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和公共文化建设“五大结构性”矛盾,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其制度设计根据扶贫攻坚新形势、文化建设新任务、社会治理新问题,按照坚持法治思维、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新民风建设引领、制度创新驱动的原则,充分聚焦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以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三培育”“六结合”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为目标的制度设计思想。其中,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旨在通过乡村文化建设观念变革、治理结构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乡村文化回归其发展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2.
“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建设,是省档案局根据中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省委建设“两富”浙江要求提出的一项文化为民工程,也是我省档案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全省首批35个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市天台县的九遮村和玉环县的东西村名列其中。椒江区的海明村、黄岩区的繁荣村、路桥区的金大田村、临海市的岭根村和仙居县的姚岸村入选台州市首批“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名单。通过“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建设,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实现农民“文化梦”,是档案人的职责所在。结合台州实践,我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承。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是促进乡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文章提出公共图书馆赋能乡村“复兴少年宫”的观点,并从“聚合全要素,健全阵地机能”“打造全场景,丰富阵地技能”“贯通全周期,提升阵地潜能”三个层次,分析研究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公共图书馆乡村未成年人阵地服务的空间及效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好用户思维、治理思维、产品思维,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内容、关系与服务为抓手,强化“智能+政务+商务+服务”,才能形成“一个平台、多方汇集、共同推进”的社会善治新局面,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重视作为乡村软实力的乡村文化建设,塑造独特的品牌文化对乡村文化延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浙江省乡村振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竹笛之乡”文化品牌在品牌功能、品牌内涵、品牌的VI建设等方面的要点,研究杭州中泰竹笛文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同时在调查探讨的基础上,研究“竹笛之乡”文化品牌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起源于1950年代的安康“新民歌剧”是在汲取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和西方歌剧元素而形成的地方剧种。经过经济社会转型期近30年沉寂之后,新民歌剧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康示范区创建的推动下,成为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乡村社会教育、凝聚乡村脱贫攻坚精神动力的积极力量。其从“遗留”到“传承”的艺术创新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星 《中国出版》2023,(18):36-41
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需要多元建设主体的协同参与。县级融媒体作为建设主体之一,以技术嵌入、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文化嵌入为主要路径,嵌入数字乡村的技术空间、治理空间、交往空间与意义空间,契合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应通过思维增能、专业增能及价值增能等方式,提高嵌入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数字乡村善治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连接了国家行政逻辑与乡村自治逻辑,具有超越单一逻辑的比较优势。对“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推广项目进行案例研究,发现政府通过培育“项目型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促进政府与村民的信息沟通、提升服务效率、促进服务创新。不同于传统乡绅与内生性新乡贤,“项目型乡贤”是由政府主导、动用行政手段动员、培育、吸纳而来,以完成项目治理任务的治理策略,带有“做乡贤”“常人治村”的特征。“项目型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一种动员式参与,地方政府应该采取制度化、持续化的方式开展新乡贤工作,增强新乡贤的公共性、治理能力与治理意愿。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自组织”特性的乡村文化“再生产”过程。然而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变迁以及城市化、现代化的多重“挤压”下,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自组织”能力也日渐式微。“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就是要通过主动干预,建构起乡村文化“再生产”的新秩序,推动乡村文化繁荣与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无疑是介入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的重要“他组织”力量,为乡村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重构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提供了路径探索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自治”“自适”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曾经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客观条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亟待完成现代性构建。文章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从现代乡村文化场域构建、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重塑3个维度探讨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问题,认为要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底色和“自然”“自治”“自适”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时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党媒融合转型需要“思维再造”,本文通过分析媒体融合的趋势和挑战,阐述思维再造在党媒转型中的重要性。文章探讨了用户思维、数据思维、产品思维和平台思维的树立,并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组织架构调整三个方面分析了实现思维再造的路径。研究表明,思维再造有助于提高党媒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陆应坤 《大观周刊》2010,(46):13-14
党的十七届四,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此为依据,作者从建设什么样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如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追问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问题,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有序,读之使人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3.
周红莉 《编辑之友》2023,(10):94-1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下沉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农村网民试图穿透流量陷阱,冲破污名化的身体审美扭曲状态,尽力摒除文化工业对其身体所施加的“暴力”,凸显身体的自然之美。从个体故事、家庭关系和乡村空间这三重面向展开了新的身体叙事,日常生活中劳作的身体慢慢觉醒,并与乡村内生发展之间产生奇妙的转化关系,从而使乡村形象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达到乡村记忆传承和文化价值共通的双重旨归。因此,探索乡村网民新的身体叙事和展演经验,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契机,有力驳斥乡村身体叙事正在消解乡村社会文化秩序这一刻板认知。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免不了要追问,"刺猬"是我们的农民挣脱封建伦理迈向现代社会所要的结果吗?很显然不是。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本应造就的乃是现代人。不解决这个问题,乡村社会中的道德、信仰问题便不能得到解决。桥村有道:转型乡村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谭同学,三联书店,2010夏村社会:中国江南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萧楼,  相似文献   

15.
孔玲玲 《新闻世界》2013,(6):F0002-F0002
去年以来,肥东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好乡村”乡风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暨“挖掘一段村史,提炼一句村训,确定一幅村微,编写一首村诗。打造一条长廊,建设一块广场,搭建一方舞台,成立一支队伍,创作一批作品,推出一群好人。”以村落文化为依托,筑起了“美好乡村”建设的精神家园。在实施过程中,肥东努力做到五个“着力”,提升“美好乡村”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韩雯雯  张琳 《视听》2024,(1):126-129
“三农”短视频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以农业生产、文化生产、原生态风景、农村生活为主要拍摄内容,展现质朴真实的乡村环境与中国乡土文化变迁的短视频类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三农”短视频成为推动乡村群体进入大众文化场域的重要媒介,借助“三农”短视频,中国乡村民间生活的可见性被激活。在自媒体环境下,“三农”短视频创作者主动探寻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契合的审美表达,以乡村为文化场域,积极参与到城乡空间释义和大众话语赋意的媒介嬗变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成了从“土味文化”狂欢到新时代“新农人”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7.
当下传播学视野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研究可分为三类:“问题-对策”型、理论阐释和建构型、“范式-反思”型。本文在“元传播”理论的启示下提出“从内生性视角到传播赋权”的建设思路,主要探究乡村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乡村文化研究的“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部门,在意识形态和知识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先锋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前提和知识基础。文章以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图书馆为例,基于建设美好乡村、共建美好家园的诉求,结合“互联网+”技术手段研究阅读推广策略的制定、优化和迭代,不仅对文化传播推广服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推广普及策略,使图书馆在本地阅读和知识传播服务上更具执行力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县级融媒体人要有立体思维,具备不同维度的能力,能谋划、能做事、能创新、能链接、能整合、能发展,要在“塑能”和“赋能”上双向发力。向社会赋能、向群众赋能,“双向奔赴”正成为趋势,大众传播一定要建设具有众筹思维的“朋友圈”,持续拓展“群众资源”,做大“众筹力量”。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乡村文化传播研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通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这标志着乡村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时代乡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乡村文化传播研究可以为探寻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性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