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当前新闻采访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体验式采访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一些新闻记者对体验式采访的现实意识认识不够到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体验式采访的现实意义基础上,重点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体验式采访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衷芸 《声屏世界》2007,(12):61-61
满足受众需要提高新闻竞争力。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百姓对“软新闻”的需求与日俱增。因为受众普遍存在好奇和讲究情趣等心理。只有社会生活类新闻能够满足。因此.“软新闻”能够在众多的新闻中脱颖而出。新闻的竞争力增强了,媒体的竞争力也就增强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各家电视媒体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而社会生活类新闻的采访与报道主要靠什么形式?实践证明,主要靠体验式采访。体验式采访带来的软新闻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界掀起了一股体验式采访热:《新民晚报》记者深入一些辛苦行业“下生活”,并根据亲身体验,写出“体验札记”;《扬子晚报》推出一组体验式报道──《与你同行》,记者在盛夏酷暑与采访对象同吃住,共劳动,并通过记者的眼睛和感受来反映采访对象的酸甜苦辣;《羊城晚报》记者乔装‘打工仔”进入某合资企业,“体验”打工仔遭受体罚、殴打的屈辱,并写出长篇体验式报道──《来自高墙内的哭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段时期以来,体验式采访报道风靡新闻界。体验式采访的运用,给新闻报道吹来了一股求真务实的清新风气,颇得…  相似文献   

4.
蔡迎东 《新闻窗》2011,(3):30-30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去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新颖的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种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读性的采写形式──体验式采访报道,风靡新闻界,很受读者欢迎。 所谓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为了深切地理解生活,亲自去体验某一行业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报道的采访方式。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 一、体验式采访的优点 体验式采访,其实就是要求记者深入生活,这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深入生活就是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涉浅水者得鱼虾,潜深水者得蛟龙,就是对体验式采访优点的形象总结…  相似文献   

6.
近年,在报纸,刊物甚至电视上,读者,观众经常读到,看到一些记者亲临现场的采访报道,这些报道真实,自然,亲切,可读性,可视性很高,在新闻界,这种报道方式被称作“体验式报道”,体验式报道的前提条件是体验式采访,所谓体验式采访,就是记者亲自体验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新闻现场的采访方法,然后,记者把这种亲身体验的情况,过程直接写进报道的作品,就是体验式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林晨 《新闻三昧》2006,(11):49-49
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进行新闻报道时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关系到后期的新闻写作是否全面、真实、精彩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在新闻采访时不仅要注意方法、技巧,而且在采访过程还要有一股“韧”劲,一股“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劲头。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深度和高度的新闻作品。面对被采访者的拒绝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被采访者不合作的情况。这时,采访人不能因为一时的“碰壁”而放弃采访,使原定的新闻报道中途“流产”;也不能一味地胡搅蛮缠,激起被采访者的反感,使采访工作受到更大的阻碍。而是应该依…  相似文献   

8.
王坤  陈瑾 《采.写.编》2021,(11):91-92
体验式采访是记者身至、心至和情至的过程,是最大限度逼近新闻真实的过程,也是将受众带入新闻现场、带入角色、带入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式采访的新闻作品会对受众的心智产生多维度的深刻影响,从而提高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对新闻主旨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体验式”报道,就是通过记者亲身体验写出的报道。它是从目击式报道发展而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使人有一种“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的感觉,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因此,军队新闻工作者应多采写“体验式”军事新闻。一、“体验式”报道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材料,可以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纪实特点。通常来说,没有采访没有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产生新闻的过程。“体验式”报道因为是记者亲历的,从新闻的源头上讲,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记者亲眼所见或亲身参与采写的报道最接近原始材料,最符合事实真相,因为他避免了中间环节所导…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界对隐性采访这种“非常规武器”的运用颇为引人注目,并为新闻报道带来一股求实、求真的清新之风,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隐性采访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又叫微服采访。它是中外记者为获取新闻而采取的一种特殊采访手段,中外新闻史上不乏成功例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新闻改革、新闻竞争的需要,隐性采访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它的优势、缺陷及相应对策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体验式"采访概述所谓体验式采访,其实就是要求记者深入生活,深入到采访对象的生产、生活中去,调查他们的生活状况,体会他们的生活心境,这恰恰也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深入生活,就是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涉浅水者得鱼虾,潜深水者得蛟龙。对缺乏生活阅历的年轻记者而言,体验式采访是写出精彩报道的有效方法。《红河日报》2011年9月曾策划过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种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读性的新闻报道形式——体验式采访报道,风靡新闻界,深受受众喜爱。所谓体验式采访,是指主持人为了深切地理解生活,亲自去体验某一行业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报道的采访方式。体验式采访是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主持人进行新闻体验,情景交融,可以让观众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的形式多种多样,口头采访、体验式采访、视觉采访等等,都是记者常用的采访方法。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话采访已成为记者获取信息、采访的又一重要手段。电话采访因它的快捷、方便.常被人们称为“快餐式”采访。  相似文献   

14.
陈晨 《新闻传播》2012,(9):227-229
当前,新闻系统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就需要记者深入到生活第一线,对采访方法、写作构思等进行创新。"体验式采访"是一个值得倡导的方法。对于一个广播新兵,在进行体验式报道的过程中,在尝到了甜头的同时,也发现一些实践中的问题,在文章中一并阐述,以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界对隐性采访这种“非常规武器”的运用颇为引人注目:《羊城晚报》记者装“猪贩”千里“追猪”,扮“花贩”、“老板娘”夜探“卖花女”,《南方日报》记者冒充“嫖客”揭露“黄害”;《经济日报》、《长江日报》、新华社记者各自以“菜贩”身份披露蔬菜流通环节的是是非非;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一周年志庆之际组织长途汽车队纵横南北、过关闯卡,大曝遭“匪”遇“霸”的真实经历……隐性采访的运用为新闻报道带来一股求实、求真的清新之风,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 隐性采访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又叫微服采访。它是中外记者为获取新闻而采取的一种特殊采访手段。随着新闻改革、新闻竞争的需要,隐性采访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似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它的优势、缺陷及相应对策等进行总结、探讨。 一、隐性采访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6.
暗访带来的困惑 赵金:隐性采访,在学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称之为"诱导式采访"、"隐身采访",有人也称之为"体验式采访"、"暗访".叫法和界定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认同这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身份来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新闻采制方式.  相似文献   

17.
所谓体验式新闻是指记者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现场,亲自体验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采访方法,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更真实,更准确地报道事件和人  相似文献   

18.
所谓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到新闻事件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观察和了解新闻采访源,获取新闻事实的一种非常采访。  相似文献   

19.
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的《新闻采访学》,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该书第二版,作者除提高论述的科学性外,还在内容的时新性、前瞻性、操作性上下功夫。近年新闻界关注的采访方式(直面、视觉书面、体验式、电话、因特网等采访方式)、新闻策划、新闻追踪、记者招待会、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隐性采访等问题,一一进入作者的视野,成为第二版的新篇章。《新闻采访学》@刘宏  相似文献   

20.
崔平 《记者摇篮》2008,(12):48-49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这种报道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强,有可读性。而目前的体验式报道,则是在记者深入新闻现场采访的基础上,邀请部分读者一起体验,从而形成的全新的策划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