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通过观察台湾各大电视台对2005年连战祖国大陆"和平之旅"的报道,发现台湾电视新闻有着比较强烈的娱乐化倾向.台湾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是台湾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受到台湾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台湾的电视媒体一味迎合受众低级、猎奇、追求原始趣味的收视心理,容易造成整个台湾媒体环境的普遍低俗化.  相似文献   

2.
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台湾媒体,在政党斗争激烈的党派纷争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政党为了赢得受众的支持,媒体和政党合谋出演了一出出"制造新闻"的"好戏"。电视媒体因其强大的影响力在政治事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对台湾媒体"制造新闻"现象的历史渊源和现状予以纵深分析,以期对台湾媒体的态势走向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两岸民间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台湾媒体如何报道涉及两岸交流的非政治事件对于理解与把握台湾媒体舆论与政治生态的共生关联有着重要意义。以"陈光标赴台捐款"这一社会事件为研究个案,尝试探索台湾蓝绿媒体的"泛政治化"机制及舆论引导是如何透过新闻框架的选择与构建来达成的。研究发现:以《自由时报》为代表的泛绿媒体主要采用政治框架(蓝绿政党冲突与两岸独统争议)来定性与归因事件,其报道取向多为负面评价;而以《联合报》为代表的泛蓝媒体尽管也未能摆脱政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泛政治化程度相对较低,倾向于以台湾阶层分化与两岸文化冲突来解释事件,反映出更善意的舆论导向。可见,台湾主流媒体的框架机制在建立两岸互信与共识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台湾媒体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月下旬,笔者随中国记协秘书长访问团赴台湾进行新闻交流访问.期间,参观、访问了台湾联合报系、"中国电视公司"、"中国广播公司"、"中央通讯社"等主要媒体,并数次与台湾新闻界人士座谈交流.台湾岛内"独特"的媒体生态环境,特别是媒体市场化运作手法和经验,给大家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经济、政治、行业自律与他律等方面分析造成台湾媒体新闻道德缺失的原因,强调媒体应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坚守自己的新闻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6.
沈惠娜 《东南传播》2012,(11):87-88
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近20年来的发展尤为迅速。无论是其媒体还是教育领域,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一股"开放"、"去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思维浪潮。可以说,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台湾媒体产业政策开放,传播系所剧增,新闻传播教育自成一景。本文就这段时期,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特色、问题试作阐述,以期对大陆的新闻传播教育有所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读图时代的大潮中,主流媒体图片一直处在社会的主导地位,拥有较多受众人群。主流媒体在选择与使用新闻图片时需要树立围绕中心,把握政策走势,服务大局,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党的中心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导向作用,也是主流媒体的独特优势。另外主流媒体要保持和增强社会新闻的权威性,在社会新闻图片报道中,必须真实、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始终保持公信力。最后主流媒体在新闻图片的选择与运用方面要杜绝"泡沫图片",提升新闻图片"阅读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大陆媒体对台湾新闻的报道现状出发,研究两岸关系发展并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尤其是"三通"终于实现之后,大陆媒体如何更好地报道台湾新闻,让新闻交流更好地服务于沟通两岸同胞的感情、增进相互了解,消除歧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台风是亚洲常见自然灾害,每年均为大陆与台湾两岸媒体共同关注的新闻议题之一。不过,由于舆论环境与新闻文化的区别,长期以来,两岸媒体的台风报道同中有异。本文以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为例,对比两岸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对同一场台风报道的异同,浅析台风报道怎样更"接地气"更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刘佳琦  刘杰 《传媒》2018,(9):54-56
随着媒介融合步伐不断加快,近几年来,多家媒体充分运用电视媒体的优势,积极吸取当代新媒体动漫传播经验,开创了电视新闻节目运用动画模拟形式的新格局,并称之为"动新闻"."动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技术驱动的新闻叙事方式,目前已被诸多媒体广泛应用.从2009年台湾《苹果日报》的"动新闻事件",到2015年新华网新版上线并引入"动新闻"模式,这一变化过程无不体现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制作与传播形式的重要变革趋势.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动新闻"出现的社会必然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融媒时代"动新闻"实践的三种模式(《苹果日报》、新华社、《新京报》模式),以此凸显"动新闻"在新闻传播及时性、真实性、新闻道德伦理、新闻版权界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年前去台湾做新闻交流,采访了"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他说台湾媒体过度意识形态化,同样一件事,有些媒体说是黑的,有些则说是白的.他海外有些朋友相隔几年后回到台湾,感觉"日子不能过啊".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历来是晚报的主打产品,它与要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一道,成为晚报新闻的"四大元老".近年来,随着新闻观念的变化,社会新闻更是各家媒体竞相追逐的"宠物".即使在同一媒体中,社会新闻也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在融入互联网思维、理解"互联网+"内涵与意义的同时,应接地气地与社会广泛接触。互联网思维强调创新性、系统性、开放性,能促使高校教师教学思维要及时更新,促使学科、专业、课程间的整合,促使教师教学的沟通与合作。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实践教学平台应开放、共享,应实现校园媒体实践与社会实习融合。校园媒体实践是社会实习的预备期,社会媒体是"真刀真枪"的生态环境,与职业发展直接挂钩。高校应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合理利用校园媒体的优势,有计划地普及、推广、完善校园媒体的运作,实现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实践教学优势互补,充分互动,形成更加完善、完整的新闻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主流媒体生态环境与竞争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仲燕 《传媒观察》2006,(10):62-64
今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江苏省海峡两岸新闻交流协会考察团赴台参观访问。在台期间,参访团主要访问了台湾最大的中国时报和联合报两大报系,访问了东森电视台,与媒体的高层进行了新闻交流和探讨。通过对台湾媒体近距离的接触,听取台湾同行的有关情况介绍,深刻感受到台湾媒体间的激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上半年,笔者作为一名新闻传播专业的交换生在台湾呆了半年。在这半年期间,笔者进入台湾媒体实习,了解了台湾媒体现状以及台湾新闻学子的实习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刘文起 《新闻实践》2003,(10):19-21
社会新闻历来是晚报的主打产品,它与要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一道,成为晚报新闻的"四大元老"。近年来,随着新闻观念的变化,社会新闻更是各家媒体竞相追逐的"宠物"。即使在同一媒体中,社会新闻也无处不在。我们温州晚报的绝大多数版面都或多或少地有社会新闻的内容,并且越来越广泛地引起受众的关注。读者调查资料表明,温州晚报社会新闻的阅读率达42.9%,居第三位,仅次于温州新闻的74.92%和国际新闻的49.5%。毫无疑义,社会新闻作为新闻富矿,成为各类媒体不可或缺的、令人注目的组成部分,撑起一方天地。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社会新闻又是高投入、高风险、多产出、难把握的"产品"。由于受西方媒体新闻观念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使一些人片面理解了社会新闻的含义,把社会新闻版办成凶杀、抢劫、色情等的"大展示",成为败坏媒体声誉、关乎媒体存亡的事故多发地段。因此,抓好社会新闻的优质生产非常重要。作为地市级晚报,可以从品牌优势、后发优势和特色优势来把握好"严选"、"精做"和"优发"三个过程。一、以晚报的品牌优势来严选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17.
叶青 《东南传播》2020,(8):44-46
台海新闻指的是经由台湾岛内媒体制作、播出的一切有关于岛内政治、民生、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的新闻。鉴于新闻与历史的同源性,一直以来这些新闻资源因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清晰地再现岛内社会生活状况的某一横断面,而成为我们探讨台海问题的重要事实依据。那么如何做好台海新闻资源的再利用?一种基于"台海新闻"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梳理、再整合,以新的视角整理出新的逻辑叙述思维的创作方式也许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本文试图以东南卫视《台湾新闻脸》节目操作为例,抛砖引玉,探究台海新闻资源的二度创作问题,以期从更大范围、更多角度行之有效地挖掘台海新闻资源,做好涉台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概念,对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来说,这是一组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受到原有机制的制约和影响。"四全媒体"的框架下,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机制亟待创新与建构:全方位、全流程关注与报道社会重大事件,实施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再造与优化,构建"全程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或新闻消费需求,打造"全息媒体";形塑传受一体化、混合型角色,强化大众参与感、体验感与社会责任感,推动"全员媒体";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和效能,实现"全效媒体"。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二代"题材新闻频发,作为对社会利益负责的媒体,我们应该有所反思。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之间往往只是一念之差,但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二代"新闻的炒作已经对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危害。媒体应该坚持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统一,坚持新闻适度策划,不炒作不煽情,同时主流媒体积极介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酝酿社会更大的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20.
李展 《东南传播》2014,(1):30-31
<正>《东南传播》学刊是福建省惟一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受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各位教师、学者的重视。欣闻学刊计划于近期诚邀两岸学者共建"海峡传播"研究专栏,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事台湾媒体研究的几位教师以及经常合作的一些台湾学者就"海峡传播"研究的今夕与未来进行了讨论,祝愿《东南传播》学刊把这一专栏办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社会价值的两岸学术交流平台,大家讨论的意见由我总结整理如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教授从促进海峡传播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提出了看法。他认为,"海峡传播"是两岸交流中最重要的项目,因为两岸隔绝几十年,最需要通过传播增进了解,建立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