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毛晓静 《声屏世界》2003,(10):50-50
实践证明,频率专业化是世界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广播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在地方台专业频率迅速增长的同时,不少专业频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定位欠佳、特色不鲜明、节目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地方电台频率专业化优势的发挥,如何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地方电台频率专业化水平,已成为新时期地方广播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具体讲,随着专业化办台的深化,在频率定位上,必须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专业化与非专业化内容的关系。在频率专业化后,一方面专业化节目增多,满足了目标听众的需求,提高了频率在目标听众中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2.
越琦 《记者摇篮》2007,(7):111-111
广播频率专业化满足了广播听众多元化的需求,增加了广播的活力,提升了广播媒体的竞争力。同时,随着节目内容的调整和重新定位,必然对主持人专业化提出新的要求。那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催生了广播的频率专业化。在这一进程中,各级电台纷纷设立新闻、经济、交通、艺等专业频率,大打专业优势战略。频率专业化确实迎合了广播听众分众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播事业的整体繁荣。但频率专业化建设是否能成为解决当前广播电台生存发展问题的万能钥  相似文献   

4.
1986年,随着国内第一家经济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广播频率专业化的序幕由此拉开。广播频率专业化满足了广播听众多元化的需求,增加了广播的活力,提升了广播媒体的竞争力。那么,在广播频率专业化的情况下,节目主持人该怎样进行角色定位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节目主持人"专业化"是频率专业化对主持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广播频率专业化是广播媒体在总结广播经验,探索广播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细分广播受众与市场,使节目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贴近听众。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包括广播节目内容专业化和听众群体的专业化,但无论广播怎样的专业化,都离不开听众这个群体,离不开大众的收听需求。因此,处理好广播频率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关系更是广播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相对于专业化而言,广播频率的大众化是指广播节目内容整体编排不是针对某个受众群体而设置的,而是能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也就是受众群体的兼容性。一个合格的传媒,就要最大限度地为听众服务,广播专业化是要更好地服务听众,并不排斥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广播电台专业化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广播媒体被引用较多的词汇是"专业化"。广播频率专业化是指:"广播电台根据广播市场的内在规律和广播听众的特定需求,以一个频率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节目内容和频率风格能够比较集中的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广播听众的需求。①"专业化广播主要在城市中大行其  相似文献   

7.
刘旭 《记者摇篮》2009,(7):118-118
目前,普遍意义上的广播频率专业化是指广播电台根据广播市场的内在规律和广播听众的特定需求,以某一个频率相对固定播出内容定位划分,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层面的听众需求。广播的终端产品是节日,而节目的组织者和生产者大多是主持人,所以频率专业化趋势下就要求主持人除了具备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基本的素质外,还应在节目定位、语言风格、节目内容、经营意识等方面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陈小蓉 《视听》2016,(6):44-45
互联网蓬勃兴起,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广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播如何生存发展?广播频道的专业化成为改革的重点。随着频率专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内容专业化、对象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的理念越来越清晰。突出频率的特色定位,以分众化、地方化、精品化来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全国广播频率改革的首选。笔者结合潮州电台的实际,从"广播频率专业化""专业化频率要打造品牌节目"等方面分别阐述走专业化道路、提升品牌效应的必要性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广播改革必须在频率频道整合的基础上,重点走频率频道专业化的道路.所谓的专业化就是频道专业化、时段专业化、节目专业化和人才专业化.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广播要紧贴市场,根据受众的特点,让自己的频道设计的更加合理,使自己的频道具有特色,具有独特的风格,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或者说部分听众的需要.做到专业化就要有专业特点,传播的信息要有深度,切不可办成综合台,什么都有,什么都只是蜻蜓点水,不深不透,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听,结果是上不能包揽全局,下没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梦醒 《视听》2018,(6):94-95
广播专业化发展的今天,要提升主持人与节目的粘合度,促使主持人在专业化频率呈现独特风格,必须加速主持人的专业化转型。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专业化频率背景下的主持人专业化,希望有助于广播主持人在同质化节目的藩篱中寻求突围。  相似文献   

11.
频率专业化已经成为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各种专业广播风起云涌的背后,存在着节目形态单一、节目设置同质化的问题,专业频率不专业削弱了其影响力,阻碍了其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专业广播频率加强对听众的科学研究与分析;开门办广播,调动社会智慧参与节目设置,创新节目形态,使节目常办常新;内容为主,突出特色,以主持人为核心,打造品牌节目。一、专业不专、特色不特制约了专业广播发展所谓专业广播频率,我们可  相似文献   

12.
于灏 《记者摇篮》2009,(7):98-98
广播专业化走到今天,广播电台的频率形象已经不仅成为衡量听众与电台之间的关系,以及听众对广播节日的感受和印象,更要有对自身频率形象的包装打造,使其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间的激烈竞争,催生了广播的频率专业化。在广播频率专业化进程中,地(市)级以上各大电台纷纷设立经济、交通、音乐、少儿等专业频道或成立专门电台,大打专业优势战略。但身处广播事业最基层的县级电台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广播频率定位的细分,是因应媒介的受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市场的细分而逐步地开始形成,实行频率专业化也就是要满足受众在这些方面的要求。作为专业化频率的一种,广播新闻频率是”专门播送新闻性节目的广播频率,一般连续播出各类新闻性节目,及时报道各种突发新闻.最新动态,播发详尽.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新闻分析等。根据著名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观点,大众媒介具有环境监测.社会协调(联系)、文化传递三大功能,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之后又提出了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目前学界已有定论,提供信息,对客观现实环境进行监测是大众媒介首当其冲的重要功能。那么,作为体现广播媒介功能最重要的部分——广播新闻,有没有建成新闻频率专业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呢?现实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吴鹰  赵明 《新闻前哨》2004,(3):53-54
文艺节目在广播中占有“半壁江山”。在广播逐步走向“窄播”之际,各地的专业台(系列台)层出不穷。无一例外,文艺频率都被作为一个专业频率推向前台。文艺频率多了,听众的选择多了,媒介竞争也就更激烈了。本文将从“有效传播”的角度,阐述文艺频率适应竞争之路,以及文艺广播的发展模式。 一、何为有效传播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一条新闻并不能被所有的受众接受。新闻信息通过媒  相似文献   

16.
一、电台节目类型的规范化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广播频率专业化程度越高,听众和广告主对于节目类型可区分度的需求也越高。今天,许多电台频率自身节目类别不清,形态不明,这是因为频率的创新和发展缺少系统性思考,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7.
节目编排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简单地把每天要播出的各类节目拼接起来了事,而是根据频率定位和受众特点,在队真分析受众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节目构架的一种科学理念的体现。在广播“窄播”化时代,营销自己的目标听众群成为各专业频率在竞争中分割市场的一条准则。不同的目标听众群对广播的不同需求和喜好,决定了各专业频率不同的节目编排理念。都市广播作为近年来电台内部进行“频率专业化、管  相似文献   

18.
李月海 《中国广播》2004,(10):58-59
历经近一个世纪风雨沧桑的广播,如今正朝着专业化、本土化、个性化发展,优势与节目特色也日趋明显。从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来看,不同频率电台的节目各有其特殊性,即个性化的特点,这也是频率专业化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当广播进入专业频率市场细分的今天,“集中优势,减少资源浪费,突出广播特色,  相似文献   

19.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是一家专门从事对台广播的电台。新世纪之初,为了改进和加强对台广播宣传.下大力气重塑对台广播媒体形象,广泛专访海峡两岸一流的广播电台.学习先进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广泛运用现代广播创新成果.全方位、大幅度地推进编播改革.在对台广播创新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形成了频率专业化、节目对象化、手段多样化、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多渠道、全覆盖的对台广播宣传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广播频率专业化和节目对象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广播新闻频率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强化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关系到新闻频率自身的发展,也会对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广播新闻频率的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是当务之急,也是着眼未来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