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守敬(1839~1915)是我国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兼考据学者。1880年作为驻日公使何如璋的随员访日,1884年归国。在日本的四年中收购了大量中土亡佚的古籍及珍篇的日本汉籍(大部是经史及医书),并因编著刻印了《日本访书志》、《留真谱》、《古逸丛书》等不朽名著,从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名垂青古的杰出人物。笔者久慕杨守敬访书之举,杨氏的著述,早已熟知,观海堂、飞青阁等藏书也已成旧闻。然而,若对杨氏访书之经纬,成就诸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叙述日本汉方医学保存运动及其时代背景,利用中日文献记载和保留在日本的文物资料,对清公使馆成员、特别是公使馆参赞官黄遵宪与这一运动的领导者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中关于日本汉方医学记载的资料来源做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3.
中、日古籍修复方法之异同——以《重修扬州府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修复技术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唐朝随日本奈良使臣传入日本,并得到发展,调查当今两国古籍修复现状,希望通过对比使修复技术更加完善、安全。  相似文献   

4.
新闻榜     
饭村丰:中日关系紧张时期的大使更迭7月2日,日本多家媒体同时报道了日本外务省对驻外大使人事调整的消息:现任日本驻印尼大使饭村丰将接替阿南惟茂担任日本驻中国大使一职;同时,日本驻韩国大使将被调往德国出任大使,他的接替者是日本外务省负责监察的大使大岛正太郎。据报道,此任命将于8月份正式公布。在中日、韩日关系因历史教科书和靖国神社问题而处于紧张时期,日本同时更换两国大使,引起外界的关注。现任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被视为“中国通”,而他的继任者并没有中国经历,但日本舆论认为,饭村丰历任日本经济协作局长、官房长官等要职,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  相似文献   

5.
日本静嘉堂文库是日本近代以来设立的专门收藏中文古籍的图书馆,而湖州的陆氏醑宋楼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两者相距3000多公里,天各一方,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逾今已有百年历史,笔者就从两者的建立、发展、演变来--呈现中国古籍的东去之路,揭示近代史上这一次文化浩劫带给世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传/统/与/变/革——中日两国近代传播事业起源及其影响的比较分析□李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同为东亚地区很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古代,日本以中国为师,“遣唐使”扬帆西来,鉴真大师跨海东渡,留下了一段段千古佳话;在近代,日本勇于学习西方,后来居上,被...  相似文献   

7.
正法国南特外交档案中心作为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的一个分支机构,主要保存法国驻外使领馆、法国驻海外文化中心和机构以及法国驻国际组织代表的档案。其中有关中国的档案数量庞大,它们是20世纪下半叶从法国驻北京公使馆,驻上海、天津、福州、厦门、澳门、大连、汕头、沈阳领事馆及驻宁波、烟台副领事馆调回法国,并一直保存在该中心的。笔者最近查阅了法国驻津领事馆档案,发现其内容广泛,资料繁多,对于天津法租界、中国近代史、中法乃至中西关系的研究都具有  相似文献   

8.
1980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系由谭汝谦博士主编,日本学者实藤惠秀监修的一部大型的综合性目录.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往虽有千年历史,但却没有一部综合性的书目产生,该书目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的结晶.《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收录了自1883年至1978年中国译日文书约六千种,内容之丰富翔实是其他书目无可替代的.近年笔者因参与《中国古籍总目·西学部》的编辑工作,在翻检大量书目和图书中发现该书目颇有疏漏,为使其臻于完善,兹以订正和增补两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中国公众对日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喻国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过两千年密切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人民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才使两国的关系蒙上了阴影。战后,经过两国人民的长期努力,终...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二十五周年,由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主办,中国新闻社、江苏无锡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二○○三中日媒体交流论坛”于1 0月1 1~1 2日在无锡开幕,旨在促进两国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加强两国新闻交流。以促进中日两国新闻界的相互了解、增进中日两国友好合作为宗旨的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成立于1 994年,是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国媒体驻日记者为会员的法人社会团体,也是中国驻外记者唯一的同人组织。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共同社、NHK、东京新闻、北海道新闻、日中经济信息、国际广播电台等日本媒体,中国新闻社、人民…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书籍,日本保留下了大量的汉籍图书.文章对日本最早的汉籍图书目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进行了统计与整理.该书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为研究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论述了李盛铎光绪年间作为驻日公使出使日本,以及民国初年作为经济特使赴日考察的两次日本之行的访书活动;总结了李氏的访书成果;并肯定了他在中日文献交流史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中国学界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无论就其组织规模,还是研究成果都是世界各国所仅见的。但是,我国学术界对于日本的这种研究势态并不十分了解。为了充分利用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加强中日两国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一九七七年十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科学研究所第一研究室约请北京大学严绍璗同志编撰《日本的中国学家》一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书现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排,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即可出书。《日本的中国学家》一书,从一千五百余种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专  相似文献   

14.
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有着数千年文化交流的历史。汉字、汉籍、汉俗……曾源源不断地从中国大陆输往日本列岛。向日本延伸的汉文化与日本古老的本土文化相融会,共同组成了日本文明的根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汉籍成为日本文化的主体典籍,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今存世的日本各种书目文献估计,从公元285年(日应神天皇十六年),第一汉籍《论语》、《千字文》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起,至1911年辛亥革命,从中国传往日本的汉籍已多达四千余种,而1911年以后,汉籍东输日  相似文献   

15.
在中日两国摩擦不断、高层互访中断之际,被誉为“日本通”的原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出任驻日本大使,被寄望重新发挥已故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同文,因此自古以来两国文人相遇,在思想沟通、文化交流等方面不存在多大障碍.因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可以通过笔谈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在日本的各种资料,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公私资料中,保留有许多日本文人与中国文人笔谈的记录.这些笔谈记录成为今天我们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日关系史等的珍贵资料.本文介绍的冈千仞1884年访华时与上海文人的笔谈记录即属此类.[1]  相似文献   

17.
东渡扶桑求学对中国新闻学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兵 《新闻界》2005,(6):16-18
中日之间自古代起就有频繁的文化交流。大而话之,中日文化交流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唐代。日本朝廷于公元630—894年间曾先后派来遣唐使13批,每批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学僧及随员多名,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和文物知识。这是华夏文化东渡。第二次是辛亥革命前后。日本由于明治维新成功,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政治革新,经济腾飞,学术大兴。中国许多有识之士东渡扶桑,刻意效法,期待在中国实行维新改革,推进洋务运动。这次交流以日本文化西移为特征。第三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这20多年。同前两次不同的是,这20多年来中日文化交流以交互性很强为特征,中日两国的文化互相学习,扬长补短。既有许多中国学人东渡日本,学习新科技新知识,也有不少日本学者西来中囤,研究切磋。  相似文献   

18.
陈训慈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家、古籍保护专家、图书馆管理专家。抗战时期,陈训慈舍身保护古籍,抢救了大批珍贵的古籍文献。陈训慈在借鉴西方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9.
无痕 《湖北档案》2006,(8):45-47
日总领事馆发生毒酒案 1939年6月10日晚7时半,日本驻南京总领事堀公一在官邸举行盛大宴会,招待9日赶到南京的日外务省次官清水、随员三重以及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长官铃木、泽田、田中等.另外,南京伪政府行政院长梁鸿志、立法院长温宗尧、南京市长高冠吾等也应邀参加.总领事馆方面作陪的,除堀公一外,还有领事内田、副领事有久以及有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日本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介绍了中日两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实践的异同,并分析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同时指出日本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共享方面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