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婧 《新闻世界》2012,(6):200-201
本文以《证券时报》为例,对该报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报道进行随机抽样作为样本,探讨当前我国证券类新闻报道模糊消息源的使用问题,剖析造成模糊消息源滥用的原因,分析证券类报纸要采取何种措施,才能避免滥用模糊消息源,让证券类报道内容更加真实、信息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博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媒体纷纷开通微博,包括我国第一大报纸——《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开通微博之后,以其平易近人、不偏不倚的风格赢得无数好评。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对"@人民日报"的微博更新时间及频率、影响力、议题内容、微博发布形式及发布类型、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等项目进行了分析。根据对"@人民日报"微博内容的研究,笔者对党报如何使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黄晓军 《新闻知识》2012,(5):104-105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和网络互为消息源,媒体人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交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把关程度不一。互联网时代媒体人消息来源的使用比较复杂。不当使用消息来源会给媒体人和媒体带来困扰。因此,传统媒体使用网络消息源以及媒体人使用微博要运用相关技巧,对消息来源进行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4.
消息源是一篇调查性报道的地基,消息源的使用应该遵守"诚实、透明、多源核实和准确"规则,消息源使用是否恰当也折射出记者职业素养状况,是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一把量尺。本文以《南方周末》调查性报道《谁成就了肖传国》为个案,通过对该文消息源使用情况的分析来管窥我国调查性记者的职业意识情况。  相似文献   

5.
微博的出现为媒介融合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平台与机遇,本文通过比较《长沙晚报》和《潇湘晨报》的微博经营现状,认为地方报纸的官方微博不应只作为报纸推广平台,而要重视其经营,以微博影响力带动报纸网站、电子版的发展,提升报纸的美誉度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6.
黄丽媛 《今传媒》2010,(4):65-66
本文选取了《参考消息》和《南方周末》中有关"绿坝-花季护航"的两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消息源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两份报纸在运用转述内容时的方式、方法,以及带来的结果。研  相似文献   

7.
报刊利用微博内容涉及的版权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涵 《中国编辑》2012,(2):52-56
文章结合新《著作权法》,分析了微博内容成为作品从而享有版权的要件;通过对微博网站服务协议的分析,以及对报纸、期刊社自建微博,演绎、汇编微博作品和作者不明的微博作品等几种具体情形的讨论,厘清了微博内容"落地"平面媒体时原作者、网络服务提供商和报纸、期刊社三者之间的版权归属;论述了报纸、期刊社在刊登微博作品时应注意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约定许可、职务微博作品的优先使用和应避免的侵犯微博作者人身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与个人生活满意度、社会信任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公民参与社会意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微博对生活满意度、社会信任的影响最为明显,微信则对公民参与社会意愿的影响最为明显。基于弱关系的连结社会资本、基于强关系的黏合社会资本和基于维持关系的维持社会资本与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微信对连结社会资本和粘合社会资本的影响最为明显,微博对维持社会资本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新媒介技术环境下,积极运用微博以期扩大自己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代表了一批数字化转型的报媒经验。本文通过分析《新安晚报》官方微博运营特点,及其与纸质报纸产生的关联,发现都市报在官方微博的运营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传统报纸的影响力。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品牌活动以及双向交流互动性,都市报对微博的利用尚未达到媲美现实影响的高度,这将是今后都市报官方微博研究的破题方向。  相似文献   

10.
微博等社会媒体正面临用户活跃程度下降,老用户停止使用的困境。以往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忽略了用户情感的重要作用,因而对微博等信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解释力不足。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微博用户情感体验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心理学中的情感测量方法,分析微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第二阶段测量在前一阶段中得到的各种情感的强度,通过回归分析验证用户情感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了用户使用微博中体验到的、出现频率最高的16种情感,其中9种正向情感和7种负向情感,正向情感与用户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微博用户使用经验对正向情感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这对全面理解微博用户的行为规律具有理论意义,对微博平台运营以及微博营销等应用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21)
本文以对上海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辅之以深度访谈,考察了微博使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微博使用者与非使用者在公民意识上差别不大;大学生微博接触的形式即强度越强、活跃度越高,公民意识反而越弱;微博使用的媒介需求和使用内容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影响较显著,但是以何种方式和态度参与到微博空间中去,是能否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觉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在新浪微博诞生3个月后,我被新浪微博的营销人员鼓动开设了微博账号。那时我刚离开山东老家一家地市报社到《传媒》杂志社工作,有机会到全国各地报社学习和交流。
  跑的报社多了,加之自己在此前20多年里的工作基本与报纸打交道,使我产生了将全国各地的报纸进行对比研究的兴趣,并将一张报纸分为版式、时评、深度报道这三部分来进行研究,主要是从阅读头版的报道、导读和图片入手,将好的头版和版面直接贴在微博上和网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13.
王斯慧 《新闻世界》2014,(8):128-130
近年来,随着微博不断发展壮大,各家报纸也纷纷开设官方微博,以期在微博的平台上塑造母报的品牌形象,提高影响力。本文以《扬子晚报》的官方微博为例,分析报纸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22):28-32
在新闻的筛选过程中,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话语倾向。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为例,从消息来源的注解、匿名消息源和引语的使用三个维度分析了121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通过分析,发现记者通过对消息来源的别有用心的注解,多次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匿名消息源,更多地选用间接引语的叙事方式等手段使读者对消息源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新闻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控制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周琦 《新闻世界》2012,(3):100-101
"微博"是一种新型的交流平台,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也投入了微博的洪流中,积极寻找新闻信源。本文通过对上海《青年报》的研究发现,采编人员乐于从微博中寻找信源,但较少"拿来就用",对于微博信源的取舍有着严格的标准,现阶段,微博仍旧只是报纸内容的补充与延伸。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空间存在越来越多的受众,他们自发成为消息源,发现并推动社着会热点问题,形成网络舆情影响着现实社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致力于呼吁网友关注周围的乞讨儿童,通过拍照记录现实,并通过微博进行广泛传播,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使乞讨儿童得到妥善安置。该微博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将通过"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讨论微博引发的公众参与存在的机遇与问题。  相似文献   

17.
荆丽娜 《新闻世界》2012,(11):126-128
本文以“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为代表分析新闻类周刊的微博应用情况。认为其成功的微博经营策略使老牌的新闻类杂志焕发了新的生机,且对报纸微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倪琳  易旭明 《新闻界》2013,(13):47-52
本研究基于中国存在的"两个舆论场"之说,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2012年11月份新浪微博中发布的有关《新闻联播》的网络舆论文本内容为第一手抽样材料研究发现,微博舆论场中有关《新闻联播》最敏感的话题是时长变化;微博舆论场最强反应时间为开播后3分钟与结束前5分钟;微博舆论场中影响力最大的博主身份为视频类新媒体机构;微博舆论场中对《新闻联播》的总态度为弱负面性,机构类媒体发挥中和作用;微博舆论场中接近民生、经济、个人化视角的表达,带有数据性、时间性的字词会被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张勤 《中国记者》2012,(3):20-21
两会专题微博,集束受众注意力2010年广东两会《羊城晚报》、金羊网首开报纸、微博互动的全新报道模式;2012年一些报纸开设大型两会专题微博,将传统网站的专题网页与微博相结合,设置“微发言”“微直播”和“微访谈”来分类汇总两会资讯,并链接代表委员、媒体记者微博群,加强与受众互动,聚拢人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京华时报》三家有影响力的北京都市类日报的医疗报道进行倾向性研究发现:其报道议题偏向医改类、诊疗类和医药类;其引用消息源偏向"官方";"医方"正面形象多于负面形象,但负面形象比例高于"患方"和"官方";医疗报道受社会语境、记者报道操作等因素影响,存在"系统性偏向",对各方意见和各类议题处理有失"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