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1):7
正青少年阅读浅俗化敲响数字阅读警钟《中国文化报》报道: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文学阅读浅俗化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仔细看文学蓝皮书的报告会发现,文学阅读浅俗化的说法更多是针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手机阅读。阅读时间增长本是好事,但比起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价廉甚至完全免费,更容易流于浅俗。加之无论手机阅读还是文学网站,都主推网络新作,质量参差不齐,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4月分正式面世,这一从2003年起开始推出的有关中国文情的宏观考察报告,5年间已连续出版了5种。在文化环境日益复杂,文学自身不断变异的情况下,成为读者概要了解文学与文坛所必读。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杨嘉)《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4月份正式面世,这一从2003年起开始推出的有关中国文情的宏观考察报告,5年间已连续出版了5种。在文化环境日益复杂,文学自身不断变异的情况下,成为读者概要了解文学与文坛所必读。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3,(15):5
5月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被称为"文学蓝皮书"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下称《报告》),去年中国文学界最重要的事件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报告》同时发布的2012年"开卷"小说类图书畅销排行榜显示,去年的莫言热并没有改变文学作品销售的格局。排在畅销榜首的是郭敬明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  相似文献   

5.
1949年创刊的《人民文学》被誉为新中国的"国刊",担负着"主流话语"下引导全国文学创作的示范性职能。《人民文学》的编辑们既要严格贯彻构建"主流叙事"形态的编辑理念,又要兼顾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力求在作家、读者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于是,各种编辑策略层出不穷。《人民文学》、《人民文学》的编辑、《人民文学》的作家作品的命运形象地为我们勾勒出"十七年"期间作品、编辑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13,(15):23
本刊讯2012年5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发布会在京举行。《文学蓝皮书》指出,2012年的文坛,依然是在市场化、网络化、传媒化的多种因素合力推导下,不断发生着种种新的变异,文学与社会生活,文学与信息技术,文学与产业发展,既勾连密切,又互动频仍。文坛在平稳中内含变异,在变异中依流前行,已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新的  相似文献   

7.
手机阅读是中国通信运营商推出的一项重要业务,以消费文化的视角考察手机阅读对当前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对小说创作带来的影响,结论是手机阅读促成文学生态多元化和促成文学的消费性.  相似文献   

8.
郭瑞佳 《出版参考》2012,(31):37-38
台湾"文化部"10月3日颁布的最新修订的《辅助办理文学阅读推广作业要点》中,首度将独立书店纳入了辅助的范围。在政策解释中,给出的理由是为了营造良好文艺发展环境,鼓励全民阅读,并促进文学创作茁壮发展,特别将零售实体书的独立书店当做扶持对  相似文献   

9.
张炜,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被视为中国创作力最强、作品最丰富、获得荣誉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其长篇巨著《你在高原》于2010年获得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首奖等各类大奖。近日,由天舟文化天宁策划中心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携手,隆重推出张炜首部回顾文学人生的自传《游走,从少年到青年》。书中首次解读"他"时代所追逐的文学梦想,披露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点点滴滴,讲述一个以文学为梦想的青年如何成长的故事。这是一次最有深度的感情喷发,最富诗意的成长里程。张炜携梦想游走现实,定格青春年少。  相似文献   

10.
颜春龙  张意 《东南传播》2023,(2):146-148
在当前浅阅读、视觉至上、精神压力大的社会图景中,媒介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受众对高质量媒介内容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文学纪录片在众多影视中脱颖而出。“媒介即人的延伸”,文学纪录片凭借其文学特性、精神内涵以及纪录片的影像化特征在当下社会中区隔了虚拟与现实,实现了对人性的延伸。本文将主要以《文学的日常》为例,分析当前文学纪录片所处的现实社会图景、文学纪录片未来发展价值以及文学纪录片在传播空间中对人性、社会和媒介空间的延伸和导向。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3,(18):6
许民彤在《北京日报》撰文:时下有人抱怨,如今的图书市场已经被各式各样胡乱拼凑、毫无思想的"垃圾书"所充斥,阅读浅俗化大行其道。我们阅读生活中"垃圾书"泛滥的这种混乱现象,一些出版社和出版人难辞其责:出版社集体改制后,大多数都遇到了经济困难。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许多出版社纷纷降低出版门槛,有人掏钱就给出书,什么赚钱就出版什么,从而导致跟风出版盛行,于是"垃圾"图书纷纷出笼。  相似文献   

12.
王淑玲 《出版广角》2015,(10):112-114
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纸质阅读数量减少,具有"浅阅读"倾向,查阅资料也以网络渠道为主.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为经典阅读服务,避免网络对经典阅读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大学生经典阅读能力.首先,明确文学经典之功用.其次,论述在教学中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的兴趣.最后,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2,(24):23
正本刊讯(记者韩阳)8月15日,上海书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书香中国"阅读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文学写作与阅读生活茅盾文学奖得主四人谈"为主题,邀请王安忆、莫言、刘震云和毕飞宇四位茅盾文学奖得主,以及学者陈思和、主持人曹可凡,围绕当下的阅读、写作与生活等话题交流。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出席论坛并致辞。阎晓宏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对阅读论坛举办表示祝贺。他说,阅读不仅关系到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新闻出版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届论坛以"文学创作与  相似文献   

14.
未来阅读     
《青年记者》2008,(13):85-86
2004年,美国文学基金会推出了一份名为《处于风险中的阅读》的报告。无独有偶,2007年11月发布的新报告升级了这一观点:《读还是不读:一个全国性的命题》,该文将纸质读物的销售造成的纸张浪费与贫穷、卫生保健等社会问题同提,认为这些都是影响纸质读物前途的问题。几乎同时,《新闻周刊》刊发了题为《未来阅读》的封面文章,认为人们在未来丝毫不会减少阅读,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浅阅读”时代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浅阅读”带给学生的不利影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大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蔡崇达1982年生,闽南人,媒体人、作家、创业家。曾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曾写有《审判》等新闻特稿。2013年创办男装品牌"单农"。2014年12月推出首部非虚构文学作品集《皮囊》。白岩松称他为"劫匪般的文青"。(编者按)韩寒: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我不想说老蔡的文字是哪种,因为不希望读者在阅读前有个讨厌的推荐人给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文学界,幻想文学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甚至在世界文学界也是如此,但随着《星球大战》《哈利.波特》《魔戒》等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大片的火爆,幻想文学在世界的地位逐步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重视。幻想文学在现代中国一直处于文学的边缘,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专业研究课程中科幻文学研究赫然在列。但近年来,伴随着青少年巨大阅读市场的形成,幻想文学的空间也开始越来越大。尤其到了最近两年,本土的原创幻想文学开始走向更多读者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2013一、论从史出,下笔矜慎继《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与《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相继问世,罗宗强教授又穷12年之功,完成《明代文学思想史》,从而在他的中国文学思想通史的建构中矗立了一座坚实的大厦。明代文学流派纷呈,诸体兼备,而向无统摄全体的思想史。以往的文学史著,论及明代,或囿于传统,无视小说戏曲,如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或趋附政治,以所谓"人民性""阶级性"为准的,贬诗文而过崇说部戏曲,如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2):71-73
传播学专业的文学教育,既不同于传统中文系的专业教育,也不同于以《大学语文》为代表的通识教育。本文以《中国文学》课程教学为例,从教材的选择、专题化教学体系、特色教学内容的设置等三个角度手入,提出了传播学志业的文学教育应如何改革的建议。笔者认为现有的《中国文学》教材并不适宜于传播学专业,业界应积极推动特色教材建设;《中国文学》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突破传统以"文学史"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尝试专题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内容上,可设置适量的与传播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模块,以突出其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20.
推荐理由跳出局限于纯文本的审美、内容分析,着眼于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关注以传媒为中心的文学制度对文学内部结构的影响,正成为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新的学术热点。《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正是这种研究新思路的代表作。著作分为《文学期刊研究》《文学出版研究》《跨媒体传播研究》三部分,以个案的方式剖析《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当代》《收获》等名刊,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名社,影视、网络等新媒体对当代文学的塑造,充分揭示当代文学生产背后潜在的"知识/权力"结构,有助于读者更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