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设对路上的行人做个民意调查:“你去过博物馆吗?去过图书馆吗?”回答十之八九是肯定的。但倘若问题改成:“你去过档案馆吗?”十又有九会否定。也许这样的假想缺乏学术的严谨,但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真实地反映出了我国档案部门在同类文化事业单位中所处的尴尬境遇。《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一文中指出,截止2000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22个,公共图书馆2769个,博物馆1373个,档案馆3816个。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与其数量尚不匹配,同其他文化事业机构相较仍有不小的弱势。我们虽然在数量上、覆盖面上占有绝对的…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档案馆在哪里吗?这样去问一个路人,得到的极可能是一个茫然的表情.  相似文献   

3.
今年夏天,有个晚上,我依约去看部队的一位老友。他正皱着眉头抱着本书在看。看什么呢,这么入神?我问他。他抬起头来,没回答我的问题,反而长叹一声,唉——老迈啊老迈! 老迈是谁?还记得金敬迈吗?《欧阳海之歌》?记得记得,金敬迈,他还活着吗?活着,活着……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中旬去上海,参观了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听取了馆长刘南山等同志的情况介绍,还到浦东、青浦两个区看了看。最近翻阅了从上海带回来的他们近年出版的《上海档案工作创新文集》和《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两本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又在档案报上看到《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专题采访上海市档案馆》和《中美政府信息公开研讨会代表参观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报道。上海档案馆、上海档案工作,一直在我脑海萦回,为什么上海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视档案工作?为什么上海市民如此热情前去参观和利用档案?为什么中外媒体如此频繁关注和光顾?原来他们在着力建设公共档案馆。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慨:用很多年的时间去期待的一场聚会到头来却往往情趣索然,用很深厚的情义去维护的朋友到最后却常常相对无言。是世态炎凉吗?是岁月无情吗?是人心难测吗?是人情太薄吗?  相似文献   

6.
去年十二月,我写了一篇稿子去镇政府让审一下。秘书一看稿子,愤怒地说:“你这是给咱们镇上抹黑。”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当即写了篇《话说“脸上抹黑”》的文章,很快在《人民日报》十二月二十三日头版刊用了。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去一家商店买货,只见一位顾客和一位售货员吵闹不休。原来是售货员对顾客挑选商品很不耐烦。顾客就问:“你们那儿不是写着‘百问不烦’吗?”谁知售货员却说:“你问一百次了吗?”这句话惹得许多顾客不禁哑然失笑。于是我把这个场面  相似文献   

7.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同志可能会感到很奇怪:“这不是荒唐吗!去采访,谁还能把眼睛搁在家里?”这种惊奇我也有过。我刚开始搞报道时,同一位老同志去采写一位电话员。临出发,他正儿八经地对我说:“可不要忘记带‘眼睛’啊!”我当时心想:“莫不是看我年轻,故意戏弄我?”不过我很快意识到他是对的。采访时,我的脑子里本子上记的都是“听”  相似文献   

8.
正昌平区商贸委的退休干部杨女士准备办理出国旅游签证,办理签证时需要退休证,由于杨女士已退休多年,退休证件早已丢失。为了找到相关证明,她先后去了原单位、区人力社保局查找多次都没能找到。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在焦急万分之下,杨女士来到昌平区档案馆,她一进档案馆就着急地说:"快帮帮我吧"。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经过耐心细致的询问,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一边劝她不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是著名的旅游国家,那里有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亚里斯奥旅游留言档案馆。旅游留言档案馆位于临海小镇亚里斯奥东南12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座普通的海神庙,庙中神殿不足20平方米。可就是这座小小的海神庙,每年招徕了国内外数十万游客,当地政府每年从中收入5000万美元。是什么吸引如此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呢?  相似文献   

10.
公共档案馆建设是近几年来我国档案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何为公共档案馆呢?我国国家档案馆公共了吗?影响国家档案馆公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目前尚未形成共识,笔者略陈管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位年青的企业领导人,针对档案馆基础建设问题,对档案管理部门和规划计划部门提出了档案馆建设三问: 一问:为什么要建档案楼? 二问:最适宜的建筑面积? 三问:档案馆功能与发展? “三问”答卷引发了对档案馆建设问题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和档案馆基础建设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2月29日的一场大雪使高原古城西宁银装素裹,空气格外清新。下午5点30分左右,省档案馆同志正在清扫门前厚厚的积雪时,省委书记赵乐际来到他们面前,他向同志们问道:“你们是档案馆的吗?据说你们举办了档案展览,现在还接待参观者吗?”“欢迎,欢迎赵书记光临。”大家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13.
近来,稍加留意,我们就能在档案界看 到类似这样一些文化现象:上海市档案馆不 惜重金向全国公开征选馆徽:四川阿坝州档 案部门以观光旅游为载体,首创档案与旅游 联姻之路:北京顺义区新档案馆楼体现文化 特色成为城区标志性建筑等等。透过这些信 息,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不少档案馆目前已 经在经意或不经意之中,逐步脱去机关衙门 的外衣,归位于公众文化事业的形象,这是 档案馆步入新世纪的必然抉择,也是诸多档 案人经过深思反省后的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14.
江沂 《中国档案》2005,(5):69-70
假如你是从事业务指导工作的,你能对所分管的几十家立档单位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吗?假如你是从事编研工作的,你能做到对本地区的历史情况百问不倒吗?就算你是在档案馆里负责设备维修的,你能从声音中判断出机器的故障吗?2004年8月10日,在青岛市档案馆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展示会上,这些“绝活”一一登台亮相。  相似文献   

15.
正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走到人生边上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相似文献   

16.
广播医疗广告还能走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你大口吃肉的时候,你就忍心看着那些父兄姐妹拿出连汤都喝不上的保命钱去受骗上当吗?你就忍心听着老百姓因为虚假广告迁怒于党和政府的骂娘声而无动于衷吗?  相似文献   

17.
春节前,我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城和儿子团聚.除夕当天,儿子和儿媳妇说要带我去看"春晚",我好奇地问:"看春晚不是在电视里看的吗?怎么还要出去?"我那黄头发的儿媳妇用夹生的汉语说:"我们要去看的不是中国的春晚,而是加拿大的 '中国春晚'."  相似文献   

18.
唐莘婼  康胜利 《兰台世界》2023,(5):56-59+63
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档案馆旅游功能的实现为档案馆自身建设、档案宣传和档案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新范式。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档案馆凭借馆藏和空间优势,可从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两种路径有意识地主动实现旅游功能,并通过馆际合作、文创开发、拓宽受众和渠道等策略优化档案馆旅游,提升档案馆自身以及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艾琦 《北京档案》2009,(2):38-38
这天,北京市档案馆利用大厅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利用者,他衣着简朴,神情拘谨,欲言又止. "您好,请问您是要查档案吗?" 接待人员的主动问候,打消了他的顾虑."是,我听说这里可以查劳模档案,是真的吗?" "是,请问您贵姓?是哪一年获得的劳模称号?  相似文献   

20.
张向远 《浙江档案》2005,(12):16-17
档案汇集着大量的知识,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信息资源。人类步入信息时代,档案的价值更显突出。现今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信息在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图书馆、博物馆等无法替代的。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前往图书馆、博物馆参观、获取信息者络绎不绝,档案馆却门庭冷落。原因何在?从表面看,是社会公众缺乏对档案、档案馆文化属性的认识,换言之,是整个社会缺乏一股浓厚的档案意识。从深层看,则是档案馆自身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意识。这个时代要求档案馆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出发,全方位拓展社会功能,塑造良好形象。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