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日报社主办的《世界新闻摄影展览》于1988年1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展厅内,人流如潮,逐日来观者有之;新闻圈内外,议论纷纷,一时成热门话题。) 许(曾任驻外首席记者多年):这个展览还是第一次在亚洲展出。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的先生们终于把足迹印上了中国的大地。那一幅幅画面似乎在跳动,把观众,也把我们带进一个广阔、纷乱的世界。可惜里面没有中国大陆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是因为荷兰先生们不了解中国?还是因为照片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我们的新闻照片如何走向世界?它和荷赛照片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大跃进摄影览展会”,展出了摄影界在大跃进中的新的成果,这是摄影界的一件新的喜事.这些照片,用一位观众的话来说:“不是空空洞洞的作品,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而是和全国人民的斗争生活紧密给合,鼓舞人们前进的作品.”的确,这些照片使我们扩大了眼界,形象地看到了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们那样关心着群众的一切,他们深入到工业、农业、文教科学等各个战线上,和群众一起亲切地商谈着生产上和生活上的问题.我们也看到了那些工业战线上的尖兵,他们为了提前赶上英国,在熊熊的平炉前,创造了最新的出钢法—“三槽出钢”法,“三  相似文献   

3.
一、突发新闻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外新闻照片给人们脑子里打下烙印,使人过目不忘的是哪类照片呢?是突发事件新闻照片。1988年《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引起轰动,观众挤倒了展板,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浅沼遇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在我国的新闻摄影史上也产生过一大批优秀的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日军轰炸上海南站》、《洪水  相似文献   

4.
《电子出版》2001,(12):45-46
在摄影行业,大幅面打印机市场主要针对影楼用户。在摄影行业,任凭数码相机、扫描仪、彩色打印机等数字化设备迅猛发展,一涉及到大幅面的照片彩扩,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想到要去彩色输出中心,若是赶巧所在的城市不够大,没有彩色输出中心的话,那就只好放弃这个“奢侈的念头”,看看小照片算了。但毕竟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不该有止境的,对于那些有纪念意义、值得珍藏的照片,人们还是希望能将其放得再大些,可保存得再久些,并且最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让其再美些。作为那些以为人们存留美好印像为职业的影楼老板和摄影师们,若不能够满足客  相似文献   

5.
世界新闻摄影展览照片水平之高,已为我国摄影界所公认。欲缩短我国新闻摄影与世界水平之间的差距,需从各个方面入手逐一进行研究。而首先应当着力研究的该是29幅历年最佳新闻照片。这些照片是每届比赛时从各项获一等奖照片中再次选拔出来的,大多取材于当年重大新闻事件或者具有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照片均富有极强的形象表现力。其中有些新闻特写照片的拍摄技巧和表现手法是无懈可击的。摄影大师们凭着他们具有穿透力的三只眼睛,而不是两只眼睛,更不是一只眼睛去观察世界,选取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捕捉最有代表性的瞬间,写就了近30年的一部形象的世界编年史。然而,我们又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历年最佳新闻照片绝大部分都是战争、灾难、疾病等题材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我们最先发现。荷兰电台驻  相似文献   

6.
异军突起苏联新闻摄影是多民族的,摄影记者不可避免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民族特征。从60年代后5年起,苏联新闻摄影中立陶宛学派异军突起,以自己独特的鲜明风格与其它学派相区别,赢得世界摄坛的关注,引来各国摄影杂志接二连三的介绍和评论。那时的年轻摄影爱好者——卡乌纳斯基摄影俱乐部的成员苏特斯库,昆丘斯及其同事们都表现了创作的新观念,把他们共和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劳动、休息、农村中的劳作纪录在照片上,创作了本民族人民的肖像。他们的作品被人们誉为抒情报道摄影,或者艺术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7.
曹劼 《新闻战线》2012,(7):108-110
□"在英格兰足球界,电视就是上帝。"□足球比赛,远不仅意味着财源滚滚,它在为媒体赚取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可以变成他们"叫板"的砝码。□把足球踢得最好的不是那些大牌球员们,而是躲在赛事直播大屏幕、日报体育版大幅照片背后,控制亿万观众喜怒哀乐的媒体当家人们。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概是世界上举办摄影展览最多的国家。影展名目繁多,诸如:新闻摄影展览,艺术摄影展览,风光摄影展览,人物肖像摄影展览,广告摄影展览,科技摄影展览,动物花卉摄影展览,文物摄影展览和军事摄影展览等等。这些影展中,要数新闻摄影展览最受观众欢迎。以华盛顿地区为例,只要有新闻摄影展览,观众总是满满的。为满足观众的要求,有时展出单位不得不延长展出时间。美国的新闻摄影展览的照片都是从当年大量新闻照片中挑选出来的。不论通讯社或报社的评选委员会都极其重视评选工作。社长、总编辑、摄影部主任和  相似文献   

9.
鞠焕宗 《青年记者》2016,(28):42-43
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世界的眼睛》,讲的是马格南图片社历史上的著名摄影师的故事.摄影师或者说摄影记者,就是将他们看到的世界通过照片展现在受众眼前,充当他们的“眼睛”.而我们提到拍照,讲述最多的也是如何变换拍摄的角度,让人们通过照片看到真实甚至更精彩的世界.但在无人机出现以前,相机无论像素和连拍速度如何提高,手机如何让拍摄和分享更为便捷,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看世界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第九届华赛的13名评委分别来自中国、美国、阿根廷、英国、南非、印度、泰国等国,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使本届华赛精彩异常. 影像内容和评委倾向 问题1:评选照片的过程中,哪些要素是您最看重的?核心评判标准是什么? 巴拉特·乔达里(印度纪实摄影师):如果只是纯粹的纪录,就不能成为一张好照片.好照片需要摄影者能够传达一定想法,或传递一些信息,但必须是重要信息.更进一步来说,真正好的摄影作品能引发人们思考.让你对照片中体现的事物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作为一个形象的新闻形式,一个摄影门类,在运用摄影技术技巧、进行新闻形象表现方面,有其独特的规律。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和社会审美趣味、读者接受心理的变化,随着各种摄影器材的迅速更新和发展,国外新闻摄影在表现手法和技巧运用方面有一些明显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趋向,取“他山之石”,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获得有益的借鉴。一、追求照片的简洁有力国外一些著名摄影记者常常用“简洁、有力”来表示他们对照片的赞赏。这句话成为他们评判现代新闻摄影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简洁,指画面的内容与形式表现而言。有力,指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过去曾习惯地简称为“荷赛”)的九类项目中,有一类显然与其他依拍摄题材而划分的八类不同的项目,就是“新闻特写”。在过去的31届比赛中评选出的历届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从“新闻特写”类的获奖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在其他几类的系列照片中,其点题的照片,大多也是特写照片。在来华展出的世界新闻影展中,留给观众印象较深的,多半也是好的新闻特写照片。新闻特写摄影是日益提高欣赏水平的读者对新闻照片的需要,也是  相似文献   

13.
展示在“惠安杯”新闻摄影大奖赛颁奖会场里的第一、二、三等奖部分作品,受到与会者和惠安化工厂摄影爱好者的青睐。面对照片,他们时而议论,时而沉思:这些出自人们身边极为平凡、极为普通的人和事,是怎样进入摄影者镜头和呢?带着这个问题,惠安化工厂的摄影爱好者们在颁奖会议当天晚上召开座谈会,请本次比赛的一些获奖作者介绍作品的拍摄经过。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报道是把新闻照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报道形式.文字说明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摄影报道的成败.关于照片的功能,国内外都流引这样一种说法:照片是一种"万能的语言"、"国际的语言",它冲破了国界,使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都能看得懂.这种说法也被不少从事新闻摄影的人所接受,乃至导致一种偏向,即只重视拍照而忽视了文字——图片说明的写作.新闻摄影毕竟不同于艺术摄影,它要提供人们的是明确无误的客观事实.即使是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离开了文字说明,观众也是无法理解它的主题和具体内容的.当然,新闻摄影主要是以形象来反映新闻事实,但这并不意味  相似文献   

15.
自从法国“国立乔治·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正式开放以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涌向这里,其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艾菲尔铁塔的游客和卢浮宫的参观者。法国人骄傲地说:“它已经跃为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了。”为了向世界更多的观众介绍这一中心,法国政府特邀六位摄影家,请他们共同拍摄报道该中心的宣传照片。摄影家们精心挑选了一百二十张照片,组成了题为《六人》的影展,在世界各地展出。  相似文献   

16.
—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过去曾习惯地简称为“荷赛”)依拍摄题材划分为九类项目,其中一项为“新闻特写”。在历届比赛评选出的最佳新闻照片中,大约有1/3是从“新闻特写”类的获奖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在其他几类的系列照片中,其点题的照片,大多也是特写照片。去年来华展出的世界新闻影展中,留给观众印象较深的,多半也是  相似文献   

17.
张砥 《新闻爱好者》2010,(3):183-183
近年来.新闻摄影造假愈演愈烈,“广场鸽”、“藏羚羊”、“华南虎”等被炒得沸沸扬扬.而这些事件争论的焦点就是照片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摄影的真实性非常宝贵,因为它能够最接近真实.记录外在世界的景象。它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当记者有名,当编辑无名。”其实,真正无名的要算做档案工作和资料工作的同志了。就说新华社吧,它每年编发的文字稿、照片稿、档案资料有千千万。每篇稿件、每张照片、每本画册……你见到的不都是记者或编辑的名字吗?但是,你可曾见到那些默默无闻埋头劳动的档案工作者的姓和名呢!他们花的功夫也是大量的:剪贴、缩微、放大、分类、拟标题、编目录、防蛀蚀……他们的工作是摄影采编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摄影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他们称得上是新闻战线的无名英雄。而冯友英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纪念照因其能深刻体现摄影的本体特性--记录性而深入社会各阶层.早年的纪念照主要在照相馆里拍摄.随着科技进步,摄影技术已不再是门坎,纪念照开始忠实地追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聚会、旅游、竞赛……人们对成像品质要求不高,他们更关注影像内容.经过冲洗扩印,他们把照片装放成册或者做成电子相册供朋友观看.  相似文献   

20.
新春伊始,《新华社新闻影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了。举办这样规模的新闻影展在新华社还是第一次,但它是成功的。那些既有新闻价值,又有艺术魅力的新闻照片,深深地吸引了各界观众。这次共展出110位新华社记者的214幅(组)作品,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廊,表明我们国家在改革中前进,新华社的新闻摄影水平也在改革中提高,新闻摄影的内容正向生活的深度、广度开掘,表现手法和风格正向多样化求索。这个影展也显示了新华社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相当好的新闻摄影队伍。他们在长期的采访实践中,拍摄出大量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相统一的优秀新闻照片。看了这些照片,能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