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内SNS的发展概况,以及与SNS紧密相关的个人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网络服务(SNS)是一种“社会化”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它既可以允许用户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网络迁移到虚拟世界中来,又可以帮助用户在虚拟平台上构建新的人际关系,从而将对用户的强关系、弱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聚集型社会资本和桥梁型社会资本产生一定...  相似文献   

2.
徐艳  陈奕  邓思慧 《东南传播》2012,(9):116-118
伴随着网络发展的社会化,网络人际关系的建构成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典型即社交网站(或称SNS网站)。由此,本文以目前国内最热门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为例,围绕受众对社交网站的接触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通过详实的数据,为社交网站改进与完善服务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SNS网站以实名制为基础,依托现实人际关系,使以网络为平台的人际交往得以实现。SNS中的人际交往以用户彼此间的访问为主要形式。笔者以人人网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结合现实人际交往规律和SNS本身的特征,探讨SNS中用户访问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区问答(CQA)自2002年出现起,一直是用户获取、生产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引入人际关系帮助信息分享,逐步完成从内容平台到用户社区的演变.本文提出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络问答平台、基于用户关系的网络问答社区和基于"意见领袖"的网络问答服务三种网络社区问答形式,并阐释了网络社区问答的服务模式,最后总结网络社区问答当下的发展困境,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SNS的传播学特征及价值解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SNS(社会性网络服务)是第二代互联网络(Web 2.0)的一项重要应用.本文阐述了信息时代SNS的兴起与发展,并从传播学的角度.根据"六度"社会网络思想解析了SNS的传播学特征,通过国内SNS网站的一些典型应用归纳其主要的商业价值,指出SNS平台是实现精准网络营销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6.
孔燕  杨洋 《青年记者》2012,(26):20-21
Web2.0时代的到来使社交网络(SNS)不断普及,它以实名制为特色,以社区化为核心,突破了传统的匿名网络空间模式,让现实的人际关系网络化,也让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更真实。大学生这一群体极易被这种形式的网络社区所吸引,因为这种新媒体形式允许网民在网上进行意见表达以及与网络好友互动,如腾讯QQ、人人网等就是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基于口碑传播构建的SNS广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NS的内核在于在互联网上实现"通过信赖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每个用户都可以从自身辐射出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人际网络.人际关系的网状结构为口碑传播提供了介质,使信息通过SNS平台实现大规模向外辐射成为可能.驱动基于关系链的口碑传播,实现口碑传播的可评和可控,是培养SNS自身口碑传播广告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SNS与品牌人际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人际关系网络联结的SNS是一个真实化的虚拟人际交往平台,这个平台中的虚拟人际具有信任、稳定、个人化、参与性、娱乐性等特点。品牌可以利用SNS上的人际资源,与目标用户构建一种品牌人际关系,从而把品牌传播融入人际传播中。这种品牌关系的构建和维持,可大大地提升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9.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Services,即社会化网络服务,其创立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六度分割理论。SNS的实质是一种聚合效应的产生,将原本虚拟的空间连缀成一个具有巨大的商业潜能的世界。Web2.0的进一步发展令SNS走红,网络社交圈与现实社交圈被打通,网络社区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国内以人人网,开心网等为代表。自2007年至2010年,SNS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0年,  相似文献   

10.
陈娟  邓胜利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4):102-108
[目的/意义]研究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为社会化问答平台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留存率、活跃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构建一个综合模型,以"知乎"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其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结论]视觉吸引力和需求满足会显著影响社会化问答平台的用户体验;主观情感作为中介变量,对视觉吸引力、内容需求、交互体验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除使用频率与用户年龄外,其他环境变量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1.
周小情  章崴 《青年记者》2017,(29):20-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迭,知识也从“泥沙俱下”的信息爆炸中被抽离出,摇身一变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2011年,知乎上线,它充分利用UGC平台,构建起提问者、回答者、听众等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开启了区别于传统问答网站的新型社会化网络问答时代.这些新型平台的传播主体即“答主”,主要来自各个领域掌握知识、文化、技术的专业人士,依托社会化平台,为提问者提供专业的知识解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已成为网络用户获取知识常用途径之一,也是网络环境下重要的社交方式。探究用户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刻板印象以及矫正消极刻板印象,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运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选取知乎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数据资料收集、三级编码等过程,结合图式理论,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化问答社区刻板印象内容包含用户属性、平台属性、社会属性3个维度,其中用户属性包括用户水平和使用原因,平台属性包括管理体系和社区氛围,社会属性包括知识问答和社交营销。用户门槛低、内容审核机制不严格、消极现象明显以及软文广告较多是用户产生消极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基于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较低的现状,通过预测提问回复率,能够为社会化问答平台提升用户活跃度与留存率,改善用户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百度知道"为研究平台,抓取平台设置的14个话题下共10 640条提问记录,从提问特征与提问者特征角度,构建提问回复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数据验证,构建提问回复率的预测模型,对模型准确率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研究可改善平台信息服务质量与促进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实验结果验证了研究模型在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回复率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王轶 《新闻世界》2011,(4):96-97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和营销模式开始获得投资商和广告主的青睐。特别是以SNS社交网站为平台,大力推进了网络广告营销的发展。广告营销在SNS中获得成功的同时,对广告的信息不对称起到了重要的消解作用。本文从网络本身性质、SNS视频营销以及SNS奠定的营销新模式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其消解能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我国社会化网络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社会化传播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刻。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研究者将SNS传播放置在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加以深入研究,试图进一步把握SNS传播的内在规律,并在理论层面为我国SNS传播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传播特征研究:基于社会化网络的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6.
王轶 《新闻世界》2011,(3):136-137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和营销模式开始获得投资商和广告主的青睐。特别是以SNS社交网站为平台,大力推进了网络广告营销的发展。广告营销在SNS中获得成功的同时,对广告的信息不对称起到了重要的消解作用。笔者从网络本身性质、SNS视频营销以及SNS奠定的营销新模式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其消解能力和作用,最后得出结...  相似文献   

17.
SNS网络社区中的亚文化传播——以豆瓣网为例进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全面进入WEB2.0时代,SNS网站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狂潮.在SNS世界中,网络不再像传统媒介那样以内容为核心,而是结成了一个个以用户生成内容和人际关系为核心的虚拟社区.这一全新的传媒环境让那些一直处于小众和尴尬境地的亚文化有了展现自我的新舞台.本文以当前最流行也最具象征资本的SNS网中的亚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以“人人网”为例看SNS社交网站的营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青  孙正好 《东南传播》2011,(9):111-11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SNS社交网站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种社交网站纷纷涌现,它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搬到网络上,使SNS社交网站成为人们自由交流、互相分享的绝佳场所,其中定位于高校学生的人人网发展格外活跃。本文以人人网为例来看SNS社交网站的盈利模式、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13,(2):60-62
2012年.我国社会化网络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社会化传播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刻。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研究者将SNS传播放置在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加以深入研究,试图进一步把握SNS传播的内在规律.并在理论层面为我国SNS传播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我国社会化网络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社会化传播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刻。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研究者将SNS传播放置在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中加以深入研究,试图进一步把握SNS传播的内在规律.并在理论层面为我国SNS传播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