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档案价值鉴定(以下简称“档案鉴定”)的“回溯”观和“预测”观,从形式和字面上来看,两者好像一条线段上的两个端点,是完全对立的。但是从档案鉴定的历史与实践来看,它们却正如一个圆上的起点和终点,是完全能够统一起来的。 一、两种观点形成的历史过程是档案鉴定实践和继承发展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2.
档案文化“成果观”和“规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档案文化的两种学术观点"成果观"和"规则观"。围绕两种观点进行内涵分析和比较,认为"成果观"有外延和界限不明、目的和任务不清等诟病,相比较,"规则观"更易被档案工作者理解和掌握。最后提出,"规则观"的档案文化应该具有档案管理还原的文化和档案管理创造的文化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3.
詹金逊和谢伦伯格鉴定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拉里·詹金逊和T.R.谢伦伯格作为20世纪西方最杰出的档案学者,撰写了大量对现代档案理论与实践有深远影响的文章。他们常持对立的观点,詹金逊认为谢伦伯格的思想“太激进”,谢伦伯格则称詹金逊为“老顽固”。二者最大的分歧在于档案鉴定观,詹金逊认为档案人员的职责是保管文件,反对档案人员参与鉴定;谢伦伯格则主张档案人员主动干预档案鉴定。一、詹金逊与谢伦伯格的档案观了解詹金逊和谢伦伯格的档案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二者的鉴定思想及产生分歧的原因。1.詹金逊的档案观詹金逊在定义档案时,强调档案的保管历史、有机结构和自然积…  相似文献   

4.
档案价值鉴定需要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的指导,档案价值理论及其鉴定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必须扎根于档案价值鉴定实践的沃土。没有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指导的档案价值鉴定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不是来自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不可能得到理性认定。因此,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与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不完善,特别是档案价值鉴定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理论体系尚未形成,难以有效地指导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实践,这是档案工作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把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的…  相似文献   

5.
“大文件观”貌似引进西方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理论体系.而实质是传统的“档案来源于文件”的传统观点的现实翻版.并构成了对档案学理论基础的毁灭性破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造成了消极影响,档案学研究应当回到“以档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针对文书档案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从档案价值的特点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特点入手,阐明档案价值鉴定本身存在的矛盾,即档案价值的客观性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之间的矛盾;档案价值的潜在性、隐含性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实践性之间的矛盾以及档案价值的多维性特点对鉴定人员的高要求与档案鉴定人员认知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深入了解和正确对待这些矛盾,有利于我们在档案价值鉴定实践中正确把握和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价值和确定保管期限。二、试图从开展档案价值鉴定的最初动因和其定义两个方面分析效益标准在档案鉴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认识坚持效益标准在文书档案鉴定中的重要性。三、针对当前我国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的问题,对改革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制定保管期限表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将鉴定的原则、标准和鉴定方法很好地溶入其中;第二、分级分系统制定档案保管期限表,构建比较完善的档案鉴定标准体系;第三、改目前文书档案保管期限“三分法”为“标时法”,缩短保管期限平台,减小操作弹性;第四、要进一步提高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可操作性;四、通过对文书档案中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些特点的对比以及对电子档案鉴定工作目前的主要矛盾的分析,认为我国当前电子档案鉴定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鉴定其真伪上。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档案主要是民间档案或“泛化”档案,在“国家档案观”的惯性使然下受到忽视。我们应转换思路,以“泛化”视野包容文化遗产“泛”档案,以“泛化”收集、“泛化”鉴定和“泛化”管理应对文化遗产档案的民间性、多元性、过程性,实现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  相似文献   

8.
档案鉴定理论应实现两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从国家档案观向社会档案观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的档案研究人员逐步坚信档案应反映其产生的社会,档案理论的思想基础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即从一个国家的理论发展到一种全社会的理论.这就促使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9.
“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项目是数字人文与档案事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案例,为历史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分析“跟着档案观上海”项目的实践做法,发现其在平台建设价值、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数字技术应用和平台建设导向四方面的先进之处,为历史档案开发的数字人文平台建设总结出经验。以此为基础,文章进一步提出历史档案开发与数字人文融合发展应持续深化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引入生成式AI技术等建议,旨在为历史档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美档案鉴定工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萍 《浙江档案》2006,(5):50-50,53
档案工作作为保存一个国家历史记录的实践活动,从其具体的操作行为到抽象的指导原则,都有着一定的规律.中美两国由于国家制度、社会背景不同,档案鉴定方面有一些共同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对中美档案鉴定进行比较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档案鉴定实践工作,也有利于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在美国,关于档案文件的鉴定标准,档案界普遍遵循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的双重价值鉴定论.而我国,现有的规章和教科书中,对于档案价值的鉴定,要求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根据本机关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虽然没有双重价值这一说,但鉴定标准基本上包含了双重价值标准的内容,只是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1.
档案界对档案定义一般采用“属+种差”的逻辑形式,因而揭示档案本质、确定档案属种就成为档案定义的根本问题。档案记忆理论认为,档案是记忆的物质形态。档案以自身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和逻辑结构的客观优势,成为人类自觉建构的外脑记忆的典型形式。作为用来建构原始记忆的历史文件,档案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档案实体,在逻辑关系上表现为记录和再现两个维度。以档案实体为基点,沿时空维度,向后回溯是档案记录关系维度,在档案记录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记忆的历史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客体;向前表述是档案再现关系维度,在档案再现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客体加以证明的回忆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证体。在这种逻辑结构中,档案实体即档案本身是档案“二维”逻辑关系和档案“三重要素”的物质载体。档案现象的实质就是以“二维”逻辑关系,凝聚“三重要素”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2.
档案宏观职能鉴定理论对公民这一角色投入了相比之前鉴定理论更多的关注,体现了一定的公民观。它重视公民角色、认同公民身份、关注公民权利,主动向社会层面靠近,以体现档案的社会价值。通过分析宏观职能鉴定理论中的公民观内涵、公民互动方式、公民观应用的价值对理论中蕴含的公民观进行阐释,说明这种公民观的运用有利于保护边缘群体利益、全面构建社会记忆、实现档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档案学理论建设中,档案鉴定理论历来受到高度的重视,“鉴定工作的结果,象档案界通常说的那样,‘决定档案命运’,涉及档案的‘生死存亡’和馆藏质量.”而对文件价值理论的论述,似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整套完整的理论,而是将有关文件价值理论的论述纳入档案鉴定的理论范畴,这里仅举一有代表性的观点:“作者关于公共文件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的观点是对档案鉴定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档案法》规定“的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行为谈了看法,认为:“1.鉴定档案”与《档案法》本身相矛盾;“2.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相矛盾;3.在《档案法》制度下“,销毁档案”将陷入尴尬境地。并对“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是客观上存在着作“为档案”保管,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真正保存价值的所谓“档案”;二是“鉴定档案”到底鉴定的是什么?三“是销毁档案”中“的档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与探索,论述了在开展馆藏档案回溯著录工作的同时,同步开展档案文件的检索质量鉴定、保存价值鉴定、扫描内容鉴定、开放范围鉴定和损毁保护鉴定的意义与做法;认为如果推广馆藏档案回溯著录兼顾这五项鉴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以期全面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加大档案开放步伐.  相似文献   

16.
对档案价值鉴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兰 《档案》2008,(3):62-64
档案价值鉴定,是指档案工作者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分析和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是否保存及其保存期限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简言之,档案价值鉴定,就是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有用性的预测,是挑选有价值的档案妥善保存,对无须保存的档案剔除、处理的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具有多元性、潜在性、条件性、滞后性的特点,所以人们很难对其作出完全准确的判定,也有人把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称为档案工作的“瓶颈”。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档案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执行以“件”为单位整理归档,由于有整理操作简单、查找方便、适应现代化管理和档案的销毁鉴定等优势,越来越得到广大档案工作者的认可。目前,一些档案馆还把以“件”为单位整理档案的范围由文书档案延伸到声像档案、基建档案、科技档案等等。以“件”为单位整理档案有许多的好处,然而在编目的过程当中,人们注重的是对“正件”题名的揭示,“附件”内容却往往被忽视,从而造成档案利用的质量下降,档案的现行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削弱,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感触,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8.
档案双元价值是由湖北大学覃兆刿教授提出,用以解释档案的管理功能与社会意义,并评价我国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观点。它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档案学界在档案学基础理论领域所提出的极具创新意义的观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投入到对档案双元价值的研究中,档案双元价值论也开启了由学术观点向学术理论转型的进程。本文将着力于分析档案双元价值从观念的发源到理论内涵的发现、发展的理论转型过程,并对档案双元价值论的未来发展与可供研究的空间进行阐释与预测。  相似文献   

19.
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分级鉴定的原则、标准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藏档案分级鉴定是传统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内容的延伸,因此必须遵循鉴定档案价值总的原则:“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的价值”。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中,主要通过档案保管期限的长短来显示档案价值的大小,档案保管期限所显示的意义,主要是档案可供利用的不同价值,或者说,档案可供利用的时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走出"档案产业化"的误区--与"档案产业化"论者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档案产业化”的观点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和档案的信息属性、文化属性入手 ,对所谓“档案产业化”的概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明确提出了档案不是一种产业 ,不能将档案作为产业来办 ,档案事业不能走产业化之路的主张 ,澄清了作者认为当前在“档案产业化”问题上存在的几种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