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荆婵 《新闻传播》2009,(8):69-69
社会新闻是与受众心理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正是因为这样,受众心理对社会新闻的影响才显得举足轻重。受众的思想、情绪、喜好等.都是社会新闻所要及时把握的。也只有及时地抓住受众的心理和满足受众的需求,社会新闻才能继续得以发展以及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2.
新闻可用性是指新闻能够满足受众、社会的某种需要,是对受众、对社会的适用和影响程度。新闻可用性是新闻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它包含在新闻事实之中, 是客观存在的。新闻可用性有大有小。新闻可用性与新闻价值是相联系的,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唐宋 《新闻与写作》2004,(7):10-11,17
遵循经济规律是实现财经新闻社会价值的要求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价值的简要表述,主要体现为新闻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从严格含义上看,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显然,研究新闻价值就得从剖析新闻与受众及社会关系入手,从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去考察。当新闻通过媒介传播出去,满足了受众和社会的共同需要时便产生圆满的价值效益,或者说实现了新闻报道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秦超 《军事记者》2008,(8):42-44
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引起受众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军事新闻传播价值观的中心是受众,其传播的全过程都是把着眼于受众这一客体当作挖掘军事新闻价值、实现军事新闻价值的立脚点,选择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传播的军事新闻越被受众欢迎,社会反响越强烈,  相似文献   

5.
受众心理:社会新闻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播电台播出的大量新闻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有力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耳朵”,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的一定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浅谈社会新闻的弊端和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新闻知识》2004,(3):27-28
伴随着近十年来第三次电视革命的到来和各地都市报、晚报的风起云涌,民生新闻成为当前新闻传媒的热点,身价暴涨,俗称“8小时以外新闻”的社会新闻,作为和受众联系最为密切、关注受众最关心问题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种种信息需求和参与社会关注社会的愿望。但同时在这股热潮的袭击之下,  相似文献   

7.
周文 《新闻界》2006,(5):78-79
一、军事新闻传播以及选择该研究对象的目的军事新闻传播就是将事件(军事新闻)经媒体传播给受众的过程,传播过程的起点是满足受众的需要,终点是军事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军事新闻传播价值观的中心是受众,其传播的全过程都是把着眼于受众这一客体当作挖掘军事新闻价值、实现军事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新闻策展人这一新概念展开论述。从传播科技发展的角度看,新媒体的发展要符合其结构限定性。从受众角度看,新媒体时代媒体从业者需要与社会文化性受众进行更加主动积极的互动交流,而受众的信息需求之长尾效应,则催生信息群落生境,因此需要新闻策展人。所谓的新闻策展人,主要从事新闻信息有意义指向的搜寻、汇集、呈现,并与社会文化性受众进行有效互动等,属于社会意义建构领域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9.
对新闻策划的理解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这个概念提出来还没有几年,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新闻为什么要策划呢?这是因为新闻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为了向受众全面的展示新闻中的各种关系,给受众一种全景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新闻场景,对新闻采访过程作策划(战略性规划)显得尤  相似文献   

10.
浅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潇 《新闻世界》2011,(6):133-134
民生新闻及公共新闻,因其"受众本位"核心,一直深受公众认可,而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延展,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入手,解析新闻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的软与硬。本文认为,硬新闻是指宣传意图比较明显,采用直白的方式进行宣教的政治化了的报道,受众处于冷接受状态。硬新闻主要包括时政新闻、会议新闻、经济新闻。软新闻是指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宣教的泛政治化的报道,受众处于热接受状态。软新闻主要有社会新闻、文体新闻、政法新闻等。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项有力的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容易获得独家头条,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一定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辨析“受众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意识作为一种传者意识,是新闻传播工作者头脑中有关受众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心理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是传者为着心目中“隐含的受众”的需求而进行传播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传者从受众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关注新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新闻改革以来,受众逐渐被看做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其地位不断突出、彰显,由此派生出的受众本位意识也在新闻从业者中建立。受众本位意识的凸显,的确加快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14.
受众接受: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力  何卫东 《新闻界》2004,(2):32-33
新闻价值实现是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这种价值要素对社会需要的最终满足,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新闻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要素;其二,新闻信息的价值要素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三,新闻信息对社会的满足,关键在必须获得新闻受众的价值认可,即受众接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总是把新闻价值实现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首要目标,并把这一目标的落实细化到各个传播环节。然而我们知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环节(包括记者采访、编辑制作、物媒传播等子环节),只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前流程”,继其后的还有一个以新闻信息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受众接受”环节,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后流程”。传播环节和受众接受环节的合力作用共同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今天.传播环节作为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维度的作用已经受到传播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受众接受环节,人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众接受,是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它贯穿于整个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受众接受程度在最大的意义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5.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不少同仁一直探讨的话题。我们认为,于社会新闻的角度来采写经济报道,是写活经济新闻的—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我们知道,社会新闻一般是关于社会风气、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以及各种奇闻趣事的报道。这类新闻通常具有的趣味性、接近性、人情味、新奇性等特点,有较强的可读性,更容易赢得受众。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生活的观照和社会的折射,是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启蒙,更是舆情的反映和受众的再造。深入社会生活、触及社会问题、揭露社会矛盾,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以便给民众展示美好生活理想的新闻工作者、以及新闻作品和广大的新闻受众,三者组成了一个螺旋向上、循环往复、开放多变的系统与圆圈。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新闻信息,并迅速发掘出能令受众为之心动的兴奋点,是广大记者非常头痛的问题。所谓新闻的兴奋点,是指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能给编辑、记者以采写冲动的新闻事实。 常言道,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寻找新闻的思维方式同样也决定着记者能否迅速找到新闻,能否找到新闻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18.
王先荣 《新闻采编》2007,(1):36-37,35
新闻活动已成为现实社会最普遍的一种活动。新闻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新闻控制主体、新闻受众三种力量共同作用,完成新闻传播过程。从理论上说,新闻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交往的各极主体应该是平等的。但综观中外新闻活动的历史,新闻活动的主体并不处于真正平等状态,新闻工作者或屈从于政治权力,或屈从于资本,或迎合受众,一直生存在权力、资本、受众争斗的夹缝中。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认为新闻是“易碎品”而将其随意“粗制”,许多新闻稿件也因为是“粗制品”而成为“易碎品”。而事实上,作为记录历史的新闻作品,不能以其受众关注度的易移而抹去对“精品”的追求。新闻精品所产生的新闻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能穿透历史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甚至社会的走向,成为历史的标记和刻痕。军事新闻呼唤精品,这是时代的需要、受众的期盼,也是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系。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介的受众观体现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新闻意识。我国媒介受众观的流变过程大概可以分为指导受众、接近受众两个阶段。而在当前,追随受众的新闻意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新闻意识的流变与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并反映出了社会文化体系由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占主要地位向大众文化占主导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