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1987年3月20日,中央四部委院在《关于改进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图书馆工作缺乏活力、服务网点少、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各类型读者的需要”。1989年第1期的《图书馆学通讯》发表了白国应先生的《中国图书馆改革10年(1978—1988)》一文,文章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图书馆活力不足的问题。时至今日,图书馆工作缺乏活力的状况并未得到多少改观。那么,究竟什么是图书馆活力?其内涵与标志是什么?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一、图书馆活力的内涵活力原指生物的生命力,借指事物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作为社会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既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规模、速度以及图书馆现代化的水平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这两大因素。图书馆活力正是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离开这两个要素,孤立地考察和理解图书馆活力的内涵,其结论是不可能正确的。基于此种认识,我们认为:图书馆活力是指图书馆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下激发出来的,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功能。简而言之,图书馆活力是指图书馆服务读者与社会、开发  相似文献   

2.
自《图书馆建设》2005年推出"走向权利时代"专栏讨论图书馆权利以来,十年间经济、社会与图书馆业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新环境,从网络社会、联合国后千年发展目标、公共图书馆大发展大繁荣3个维度深入探讨图书馆权利,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热门话题(上)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本文围绕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十个热点问题,探讨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借鉴和引进现代管理思潮和方法,推进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改革,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以人为本的知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的新著《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由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当代图书馆活动正处在从纸质资源管理的旧范型,向数字资源管理的新范型过渡的探索阶段,尚未出现成熟的操作模式。作者努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梳理出一条主线,并以此引领当代图书馆专业活动的发展研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1978-1987)》及其续编、三编三书,真实地记述了1978~2000年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概貌,展示了20世纪最后23年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全景,是一幅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图书馆服务宣言》是中国图书馆行业的里程碑。15年过去了,面对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以宣言为代表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因此,文章对近5年(2018–2022年)国际图联发布的《国际图联趋势报告》进行文本分析,从“参与社会建设”“平等与权利”“消弭数字鸿沟”“普遍开放”“人文精神”等7个方面对报告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为视角,对照《图书馆服务宣言》内容,结合行业发展态势,提出图书馆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在《中国图书馆学史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论》两文中均已写明:所谓中国图书馆学史,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们把中国图书馆学史按照中国历史的分期,划分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1840年以前)、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史(1840~1919年)、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史(1919~1949年)、中国当代图书馆学史(1949年以后)4个时期。由于中国的近代与现代时间不长,为方便叙述,我们将其合为一节,称为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史。本文所探讨的,便是这一时期图书馆学的历史。一中国在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之后,终于被(?)所需资金,原则上由事业单位自筹解决。自筹有困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图书馆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图书馆学报》作为一个理论平台,给予人们一个打量与论说图书馆事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阵地。本文选择几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对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中几个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与变革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它们分别是:1957年一种评述图书馆事业的话语方式的确立、始于1959年的乡村图书馆建设、始于1975年的乡镇图书馆“以文养文”、始于1982年的图书馆立法研究、始于2006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索。通过上述回望,我们能观察到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在相互依存中的共同发展。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新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与社会环境。在这继往开来的十年里,高校图书馆无疑应该继续改革,深化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告诉我们,情报化与社会化应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内容,也是深化改革的两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西方图书馆工作方法被介绍到中国,尤其是,仿照《杜威十进分类法》编制了《中国十进分类法》,卡片式目录为大多数中国图书馆所采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图书馆目录的类型、目录生产的方法及其利用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许多图书馆中,联机目录正在取代卡片式目录。只读光盘(C D-R O M)书目数据库对图书馆编目工作和目录本身具有显著影响。过去的十年,台湾、香港和北美的中文资料计算机化处理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将考察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图书馆中文目录可能会出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馆发展中的十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117,自引:0,他引:117  
当前影响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十个热点问题是 :关于图书馆的生存价值、关于图书馆的范型转变、关于WTO与图书馆、关于免费和收费、关于虚拟参考服务、关于数字图书馆和资源描述、关于图书馆联盟、关于图书馆员的专业性、关于图书馆法和关于国际图联的改革及走向。参考文献 15。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人物访谈的形式,探讨了信息资源增值利用、专业硕士学位、图书馆大众化与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与理论结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正在人文学科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其在方法论层面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性和跨界融合现象,被称为数字人文的方法共同体。该共同体由一整套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所支撑,正在影响形成中的数字人文的理论结构。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数字化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VR/AR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理论结构涉及结构化或再造人文、数据化或计算人文、可视化或形象人文、拟实化或增强人文、智慧化或扩展人文,应用覆盖资源富集、知识重构、场景重建、增强艺术等。目前,在宏观层面对数字人文整体方法论和理论结构的研究还不多见,这方面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数字人文的整体性发展,并促进跨领域的研究,从而增进数字时代人文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图1。表2。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哲学的学理与精神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梳理以图书馆本体论、图书馆认识论和图书馆价值论为核心的图书馆哲学的学理,解析图书馆哲学的现有观点和图书馆定义的哲学基础,研讨图书馆哲学的精神,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方面阐释图书馆哲学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数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图书馆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不但能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拓展图书馆人文数据服务,可极大地促进数字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是图书馆知识型专业服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供更高层次领域的服务。[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人文数据特点及人文学者研究对人文数据的需求,认为图书馆需从人文数据的完整性、可计算性、可用性及重用性、可发现以及获得性等角度出发进行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结果/结论]要克服人文数据碎片化带来的零散、不系统的弊病,必须采用数据复原与重构的方式恢复或重建人文数据所蕴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数据化、数据融合、数据关联及发布等手段,最终实现知识单元的精细粒度化、知识组织的语义化、知识呈现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6.
Blog对海峡两岸图书馆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log的出现填补了通过图书馆学期刊进行学术交流的不足。海峡两岸图书馆学专业Blog自2003开始出现,2004年出现了专业性非常强、影响很大的一批Blog。Blog对图书馆学的影响为:介绍本人研究,扩大了理论研究的传播渠道;介绍国外研究进展,加快了中国图书馆学对世界的了解;关注热点问题,推动问题的迅速解决;通报学术会议信息,扩大了学术会议的影响。Blog为两岸图书馆学的学术交流增加了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我国目前已经有10多个省、市、自治区颁布了地方性公共图书馆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布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使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受地方性立法的局限,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尚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有待于制订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和系统建设的历程,总结了这十年来在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和系统建设中的9个思潮:数字化和数字资源研究与建设思潮、门户研究与建设思潮、集成和互操作研究与建设思潮、“下一代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思潮、数字仓储研究与建设思潮、数字保存研究与建设思潮、本体和语义网研究与建设思潮、Web2.0思潮、开放存取与开源思潮。  相似文献   

19.
王悦辰 《晋图学刊》2008,(4):6-9,40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本文以中美两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主线,介绍了两国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对两国数字化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变化相适应,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经历了数次话语体系更迭:19 世纪末20世纪前期公共图书馆为劳工阶级服务阶段,20世纪60至80年代以弱势群体服务为核心的社区图书馆运动和图书馆社会责任大讨论阶段,20世纪90年代信息贫穷或数字鸿沟与管理主义话语体系下的图书馆服务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反社会排斥和社会包容话语体系下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阶段.研究话语体系的变化反映了图书馆实践领域关注焦点的变更,但话语体系的更迭并没有改变其反映问题的本质.倡导和实践图书馆服务的平等获取和包容性,争取为社会底层人群或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在欧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各个时期是一以贯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