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乾先生一生致力于英美文学的翻译事业,他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审视了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同时,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英美文学翻译中,其翻译的大量英美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中西文化交流及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认为"化境"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既不能因为语言差异而出现牵强的内容,又能完整保存原作的韵味。他的"化境"翻译思想融合中西文化之精髓,对中西方文学中的互解、互译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毕晓直 《编辑之友》2016,(3):109-112
中国近代报刊译者大量翻译西方小说,引进先进的创作理念,介绍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沟通.文章着重阐述近代报刊译者在中西思想交流、中西政治文化互通、中西文学交流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董梅 《兰台世界》2012,(16):65-66
陈季同(1851—1907),字敬如,号三乘槎客,西文名Tcheng ki-tong(Chean Ki Tong),福建侯官人。清末著名外交官、翻译家。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陈季同除了将法国文学翻译引进中国外,同时也是近代最早将中国文化用外国文字介绍给西方的先驱,被称为法国文学的导师、我国研究法国文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黄慧 《出版广角》2016,(6):39-41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严复、林纾、陈季同等闽籍翻译家是中国近现代翻译界的领先人物,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译介,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对近现代的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语言、思想史等各个角度分析总结了闽籍翻译家对近现代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因其文化传教策略和中国社会需要,开始在华展开翻译出版活动,创办了墨海书馆、广学会等一批翻译出版机构,翻译和出版了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书籍,在近代中国翻译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翻译出版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五四初期中西文化碰撞非常激烈,陈独秀充分利用《新青年》这一出版物,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译介大量外国著作,将翻译出版看作形塑中国文化主体身份的重要手段,输入西方现代文明,重塑国民精神,建构中国的新文学、新文化.陈独秀的翻译出版活动改变了晚清翻译风尚,确立了现代性翻译的基本架构,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9.
王法宁 《兰台世界》2012,(25):90-91
萧乾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知名记者,一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及西方文学的翻译工作,他向国内的读者翻译与介绍了西方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撰写了300多万字的散文、特写及翻译作品等。萧乾在对西方文学作品翻译的选择与探索上有着其独特的视角,其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就是出于对青少年及儿童作品的偏好,并且翻译这个作品也能为青少年做一些启蒙性的工作,很有现实与教育意义。因此,萧乾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在1956年出版后,就广受欢迎与热评,并在第二年重新进行了印刷。作为中国知名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学翻译在引入西方优秀文学作品、促进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西方文学翻译的质量普遍不高.接受理论为提高西方文学翻译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分析了接受理论的核心思想,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读者因素.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在他一生中不仅文学作品著作等身,其翻译活动也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值得进一步去探究梁先生对西方文学翻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在西方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选,宇文所安的《诺顿中国文选》在编选和翻译两个方面独具特色。通过互文性的文本编排及"经典作品"和"非经典作品"的调和,宇文所安构建了一幅动态的、流变的、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学图景;通过丰厚翻译、归化与异化策略的调和以及解构主义翻译理念,把中国古典作品传译给西方读者,消除了他们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误读。而诺顿出版公司的广泛影响,赞助商的大力支持和媒体的高度赞誉则又进一步推动了文选的发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在翻译领域也颇有成就.郁达夫的翻译活动以摘译、编译、译写及译评为主,由于其严格的选材标准,全译的数量并不多,包括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文论在内只有30篇左右(散见于其创作中的译诗、译文除外).他主要撰文介绍西方文学家,并积极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学习和引进西方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赵一蕊 《兰台世界》2015,(6):104-105
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中国翻译文学的翻译。他的翻译为近代中国观察世界打来了一扇窗,使得国人通过国外文学名著来了解西方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5.
只有认识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主动性、初级阶段性以及中西文化接受语境的不平衡性,才能在翻译历史观的视野下认识到目标语读者之于中国文学传播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目标语读者进行市场细分,在充分了解不同群体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旨趣的基础上,选择适切的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构建中西合璧的译者模式,融合全球文化消费视角,并构建现代的翻译作品出版营销机制,方可从根本上扭转当前中国文学外译的不利局面,从而实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出版广角》2016,(2):47-48
翻译出版是促进中国文化传播与引进西方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加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是构建良好文学输出体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翻译出版过程中,读者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翻译出版过程中读者因素的重要性,指出了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史前前 《大观周刊》2011,(29):58-58,60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在认知和审美方面各不相同,因而翻译时应十分注意。文化差异包括许多方面,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它们都对翻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中西地域文化差异角度,来阐述其对翻译的影响和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建敏 《兰台世界》2012,(28):15-16
梁实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尤其对莎士比亚作品有着翻译方面的权威,其翻译作品主要有《英国文学史》及《莎士比亚全集》等.梁实秋先生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时表现出和谐圆融的审美情操,并融合了西方古典的美学思想.另外,梁实秋的翻译实践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对话精神,尤其是其对翻译作品中文化内涵的传递,文学形式的输入及语言风格的再现等方面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翻译文学的衍生,较之自然科学翻译和社会科学翻译,可谓是姗姗来迟。尽管这是一束“迟开的玫瑰”,但其来势之迅猛,数量之空前,局面之繁荣,影响之深远,不能不叫人刮目相看。遗憾的是,曾给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功不可没的近代翻译文学,多年来却乏人对其进行系统和专门的研究,此类的专著也非常少,使这门与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比较文学史及中国翻译史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可以想见,当我们读到郭延礼先生的专著《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时…  相似文献   

20.
晚清翻译文学的空前繁荣,带动了文学理论建设。除梁启超等人的小说理论之外,一些译家在序跋、评语、随感和其他论述中,也开始注意介绍欧美小说家及其作品。但到辛亥革命时期为止,还没有一本较系统介绍西方文学的专著问世。近代翻译史上这一空白,由孙毓修的《欧美小说丛谈》填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