀眼的词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网络富集民意反映群众呼声,网络舆论的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民意的顺畅表达极大地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生活民主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今年的两会报道紧扣"走转改"活动,深入基层民众、关注民意民愿、突出反映基层民众和基层代表的声音,综合运用各种报道形式,打通各种媒介平台,凸显出非常强烈的"走基层"特色。仅从栏目名称看",走基层"成为今年两会报道栏目设置的重要抓手,在栏目名称中涵盖  相似文献   

18.
孙平 《新闻爱好者》2007,(12):40-41
今年全国"两会"以来,关于民生的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生新闻也因关注民情、民意,彰显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19.
马莎 《东南传播》2016,(10):17-19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更新,信息传播的模式受到影响并随之改变。无论是中央级媒体,还是地方媒体,单一的信息发布管道和内容形态,已经很难满足受众的要求。延展更多传播渠道、实现媒介融合发展,是时代对传统媒体提出的必然要求。每年三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不仅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省级地方媒体全年时政报道计划中的一场重头戏。全国两会主题、主线一致,地方电视台如何把两会报道做出特色、做出不同?作者以2016年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的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两会进行时》为例,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媒体重大时政报道改变过去传统媒体、新媒体各自为战的局面,以"中央厨房"理念,融合"三屏两微一端"报道形式,进一步拓展时政新闻的内涵与外延取得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2010全国两会有关传播的最热词当属"微博".从去年"E两会"到今年"微博两会",一种时尚网络工具迅即显示魅力.通过它,网民快速成为"草根"评论员、报道员;代表委员藉此会聚民智民意,反映社会舆情;媒体人"微博化传播"、了解情况丰富信源,开辟报道第二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