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西方纪实美学理论重要的代表人物尼科尔斯,以四十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在开创当代纪录片理论研究上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围绕他一脉而成的声音真义、分类界定和伦理关系等纪实美学理论思考,国内外学者相继争鸣,形成了系列学术热点。基于文本分析、国内外片例观摩、理论逻辑推理,在“亲而有间”“变与不变”“和而不同”的中西方纪实美学声音建构再思考中,本文探讨了“声音既是内容又是形式”、类型“框架”选择、伦理关系权衡下的视听组织几项内容,论证了纪实美学创作中同期声纪实性和录制者守约纪实精神的核心地位,分析了纪实美学理论发展、类型和视听突围与时代进展的关联性,强调了纪实美学在当代创作中使用写实和写意视听手法时应更注重声音的表现性,依托于声音纪实性材料和真实性材料做呈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媒体时代最主要的内容传播方式之一,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其中,人物纪实类短视频运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展现人物故事,具有内容真实、情感丰富等特点,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成为“爆款”。关于如何创作优质的人物纪实类短视频,以及相关的拍摄技巧等也在不断探索中,本文通过厦门广电集团《浪花》栏目的拍摄实践与思考,从摄像的角度,分析人物纪实类短视频的影像特征,探讨人物纪实类短视频的摄像实务和对策,希望对人物纪实类短视频的创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睿 《新闻采编》2000,(6):37-38
纪实创作是相对艺术创作而言的,它主要是利用生活本身的真实来搞创作,而不像电视剧、散文、广告、MTV等利用艺术的想象和构思来进行艺术产品的创作。纪实创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没有人物,没有叙述,没有事件,就没有能立住脚的片子。人与叙事在纪实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所谓历史  相似文献   

4.
视觉时代,短视频成为个体记录的极佳方式,流露出时代影像里的微观切面。因此,对纪实类短视频深入挖掘后进行价值革新性的二次创作有着特殊意义。本文以短视频行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纪实类短视频二次创作作品《手机里的武汉新年》为考察对象,探讨短视频二次创作如何重构自身以突出影像档案的史学价值,并通过内容分析阐述其在集体记忆构建中的社会价值,总结归纳出二次创作过程中影像创作的艺术价值,为纪实类短视频二次创作的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亚嘉 《出版参考》2015,(13):42-43
近年来,纪实类图书在市场中的表现愈发抢眼,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纪实图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或使用历史文献,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图书作品,其中包括报告文学、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当前市场中的纪实类图书种类可谓是林林总总,依照图书内容及创作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历史纪实、社会纪实、人物传记、人物回忆录及随笔等几个大类. 本文笔者站在出版行业一名从业者角度,对当前图书市场中纪实类图书的发展现状及出版对策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的发展,电视电影事业迎来新的发展良机,作为电视节目中的主要类别,纪实类电视节目得到优化和创新,通过客观记录与主观表现的统一实现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审美本质体现。针对纪实类电视节目创作,需要注重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结合对表现与记录二者的有效处理,提升摄像创作的效果,进而促进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纪实类电视节目摄像创作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7.
雷雯 《传媒》2023,(24):52-55
是枝裕和是近年来活跃在世界影坛中独具个人风格的一位日本导演,其电影风格质朴,注重内省,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其作品中的“生成”模式,在导演技法、叙事手段、呈现方式上凸显出电影美学观念的具体探索和实践,为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成”所包含的偶然性、阵发性和不可复制性,将现实生活揉入剧情片创作,又在剧情架构下渗入大量纪实主义风格创作手法,契合了是枝裕和对电影本质的创作追求,给当下我国电影创作带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毕茗 《视听纵横》2002,(1):75-76
获2000年度省社教类二等奖的《老房子&;#183;老外婆》以纪实的手法叙述了一位百岁老人在一座百年老宅里的现实生活,以写意的手法抒发了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纪实中融汇着写意,写意中蕴含了纪实,属于纪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综合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作为编导,在整个片子的创作过程中始终把意境的艺术表达作为追求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 ,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风风火火的年代 ,以《望长城》为转折点 ,在纪录片界逐渐形成了旗帜鲜明的“纪实”创作流派。《东方时空》栏目中大量纪实短片的涌现 ,无疑对纪实潮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后 ,是各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队伍群雄并起 ,佳作迭出。其中的一些佼佼者还在国际评比中暂露头角 ,捧回了一座座奖杯。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稳定持续发展时期 ,这种“纪录片现象”可视为一种与一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文化现象。应该承认 ,中国的纪录片热摆脱了过去虚假、说教的模式 ,领悟了纪录片必须真实的真谛 ,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除了具备电视节目应有的新闻性和社会性之外,电视纪录片更以其生动引人的情节、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体验人生的纪实风格而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纪录片,关注纪录片,并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启发下,热衷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那么在记录“生活流程”中,作为纪录片创作者,作为真实人物、真实故事的讲述者,该寻找一个怎样的叙述角色?又该怎样通过对自身角色和地位的把握,来呈现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1.
传统手工艺非遗类短视频内容创作模式主要分为日常记录类、工艺纪实类和剧情展示类三种类型。在进行短视频内容创作时,要积极运用借势营销策略,找准非遗形象锚点,强化传承人人格特征,用好平台优势,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批量复制、泛娱乐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摄影创作定位的理论观念,是摄影创作的指导方针。人人都会拍照,不一定人人都懂摄影,有创作理念的就更少了。对于纪实摄影家来说,理论观念同样至关重要,而瞬间本质的真实,是纪实摄影家理论观念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纪实创作中如何介入和表现主体情感,这是当前电视界关心的话题。本文从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主题、题材的衍生、嬗变;镜头语言对纪实时空的把握;构筑情感的形象体系;设置情境,激发情感;声画对位。  相似文献   

14.
当代DV创作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冶夫 《声屏世界》2009,(10):44-45
中国DV现状任何艺术门类的发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新有创作范式对旧有模式的合理性颠覆,DV纪实类节目的创作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视领域的发展速度是以翻番来计算的,这反映在资金上的巨额投入,电视市场的深度开掘,技术上的不断更新等方面,但由于宣教式专题片和“纪实主义”的深远影响,纪实艺术在观念和创新意识上的脚步走得艰难。2008年的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中的120部DV获奖节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许多将新闻性和文学艺术性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在不断涌现。据调查,纪实文学、纪实访谈和纪实情感类节目,已经成为各类媒体的重要体裁。从2000年至2005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送评的音乐专题节目,连续5届在中国广播文艺奖(中国政府奖)中获得了一等奖。这5套节目中有4套节目是以新闻元素为题材创作的音乐专题节目。这些节目的成功,也使广播文艺节目创作中的新闻元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侯雅俊 《青年记者》2016,(22):43-44
两大误区 纪实人物作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真”字.受众之所以青睐纪实,就是冲着“真”而来.失真,是纪实作品之大忌,是从根本上的离经叛道.其他作品的创作,或许可以闭门造车,可是纪实性人物作品的产生,采访是必经之路.但是,采访谁,如何展开采访工作,有两大误区,必须慎之又慎. 1.家眷参与 拍摄纪实人物作品,特别是英模人物,主人公的家眷备受关注.因为通常情况下,英模人物在受众的眼中,往往都是“高大全”的工作形象.出于好奇,受众更希望了解生活中的英雄,一睹他们生活的细节,挖掘英雄的人生轨迹,探究更多新鲜的、过去不知道的事情.于是,家眷就成为人们探究细节的关键人物了.  相似文献   

17.
大量的"情景再现"、唯美的电影造型以及生动的故事手法不仅成就了<复活的军团>,更代表了导演金铁木的创作风格.纪实风格、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审美价值的平民化是金导作品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复活的军团>的分析,总结出金铁木创作风格,从而使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8.
电影幕后纪录片既是对电影创作过程的忠实记录,又是由编导完成的一次新的创作行为。不同于故事片的虚构性创作,幕后纪录片可视为编导的纪实性创作,它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有选择地采集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原始素材,然后对素材进行创造性提炼,形成具有艺术形式的视听文本,向观众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因此,在幕后纪录片创作中,摄影机不仅是记载幕后事实的机器,还是受创作者掌控的表意工具。另外,幕后纪录片的商业定位和功利诉求,使其纪实从美学原则发展为手段风格,更看重从幕后素材中发现故事,增强纪实的情节性,通过故事化的表达推动电影的营销及传播。  相似文献   

19.
单纯纪实手法拍摄的电视专题在观众看来是十分有冲击力的节目,但是却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缺陷,比如在素材的把握上,瞬间事件的抓拍上,都无法达到设计那样的完美。所以在纪实节目创作的时候,扮演等真实再现拍摄的手法已经成为纪实节目创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真实再现拍摄的时候也有很多方面的注意事项,否则真实再现拍摄的内容过多,有的时候会损伤纪实电视节目本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武新宏 《当代传播》2008,(3):106-10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