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片新闻     
由《中国档案报》社主办、深圳市档案局协办的“档案人摄影大赛”经过大赛评委会的认真评选,获奖作品近日揭晓,《中国档案报》社特约记者、重钢集团公司档案处专职摄影作者郑玉明的摄影作品《农家小院》获得“风光无限”类优秀奖。  相似文献   

2.
《新上海档案》2006,(1):3-3
由《新上海档案》杂志主办的2005年上海市十大档案新闻评选揭晓。现公布如下: 1、新修订的《上海市档案条例》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2月23日,市档案局、市司法局、市法制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上海市档案条例》。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于9月28日颁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上海市档案条例)推动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3.
由《上海档案》杂志主办的2010年上海十大档案新闻评选揭晓。现公布如下: 1、2010年3月,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揭晓,《档案春秋》榜上有名,成为上海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历史人文期刊。11月,《档案春秋》又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期刊提名奖,向全市1600所中小学推荐。  相似文献   

4.
《浙江档案》2004,(11):1-1
这次优秀档案编研成果评选,业务指导处特别是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作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汇报形式也有所创新,提高了评选工作的效率,值得肯定。但今年的参评成果和往年相比,总体编研水平有所下降,成果质量不尽人意。上次评选中出现了如《绍兴古桥》、《中国电器之都》等不少既有文化品味、又为现实工作服务的优秀作品,此次虽有如《浙江大学百年发展史(1897-1949)、浙江大学校园风貌》等好的成果,但质量普遍不高,参评数量也明显比上届少。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为此,对编研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12日,中国档案学会在中国档案教育网发布公告:经2008年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档案学优秀成果评选揭晓。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徐州作家张长生专著《独步古彭》榜上有名,荣获中国档案学第六次优秀成果史料汇编类三等奖。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档案》杂志主办的2008年上海市十大档案新闻评选揭晓。现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7.
围绕“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他们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  相似文献   

8.
《云南档案》2005,(6):13-13
《中国档案报》唐文君、周元库报道:以前,企业将职工档案丢失损毁,再给予补办重建,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在哈尔滨市,如果企业将职工个人档案因保管不当丢失或损毁的,可以补办。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后的档案与原档案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是最近哈尔滨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哈尔滨市企业职工档案丢失损毁补办认定办法》中明确规定的。《办法》规定企业职工档案中的下列材料丢失、损毁可以申请办理补办认定手续:一、招收、分配和安置材料;  相似文献   

9.
《新上海档案》2005,(12):26
谢晓青在《中国档案》2005年第11期上撰文对我国私人档案的监管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对私人档案实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从档案调查了解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以确保对私人档案的存放状况进行充分了解;收集方面,基本没有措施的规定;保管方面,我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妥善保管”私人档案,其本身没有明确标准,要求“认真保管”私人档案,却没有提出有力的保证措施予以保障,对违反其禁止性以及没有履行其义务者没有相应的制裁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根据《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的规定,经2008年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并报经常务理事审议通过,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档案学优秀成果共评选出获奖项目207项。现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11.
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特别是向各级各类档案馆移交档案,是我国档案事业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也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档案馆的接收范围和接收时间。  相似文献   

12.
议档案著录标准化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档案献工作的标准化已经成为当今档案献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促进档案献工作的管理现代化和网络化,我国最早制定了《献录总则》(GB3792.1),于1985年5月又颁布了《档案录规则》(GB3792.4),随后又制定了《中国档案主题词表》、《中国档案分类法》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教育档案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基本目的,做好教育的开发利用,首要的是做好教育档案的分类,为使这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国家教委组织编制了《中国档案分类法-教育档案分类表》和《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等规范,在指导教育档案管理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审计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基本准则》有关规定,审计署颁发了《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一年来,我们通过抓档案准则的实施,抓审计档案质量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审计执法规范工作,全体干部的审计质量意识和审计档案意识大大增强,审计执法水平明显提高。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小鱼 《中国档案》2005,(6):69-69
2005年开始以来,包括《中国档案》杂志在内的档案刊物接连刊发了关于研究“档案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例如,2005年第2期的《中国档案》即刊发了署名管先海的《走出档案学研究的误区》的文章。综观这些文章,对当前档案学研究比较多的指责是:档案学研究脱离实际,既没有涉及当前档案工作的实际,又缺乏实际工作者的参与认同,处于自说自话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经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组评选,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和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多元性的象征,是具有国家级别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遗产。受自然环境变迁与现代工业文明冲击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正面临着老化、遗失、难以识读等诸多问题,保护工作目前进展仍很缓慢。本文在界定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统计分析,对我国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总结保护过程中现存问题,最后从国家层面和珍贵少数民族文献遗产收藏机构层面,对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需求进行总结:国家层面的需求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保护管理组织;收藏机构层面的需求包括入选《名录》后的保护、收藏机构协作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旨在推动珍贵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最近,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在昆明举行,会议发布了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档案学优秀成果评选公告,对获奖成果予以表彰。常熟市档案馆报送的四项成果全部获奖,其中《常熟老报刊》在档案文献史料汇编类6个一等奖中名列第二,《江苏省常熟县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译著)和《常熟乡镇旧志集成》获三等奖;《常熟市档案馆指南》获档案学著作类4个二等奖中名列第一,获奖等次和数量均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相似文献   

18.
传统档案利用率概念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档案利用率是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中常用的普通概念,它在实践和理论上有重要意义。但是档案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这是一个应该形成共识的课题。一、对档案利用率的两种认识档案界对档案利用率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在一定时间内,例如,陈永生教授所著《档案工作效益论》持这种认识,何嘉荪教授主编的高校教材《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陈作明教授主编的高校教材《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也持这种认识,特别是吴建华著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策略研究》,对利用率公式中的利用数量作了详细的解释:“利用数量,这是反映档案部门被利用过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档案》2006,(6):66-66
《中国档案》杂志2006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武汉市档案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公众眼中的(档案法)》后,引起了我局的高度重视,立即发文到全市档案部门组织学习讨论,现将学习讨论的基本情况报告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细读《中国档案》2005年第5期《“泛档案”现象析》和2006年第1期《由档案“悖论说”谈起》两文,笔者针对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馆“XX珍贵档案在XX档案馆被发现”这一问题,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刘耿生教授主编的《档案真伪论》一书,对档案内外形鉴辨方法的核心内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