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娟 《现代出版》2003,(1):60-62
据相关资料显示,现在我国每年出版图书10多万种,可谓品种繁多。然而读者却依然存在买不到自己所需图书的困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本书制作出来后,要经历图书—商品—用品这样一个过程,图书进入市场后成为商品,但不一定是用品,只有被读者购买了的图书才能成为用品。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仅仅只是商品,最终能成为用品的不多,于是问题就产生了。从商品到用品需要给读者提供大量充足的信息,这样读者才有可能产生购买行为,也就是出版社、书店需要运用营销手段来宣传自己的图书。可以说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不少出版社已经…  相似文献   

2.
强化图书宣传五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出版社而言,其效益是通过发行经销者发行,读者最终购买来实现的。图书宣传的目的,即是使读者和发行经销者新华书店及集体、个体书店书摊获得信息并订购图书。我国出版业的图书宣传经过出版界同人的努力,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水平还不高,还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宣传意识要强化。出版社对出版市场化、图书商品化当然图书是特殊商品,这是问题的另一面要有充分的认识。图书没有发行,出版社无以维系其自己生存和发展;发行没有宣传,如同车而无轮,举步维艰。宣传与发行密不可分,是发行运作的必经的关键的程序。美国…  相似文献   

3.
图书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图书是一种商品,这早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商品呢?华茗先生在几年前提出:图书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编辑学刊》1994年第5期发表华茗《再论图书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一文,对这种说法与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的说法进行了清...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指具有较好的质量和一定的品位与特性,并冠以专有名称,且在市场上具有一定信誉度的特定商品。作为特殊商品的图书,其品牌也具有一般商品品牌的概念要素:有专有名称(如“布老虎丛书”),具有较好的质量,一定的品位与特性,在图书市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信誉度,能够给出版社带来效益。根据图书出版的特殊情况,图书品牌包含了如下几层意义:(1)出书特色,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外语读物。  相似文献   

5.
从市场需求看少儿科普读物出版难气象出版社陈云峰少儿科普读物的出版如何走出困境,恐怕是很多出版社都在研究的问题。一方面少儿科普读物的印数不断萎缩,另一方面要求出版优质少儿科普图书的呼声日高。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矛盾?少儿科普读物的不景气自然有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李林 《现代出版》2003,(1):35-36
经营图书出版是一种特殊商品的行业,它的服务对象包罗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各个法人和自然人。这些客户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书店和个人,他们是出版社一切活动的中心;是出版社提供知识服务,创造利润的基础与源泉。因此,在图书出版这种特殊行业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客户管理,建立完善、规范和不断创新的客户关系,对出版社而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出版社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正是客户的需求与出版社产品创新之间不断互动的结果。这种互动也正是出版社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出版社经营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图书出版的经济分析与经营策略●江建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出版有了很大发展,出版社、出书品种和好书都大大增多。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图书的印数锐减,库存积压严重,给出版社的经营带来困难。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本文拟作些探讨。一、图书出...  相似文献   

8.
图书商品特殊性琐谈福建人民出版社刘进社历经数年争论,“图书是商品”终于在出版界得到认可。这当然是件好事。不过,问题还没有结束,“图书是特殊商品”、“图书商品的特殊性”两个论题还没有从理论上彻底澄清。就前者而言,笔者同意张立同志的观点。强调“图书是特殊...  相似文献   

9.
出版产业化就是图书生产商品化。随着出版社经营机制的转换,图书的商品属性已日渐被出版从业人员所接受。但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出版从业人员在承认图书也是商品的同时,总要强调它的精神特性,认为它是特殊商品。因为,在《出版管理条例》中明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图书品牌及其形象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图书品牌的定义及对读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所谓品牌,就是生产经营者对自己生产的商品设定的名称或符号,其目的是使这种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东西加以区别。就书业而言,图书品牌则是指书业企业为识别企业图书商品,以期将本企业图书商品与同行企业的图书商品区别开来所确定的图书名称或符号。例如,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红罂粟”丛书,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的“SST学霸”等都是典型的图书品牌。从广义上讲,出版社本身也就是图书的品牌,如我国的一些知名出版社“商务”、“中华”、“三联”等本身就是知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中,出版社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怎样管理为好,是出版科研中讨论最热烈的理论问题之一。关于这个问题,我于1985年底在重庆举行的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上提出过一篇论文,题目是《试论图书的社会经济特性》(曾在1986年第1期《编辑之友》刊出),文章是这样结束的:“对于以生产商品性图书为业的出版社来说,实行企业单位、事业管理的体制可能更为恰当。既不能否认生产图书这种特殊商品的出版社是一个企业,又要使它坚持为人  相似文献   

12.
在出版界,有一些理论问题常常引起争论,例如图书是不是商品?出版社要不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出版社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等等。这些问题,与出版经济政策的制订有密切关系。(一)图书是不是商品,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有些人强调图书是精神产品,不承认它是商品。这种说法是很难站住脚的。不错,图书是精神产品(严格地讲,图书是精神产品和其物质载体的结合物),但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并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通过流通渠道,投入市场,供读者购买用来满足其精神需要的。政治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传统文化图书究竟有多大的市场?图书迎合市场和坚守品位是否矛盾?面对数字化变革,传统出版社如何转型?”这是当今出版业面对的直接问题,也间接影响着百姓的阅读生活。在第二十一届书博会上,中华书局举办的“百年再出发——中华书局文化沙龙”就这些问题向各方“问道”。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图书的特殊销售业吴迪对于西方出版社来说,编辑是基础,而销售则是出版社的命脉。一个出版社的好与坏是以销售数量的多少来衡量的。因此,如何扩大销售是出版社费尽心思考虑的问题。图书的特殊销售作为一条蹊径,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和书商去开拓。所谓图书的特...  相似文献   

15.
谈图书质量管理中的三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质量(本文特指图书编校质量)管理一直是出版社出版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处理好图书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等对于图书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也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形成图书质量全员管理的局面。一、正确处理图书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既然是商品,那么必然要具备商品的两个属性,即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的有用性。对图书来讲,如果它的质量达不到图书质量的行业标准,它就是不合格产品,它的使用价值就受到了破…  相似文献   

16.
图书商品说与出版管理■李肖敏寇志宏图书是一般商品,还是特殊商品,目前出版界尚无定论,倾向于后者的居多,理由是图书是精神产品,当然是特殊商品,所以便采用特殊的管理方法,即行政手段和计划手段。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当然正确,因为图书扮演了政治宣传、文化传播的...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促销策略图书促销即出版社或书店为了诱导购买者去购买其图书所进行的说服沟通活动。它本质上是对出版社或书店方面的实际情况、感情等等信息的传递。它通过向购买者说明所宣传的图书能够满足购买者什么样的需要,怎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购买者所能得到的满意程度等来刺激购买者的购买欲望。促销策略的有效使用,能够提高图书商品周转速度、降低库存、提高经济效益;能缓解产销矛盾,有效地减缓买书难卖书难的问题;能够充分发掘图书潜力,为社会服  相似文献   

18.
图书是思想、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的“精神粮食”。和一般商品相比,这种特殊商品的流通,更需要进行宣传。关于图书宣传的必要性,已有不少文章加以论述。本文想对出版社如何进行图书宣传工作,讲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图书宣传的对象出版社进行图书宣传,主要是面向各地书店和广大读者。面向这两个方面的宣传,是监行不悖的,往往又是交叉进行的。向书店进行宣传,争取各地书店订货、添货,是为了供应广大读者。对读者进行宣传,向读者提供出版信息,主要也是为了帮助书店实现销售。一般性的图书,出版社向读者宣传,并  相似文献   

19.
库存图书码洋的上升一般是与出版社发展的规模、速度成正比的,出版社的发展规模则与出版社每年所出的新书品种密切相关,而保证一定的出书质量和保持出版社持续发展之间是一对矛盾。可惜的是许多出版社并未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编辑、出版和发行部门之间经常就此问题互相责怪,争吵不休。  相似文献   

20.
出好书是出版社的职责所在,也是出版社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多出快出好书,我们的体会是:强化出版社的主体意识是个重要前提。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作为文化企业的出版社为发挥其文化商品——图书的特殊功能而具备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基础在于对自身的性质、地位、职责与服务对象(市场)的清醒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之上确立的出版社在图书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一家主体意识鲜明的出版社,她的出书特色与出版追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