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麦兜的独唱     
一只粉红猪和关于它的琐碎故事,港产动画片《麦兜故事》不久前在法国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获“最佳动画长片大奖”。这是中国动画电影在这个相当于动画界奥斯卡的竞技场的首次“登项”;回看来时的路,独唱的麦兜猪有些寂寞却充满骄傲  相似文献   

2.
《这是爱》是麦兜系列图书面世四年后的归来之作,该书于2009年5月由接力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延续一贯童趣温情的风格,图文形式更加生动多元,无论是小小说,无论是诗,无论是久违的四格漫画,甚至是看图记单词,主角麦兜带来的全是关于“爱”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2004年以来上海媒体“麦兜”相关报道的文本分析,阐述了香港系列动画电影主人公“麦兜”在上海报道中呈现的上海特质——“小市民”的“烟火气”与“以不自觉方式反抗工业化”的“知识分子气”.本文认为,这是上海媒体对香港在本土、殖民、民族文化张力下出现身份认同危机的共鸣.以镜像论为基础,本文认为:上海媒体之所以强化这种“香港镜像”,是因为同样面临“封闭”的瓦解,希望通过“指认”香港描摹“上海想象”,以构成对“他者”——“乡土中国”的本能对抗.根据未上映的麦兜新电影相关报道,本文进一步探讨:在“麦兜”呈现出弱化地方共同体意识趋向的情况下,“上海想象”是否还能形成与民族主义主流意识不同的取向.  相似文献   

4.
1.全球化、跨媒体营销 《哈利·波特》与《指环王》系列借助电影声势,引起全球热销。《哈利·波特》更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从纽约到东京,从悉尼到香港,《哈利·波特》与《指环王》销售成为全球新闻,香港也不例外。 在华文出版市场,港台两大绘本系列:几米的城市绘本和香港土产的麦兜·麦啃系列,都推出了电影(《麦兜故事》还获得国际奖项,而以几米绘本故事也推  相似文献   

5.
爱的燃烧     
在中华文化词汇里,有一对常用的词汇,褒意的是真善美,贬意的是假恶丑。我想给真善美后面加了一个“爱”字,我以为,真善美的情感世界和理性行为,都会是以爱为基础的。大到爱祖国、爱人民,小到爱集体、爱亲友。只有充满爱的世界,才会有激情、力量。才会充满友谊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本刊荐言     
单文婷 《视听界》2010,(4):18-18
新世纪又一个十年里,我们所熟知的媒体格局也许将天翻地覆。美国《时代》周刊预测下个十年的十大思想,其中有一条是“电视拯救世界”:电视仍然是我们身边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电视革命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且,移动电视、摄像机和网络让电视的传播渠道和节目内容更加民主。  相似文献   

7.
吴光先 《大观周刊》2011,(18):148-148
班主任工作平凡而又琐碎.这一学期我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一个漫长的心路历程。其中有疲惫,有抱怨,但当看着一个个学生慢慢变得成熟而懂事,心里也充满了甜蜜。要想当好一个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关爱的心,有人说“只有当你的心中充满阳光,你才能把阳光代给别人;只有你心中充满爱,别人才会感觉到你的关爱。”  相似文献   

8.
老字号风情歇后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些人引用有关老字号的歇后语,特别是老人爱说也爱听.这些老字号歇后语,富有地方色彩,不仅充满"京味儿",而且大都有一段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9.
香港是“美食天堂”。区区弹丸之地,荟萃了东西南 北世界各民族的饮食特色。香港街头有三多:金铺多,银行多,再一个就是酒楼饭店多。处身一地,吃遍全球,这也是香港的魅力之一。“民以食为天”,香港是个城市,不种田不种菜,平民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怎么解决?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周志懿  徐颉  冉然 《传媒》2008,(11):81-83
“数字”或“大事”构成历史的骨架,“身影”和“故事”则是历史的血肉。回首30年中国传媒改革的风雨路,留在我们记忆里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或是庄严肃穆的人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身影,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故事。本期传媒人物——辽宁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姜凤羽,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爱,尤其是夫妇之爱、母女(或父女)之爱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它会成为人们活着的一个重要理由,并且是使人活得容易一些的一个重要动因。我们绝大多数人只能从观照世人的幸福中为自己继续寻找想像中的幸福世界。幸福永驻是人类共同的梦,从这一意义上说,杨绛描述的幸福生活或许就有了普遍的价值。让我们在杨绛的梦的追寻中找到我们各自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龙永仪 《新闻窗》2010,(1):94-94
曾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008年1月底至2月初,贵阳城里就真实地上演了一个个“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感人故事。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有幸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面。  相似文献   

13.
萧乾著《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二战期间,萧乾先生先作为香港《大公报》兼职特派员,后为战地记者,曾在欧洲战场逗留了七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收集了作者五十多年来所写的战地报道和回忆文章数十篇,其中包括“回顾与反思”、“现场报道”、“旧地重游”、“跑江湖采访人生”四个部分。一九八五年萧乾先生发表在《北京晚报》副刊的一组《欧战杂忆》(十篇)也被收在书中。  相似文献   

14.
憧憬一二三     
千禧年的钟声使人们对新世纪充满了憧憬. 站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回首档案现代化管理2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尽人意的遗憾.但无论如何,20年所取得的成就恐怕早已超出了当时人们最大胆的设想.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下个20年有一个较为乐观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香港波文书店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六百作家评传》中“黄庐隐”一节的“作品介绍”部分,提及她的一本所谓《爱国》的作品,并注明“此书不知出版年代及书局”。根据这一线索,笔者多方寻查,最后在北京首都图书馆觅到了这本署名为“庐隐女士编著”的中篇小说。的确,这本书上没有标明出版年代及书局,仅注“热情文艺小丛书”字样。全书共有十五个小标题,正文前有“爱座之前并序”。“序”开宗明义写道:世界是爱的世界,人类是爱的人类,假使宇宙没有了伟大的爱,一切都归消灭!”看来,这是一本宣传“人类之爱”的作品了。可是读遍全文,却令人失望。书中所宣扬的只不过是男女之肉欲性爱,是见异思迁的爱,是拈花惹柳的爱,  相似文献   

16.
周炯 《今传媒》2005,(3):49-49
很少有一个电视节目能够连续播出35年不倒并为几代人所共爱。它拓宽了新闻视野,重释了新闻本质,它的成功不仅影响着新闻本身,成为新闻业的旗帜,更成为客观公正的新闻品质的象征和时代精神的标榜。它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收视率最高的 10个节目之一,连续22年高居收视率前10名。其中5次成为美国收视率第一的电视节目。 “用好的方法讲一个好的故事”是“60分钟”节目成功的核心所在,也正是抱定了“节目观=好的故事观”,好的节目就是用好的方法讲一个好的故事,“60分钟”才得以品质优异,长盛不衰。 简单地说,…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的日子如期而至。 对她的如期而至,我和我的工作伙伴们有着一种类似“到家”的特殊感觉,以至我们也会把2001年1月1日当作一种好像“进门”的时刻——这种走向一个二十一世纪家园的亲切感,的确充满在我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我们选择了她,她也会爱我们。这一个日子,对我们有激励和自许的意义,所以,我曾这样说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好运与成功的时代标志!”我们为此而奋斗至今。 如果她是一个女郎,我要献给她的,是一本书。  相似文献   

18.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9):19-21
几年前,一篇文章《爱广州的60个理由》在网络上热传,其中有一条就是这里有以南方日报为旗舰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作为一个从业8年的南方报人,我对此深感自豪,因为能在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有卓见的党报集团工作. “除了中国人民和华南人民的利益之外,我们没有别的利益” 忆往昔,多少往事烟波里;看今朝,梧桐枝繁鸾凤舞.  相似文献   

19.
蔺瑶 《全国新书目》2008,(10):30-30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和诗意,洋溢着神秘和芬芳的气息。它以爱为起点,以勇气构筑旅程,是青少年小说的新声音。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06,(5):I0006-I0006
“走村串乡,处处总有新鲜?——”从今年5月1日起,这样一个问候让许多人关注:《李华走乡村》到底如何让我们发现“新鲜”?这是连云港电视台倾心打造的一档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内容的电视节目。随着主持人李华在农村的所见所感来“讲农民爱听的故事,聊农民关心的话题”,风格清新活泼、突出地域特色。关于农村节目的创办,农业大市连云港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李华走乡村》的前身《乡村视野》就获得过江苏省十大优秀栏目。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加贴近农民,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同时也是顺应现代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以主持人命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