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宋婷婷 《新闻传播》2012,(2):88-89,91
作为人物通讯的一个重要品种,群像式人物通讯在近年来的重大事件报道中常被使用,也涌现出不少佳作。群像式人物通讯在写作中经常面临一个矛盾,即文章篇幅的相对有限与人物群像的极其丰富。为此,记者除了要抓准报道时机外,还需凝炼主题、精选素材,同时在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上多花功夫,从而实现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生动全面地表现人物群像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它是一种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在报道人、事的基础上着眼于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分析。人物通讯则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往往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典型事例或情节,新闻工作者大量地挖掘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  相似文献   

3.
陈克锋 《青年记者》2006,(16):69-69
在新闻写作中,人物通讯写作,其分量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如何写好人物,如何常写常新,走出写作的误区,是每个记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课题。笔从事人物通讯写作数载,并于2005年出版了人物通讯集《母亲山》,总结出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4.
在通讯中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了要有典型的骨干事例之外,还要运用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情节与细节。俗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精彩的情与细节有无穷的魅力,使新闻作品产生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一、情节与细节在通讯中的地位和作情节是通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通讯、事件通讯中尤为常见。著名记者柏生在谈论通讯采写时说:“通讯与新闻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通讯中有情节,是它有别于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人物通讯里,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可能把…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物通讯的写作(下) 其三,人物的思想往往是通过人物具有特征性的行动来表现。在写作时,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着意描绘,才会把报道的人物写深写“活”。如果一篇人物通讯,只是作者介绍报道的人物如何了不起,或者是用几个事例说明他有这个优点那个成绩,读起来定会乏味,更无法打动读者。有位老记者谈起人物通讯的写作说过这样的话,一篇通讯就是名字加例子——某某某工作不怕困难,举一个例子;某某某关心群众生活,再举一个例子。这  相似文献   

6.
石勇 《新闻前哨》2004,(9):45-45
写人物通讯,细节描写必不可少。如果说生动的事例和典型的环境是人物通讯的主体和骨干,那么精彩的细节就是镶嵌于其上的一颗颗闪光的珍珠。生动、精彩的细节,往往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巫莹 《青年记者》2008,(8):79-80
人物通讯和以人物为写作对象的,己叙文(文中简称人物记叙文)都是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的记叙性文体,两者有诸多共同点,如都是以现实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都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都强调细节制胜、都强调文章有感染力等。但是,两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搜集素材的方式、情感表达、作者的角色以及写作时机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物通讯这种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8.
巫莹 《青年记者》2008,(12):79-80
人物通讯和以人物为写作对象的记叙文(文中简称人物记叙文)都是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的记叙性文体,两者有诸多共同点,如都是以现实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都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都强调细节制胜,都强调文章有感染力等.但是,两者在选取写作对象,搜集素材的方式、情感表达,作者的角色以及写作时机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弄清楚这些区别,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物通讯这种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9.
人物通讯是十分重要的写作形式,把人物写好了,能够起到非常感人的效果,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因此,我们的报刊始终重视宣传先进人物,注意采写好、报道好先进人物的人物通讯,记者、通讯员要把宣传好先进人物、写好先进人物,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工作。(一)以往对写好人物通讯,新闻院校的教授曾经强调要写出人物的三个矛盾,即人物与自然的矛盾、特定人物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思想上的矛盾。那么,在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今天,笔者认为人物通讯写作有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选好典型。新时期的人物要…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载体众多,人物通讯则为其中的一种.文笔较佳的人物通讯不仅能够加深读者印象,还能够弘扬正气,激发社会正能量.本文首先对何为人物通讯进行简单介绍,接着就人物通讯中的采访与写作过程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新闻工作者提升人物通讯方面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人物通讯中,“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正确地把握和表现它,对于搞好人物通讯,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何为人物通讯的根所谓人物通讯的根,就是作者在采写过程中,对被报道人物思想行为的心理依据的把握和表达。形象地说,如果把一件人物通讯作品比作一棵树,作品中对所报道人物“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方面的表述,相当于树的枝干的话,那么对“为什么这样做”方面的把握和表述,则相当于树的根。根据作者对人物根的处理方式,可将根分为“明根”和“潜根”。所谓“明  相似文献   

12.
郭建义 《记者摇篮》2004,(11):14-14
通讯写作的要求要比消息写作的要求高一些。因为通讯员不仅要准确地记述事实,还要有一定的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讯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要有提炼主题、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特别是主题的提炼,对于通讯员来说,更显得重要,因为通讯的写作一般要求符合宣传的主旋律,并非发现人物或事情较为重大就可以写成通讯见报的。然而,从通讯员的来稿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是主题确定太大,刻意要跟“形势”,不注意提炼自己所写的人物或事实的特色,模仿已经发表的大通讯结构的现象较多。其次是对于事实的描述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喧宾夺主的情况也较多,这与通讯员缺乏新闻写作的功底有关。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事件或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一篇好的通讯能够反映时代的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给人以理性的深层次上的思索。一篇好的通讯能够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化手段去表现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正是由于通讯的写作比其它新闻体裁更为复杂,所以,通讯写作的思维形式也应别具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它展现了各种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乃至普通百姓的风采,弘扬了社会正气,拉近了媒体与读者的距离,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本文提出了人物通讯写作中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并结合实例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5.
要把消息、通讯写得引人、耐读.不仅是个新闻和写作理论问题.更是个采写实践问题。多年的记生涯使我深深感到:注重典型事例的选择.是提高消息、通讯可读性的重要一环。本试图就典型事例的选择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6.
王宁 《新闻窗》2006,(6):21-21
三、人物塑造与视觉新闻写作 当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编织新闻材料,使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之后。《黔草肥黔羊》成功地进入了故事的中心,把读者带到了现场。阅读这篇通讯,我们好像亲身来到晴隆县的山间,目睹“天空飘洒太阳雨,草摇羊跃人吆喝”的动人场景,和那些质朴勤劳的农民兄弟们面对面地交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行业格局的变化,给传统纸媒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纸媒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流地位,借力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报纸通讯写作技巧创新是有效举措之一。本文通过对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写作如何创新进行深入分析,为党报在融合背景下进一步做好通讯报道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丁莉 《视听界》2000,(2):36-3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对某一人物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采访和介绍。它和一般意义上的人物通讯有较多的共同点,但它比起新闻来能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写作上较通讯更为灵活、自由,因此近年来受到各类报刊的重视,同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在长期的采编实践中,如何针对广播电视报的特点采写人物专访,我的体会是: 一、专访要“专”自1983年开始,江苏广播电视报开辟“本报专访”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主张把通讯写短,并提出人物通讯最好只写其生平的一个最具特色的事例,所举的例证是《史记》中的曹沫传。但有的同志说,《史记》里那样写可以,报纸上那样写不行,只写一个事例太干瘪。撑不起来。我仍然坚持人物通讯“只写一例或数例”的主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物通讯的写作(上)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为內容的一种报道,也是通讯体裁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写作。它同人物消息写作的区别,主要是用较详尽而形象的文字,描述人物的活动及其事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从而使读者受到感染或启迪。从报道的内容来说,人物通讯可分为个体人物通讯和集体人物通讯。所谓个体人物通讯,即报道一个典型人物的事迹。比如,穆青等同志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见《中国优秀通讯选》(下)211页],集中写焦裕禄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后,带领全县人民为改变这个灾害连年的贫困地区面貌而奋斗到最后一息的感人事迹,反映出一个优秀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