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冯严  潘岩 《兰台世界》2017,(11):63-65
首先从字面、研究层面、认知三个角度理解"智慧档案",并加以图解。然后,分析数据、大数据和未来档案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档案如何发展、大数据时代对目前档案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智慧档案馆建设过程可能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一个重要却鲜为人知的概念“智慧数据”应运而生,智慧数据已经并将持续在数字人文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简称“图档博”)所拥有的数据资源是数据时代各个领域,尤其是数字人文领域的无价之宝。如果采纳大数据的模式和思维方式、智慧数据的实现方式,以非结构化数据到结构化数据的组织和整合过程为手段,产生机器可理解并可采取行动的、一源多用、高效率运作的数据,图档博以及相关行业将携带这些丰富的资源进入数字时代的主流。本文在阐释智慧数据的概念、方法论的转变、数字人文及其与图书馆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一些范例来展示信息服务的新思路,特别是针对文本型和非文本型原始数据的结构化和语义化处理新方法,由此证明:在语义网和大数据时代,图档博机构不仅是智慧数据的提供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智慧数据建设不仅能有效促进数字人文的发展,也将成为图档博机构最重要的新兴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智慧图书馆是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模式。当前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进入了纵深阶段。因此有必要对过去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进行总结,思考智慧图书馆未来研究的方向。[方法/过程]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主题内容,包括智慧图书馆的基本问题、技术应用、实践案例、智慧服务以及智慧图书馆馆员。[结果/结论]认为智慧图书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建设的重点应当从馆员、资源和读者3要素入手,建立图书馆馆藏、图书馆馆员、图书馆读者的多维交互模式,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应以读者需求的精准识别为起点,重视读者体验,构建更加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出现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支持,大数据逐渐成为图书馆用来预测和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大数据助力学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已经是图书馆服务转型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选取了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三家图书馆大数据平台——超星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维普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及联创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从平台定位、建设原则、功能模块、厂商服务能力4个方面对三个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他们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方案,助力智慧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5.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对于助推数字时代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具有关键意义。厘清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数据价值实现的机理,精准把握数据价值推动图书馆智慧化的实现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数据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是有效释放数据价值以完成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具体而言,包括完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构建完备的图书馆数据交易平台;完善数据要素安全治理制度,搭建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数据有效利用的可信环境;应用隐私计算技术为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数据价值释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探究构建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策略,回答什么是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什么样式,建设智慧图书馆的策略,解决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一些模糊不清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拓宽视野。[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梳理和分析图书馆发展历程,指出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出现的误区,提出建设策略。[结果/结论] 提出构建智慧图书馆五大策略,即整体的目标分析与设计;从数据到大数据;多元数据的融合;协调合作与分步落地;创新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7.
智慧校园的建设给高校档案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阐述了智慧档案馆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建设智慧档案馆的必要性,结合大数据技术、RFID技术以及云计算等网络技术手段,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档案馆的构建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8.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4):107-113
研究图书馆大数据智慧墙系统建设路径,有利于科学地将图书馆智慧墙系统的建设流程规范化,避免发生项目建设结果与预期效果不一致的问题。本文以智慧墙系统的概念和建设目的为出发点,从参数需求调研和界面风格设计到后端数据调用和前端页面展示,从软件原型测试到屏幕安装调试,最终完成智慧墙系统项目的上线。智慧墙系统既是读者体验图书馆大数据智慧服务、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分支,科学合理地规划其建设路径是保障该系统顺利完成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大数据环境,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对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归纳,提出了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并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用户研究的有力工具,但目前国内图书馆界对用户画像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为了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用户画像和更好地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服务,本文在厘清用户画像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将智慧图书馆用户画像划分为面向设计的图书馆用户画像与面向营销的图书馆用户画像,并介绍了二者在内涵、特征、创建方法和创建步骤上的区别与联系。面向设计的用户画像将用户特征植入独特的人物角色并扎根于团队成员的产品设计中,有利于智慧图书馆产品优化和服务创新;面向营销的用户画像通过与推荐算法结合运用,可以完成智慧图书馆内“书”与“读者”的精确匹配。图3。表4。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对应的业务运营模式也发生了重要改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如何保障大数据安全已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结合大数据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当前大数据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了大数据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大数据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智慧图书馆的大数据应用中存在个人隐私泄露、信息安全威胁、信息公平失范的伦理问题。本文从主体自身道德底线的缺失、大数据技术不完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伦理失范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伦理规范的发展战略:从国家、公民和图书馆三个层面加快法律建设;提升大数据应用主体的伦理规范意识;重视智慧图书馆大数据监管;接受来自读者、同行及新闻、网络媒体的监督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四个热门话题进行关联分析,提出了用大数据打造智慧图书馆的思路及应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慧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图书馆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用户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深入分析为智慧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数据基础,但也增加了个人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的风险。本文从智慧图书馆视域下用户数据应用与用户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出发,遵循安全性、匿名性、用户同意、服务与数据对等原则,针对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利用、数据转移与清理各阶段分别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更好地平衡用户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图1。参考文献43。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在为智慧图书馆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创新着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文章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并寻求相应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应明确自己的定位,理清高校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校园建设的关系。应把高校智慧图书馆建成智慧校园中的书刊借阅和共享中心、智慧校园云服务的重要节点、智慧校园的大数据中心、读者信息素养的智慧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有关"图书馆与大数据"的文献进行调研,对"图书馆应用大数据"这一主题进行了分析思考。认为图书馆应该将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工作和服务中,建设大数据资源,拓展和创新服务,从信息服务向数据服务、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发展,实现图书馆服务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从“十四五”起智慧图书馆正式进入实质建设阶段,为推动智慧图书馆的落地实现,本文讨论了我国智慧图书馆处于发展初期的现状,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本质和六大表现特征,基于公共图书馆需求和技术应用可行性对公共图书馆智慧功能进行了全面梳理。最后以公共图书馆体系为对象,并以江苏省规划实践为例,提出省域范围智慧图书馆系统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陈雄成 《兰台内外》2023,(16):70-72
智慧时代,图书馆的数据快速增长,受到的安全威胁也与日俱增。文章分析了当前智慧图书馆的数据安全治理情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智慧图书馆时代大数据安全治理的策略和构建智慧图书馆数据安全体系的顶层设计方案,确保智慧图书馆时代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环境的需求,图书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变,已然成为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笔者阐述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影响,提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主要策略:创新服务理念;兼顾刚柔管理的有效结合;注重图书馆优美的人文环境的创设;以读者为导向,打造"智慧"服务;注重馆员潜能挖掘,培养具备专业和人文修养的精英馆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