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能想到,由于舆论差错而引发了两件历史性的大事:诺贝尔决定设立和平奖和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甘油炸药成名后的那一年,他的哥哥死了。当时的报纸在发讣告的时候不知怎么搞混了,把他哥哥的讣告发成是诺贝尔本人逝世的讣告。讣告里提到他曾发明了一种战争用的东西,导致大量的死亡和破坏。看完这则讣告,诺贝尔心里难受极了。本来,他发明甘油炸药的动机是用于开发矿山,征服自然,造福人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的自传 诺贝尔成名以后,他的哥哥卢德卫要他写自传,他先是不肯从命,后已,只好写道:  相似文献   

3.
1904年,德国人亚特·科恩(Artur Korn1870—1945)发明了电报图片传真技术,他在慕尼黑和柏林之间做了第一次试验。1907年法国物理学家埃都阿德·莫林(Edouard Mou-lin 1876—1963)改进了电报传真技术。同年英国电气工程师约翰·安布罗斯·弗来明(John Ambrose Fleming 1849—1945)发明了二极管。 1906年,美国电气工程师李·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 1873—1961)发明了三极管,这对无线电放大技术发展来说是决定性的一步。几乎同时,澳大利亚电气工程师罗伯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后不久,一位名叫威廉·卡尔勒的英国人去距上海市区约40公里的松江县城旅行,在城内玉皇阁北,他发现有座荒芜的墓地,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常胜军”头目华尔墓。卡尔勒在《中国拾零》(ChineseChips)一书中记载了他的所见所闻: 华尔“是个美国公民,后来组织了‘常胜军’。他的全名叫佛瑞德里克·华尔(Frederick G.Ward),来自美利坚合众国马萨诸塞州的赛伦城(Salem)。曾与太平  相似文献   

5.
英国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公司于1996年10月出版了《忧伤与原因:约瑟夫·布罗德斯克文集》(On Grief and Reason:Essays by Joseph Brodsky)一书。布罗德斯克是英国著名诗人,他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布罗德斯克在这本新出版的文集中,谈到读书问题,其中有很精辟的见解。他说,读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育人的良好情操,因而应读好书,可是对作家说来,不能只读好书,因为他要写文章、写书,在写作前必须与读好书的同时,也阅读糟粕的东西,以去粗取精。布罗德斯克接着说,人的一生,时间有限,即便是好书,也只能有选择地读,不能为读而读,要有所获。在这方  相似文献   

6.
5.忏悔 星期六(23日)凌晨4点之后,罗伯特·F·肯尼迪看了他哥哥最后一眼,但他几乎已分辩不出他的本来面目了。 “他看上去根本不象约翰”。R·F肯尼迪后来回忆说。他要求将灵柩庄严地安置在  相似文献   

7.
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84年。当时,一位名叫保罗·尼普克的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机械性的扫描图盘,可以用于有线传递图像。这种图盘有若干小洞,当圆盘转动时,被扫描的图像置于圆盘之前。信号随着圆盘转动从洞眼里出来,看似画面在动。但他的发明要求很强的灯光照明设备,而且无法与声音同步。 1923年,一位美国的俄国移民乌拉德米尔·斯瓦里奇发明了一种扫描电子管,他称之为光电摄像管。靠这一发明,他可以把一张图画在纽约和费城之间传递。在1928年,纽约州斯克奈塔地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上回讲到,詹姆斯·富兰克林创办了赫赫有名的叛逆者号《新英格兰报》这回我们要讲他的弟弟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新闻史上另一位著名人物。谋求自立离弃兄长本杰明·富兰克林既是詹姆斯的亲弟弟,又是他的契约学徒工,从13岁起就在哥哥的印刷所里学排字、印刷。1722年8月詹姆斯创刊《新英格兰报》后,他还要当投递员,负责把报纸送到各个订户家里。尽管工作很忙,但本杰明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他利用工余,阅读了大最书藉,尤其喜爱英国著名作家艾迪生在《旁观者》报上发表的作品,并模仿他写随笔文章的风格,自己进行写作实践,当时年仅十六岁的本杰明,瞒着哥哥,以“沉默行善”的笔名,偷偷地给《新英格兰报》投稿,因文章写得很好。他哥哥以为是出自名人之手,不敢  相似文献   

9.
五、印刷术的发明1.早期印刷术在印刷所中用金属活字印刷书籍,按传统说法,应当归功于约翰·谷腾堡的发明。谷腾堡是德国美国兹人,早在1439年就开始着手这项试验。当然,目前现存的印刷物还不能证明这项发明确实是由谷腾堡完成的。藏于马扎林图书馆的《四十二行圣经》的加红字标题印刷的复本,曾被认为是谷腾堡所印刷。现在.为数众多的文献学家则提出,这一完成于1456年的印刷物是由约翰·福斯特和彼得·斯考发印刷而成的。进一步的研究很富有戏剧性,皮尔彭特·摩根图书馆曾用一部《圣经》复本换来了一部弥撒书,很有可能这部《永恒弥撒书》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新闻界有这样一对传奇的兄弟:波尼·卡博和马文·卡博。波尼是哥哥,50年代和60年代初,曾任《纽约时报》驻印度尼亚西记者,并跟随科学家探险队去南极采访。越战爆发后,他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他把妻子安置在香港,妻子在香港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而他却奔波...  相似文献   

11.
健康·新知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佛朗西斯·克里克日前在医学杂志《自然神经学》上发表论文,称他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人类的“灵魂细胞”。  相似文献   

12.
好书坊     
《20世纪思想史》([英]彼得·沃森著,朱进东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月版)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20世纪思想通史。哈佛大儒丹尼尔·贝尔教授评价这部巨著是20世纪思想与人物的百科全书,这样的鸿篇巨制竟然是一人所为。这个人正是皮特·沃森。算上前不久在英国面世的《思想与发明的历史:在十九世纪之前》,他已经出版了14本书,  相似文献   

13.
谁最先发明了无线电?哪一个国家最早开始无线电广播?有人说,意大利的马可尼是无线电的最先发明者,因为他于1896年首先获得了无线电发明的专利权。也有人说,俄国人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是最先的无线电发明者,因为在马可尼取得专利权之前,他已经做了实验并曾公开表演。又有人说,美国的德法雷斯特是“无线电之父”,因为他发明了使微弱的电信号得到放大并传到远方的电子三极管,没有它广播大概只能是电话、电报的形式了。所以,一些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无线电广播的国家,另有一部分人称苏联是无线电广播的“故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4.
一八六七年九月三日,瑞典马拉伦湖上有只船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船身晃动,浓烟滚滚。人们惊恐地喊道:“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正当人们要冲进去的时候,从硝烟里扑出来一个面孔乌黑、浑身是血的人,他狂呼着:“成功了!成功了!”这就是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一段故事。在这之前的四年时间里,诺贝尔进行了四百多次试验。其中一次把实验室炸飞了,他弟弟和他的四名助手当场炸死。他父亲惊吓、伤  相似文献   

15.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1918年6月6日,在当时的首都彼得格勒钟楼大街正式成立了一家私人出版社——人面鸟出版社。它的创始人是苏联图书出版大师萨穆伊尔·米罗诺维奇·阿良斯基。人面鸟出版社的诞生在当时被认为是苏联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人面鸟出版社的组织者萨·米·阿良斯基当时并不富有,他创办人面鸟出版社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出于对著名诗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布洛克的热爱和敬慕。他愿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以布洛克为首的象征主义派诗人和作家们出版他们的作品。萨·米·阿良斯基是出版社的唯一工作人员.组稿,编辑,校对,发行,他都自己干。他还亲自请美术家为“人面鸟”的出版物画插图,作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16.
民主党的潜在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白宫曾经的女主人,人所共知的克林顿夫人,现在则是受人尊敬的参议员。艾尔·戈尔:克林顿时期的副总统。戈尔发行的环保纪录片上映后,不仅在政界引起共鸣,还连带让他人气直升。戈尔可能卷土重来。约翰·克里:上届美国总统竞选时布什的对手,在最后时刻败给了布什。约翰·爱德华兹:经历2004年副总统竞选失败后,爱德华兹曾淡出政坛两年。如今,年仅53岁的爱德华兹打算重返竞选舞台,目标是爱德华兹艾尔·戈尔克里乔·拜登康多莉扎·赖斯:政治头脑和个人魅力都与希拉里不相伯仲。尽管赖斯一再否认会竞选总统,但…  相似文献   

17.
传媒学的创立、内涵及意义——雷吉斯·德布雷一席谈□马肇元译出生于1941年的法国哲学家、散文家和小说家雷吉斯·德布雷,是他那一代人中最有才华的思想家之一。作为声名显赫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一名毕业生,1967年他参加了拉丁美洲的切·格瓦拉游击运动,从而...  相似文献   

18.
吴会松 《电子出版》2000,(12):43-44
凯文·凯利(Kevin Kelly)是美国最有名的《在线》(Wired)杂志的主编,他曾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对新经济来说,文化的影响比技术重要。硅谷的最大发明不是芯片、电脑,而是新文化与新概念的形成。新经济的重点是文化因素。”的确,要提高我们华人在网络经济时代的竞争力,必须从文化着手。网络所代表的新文化早期苹果电脑在车库装配电脑,到比尔·盖茨看到操作系统商机而辍学创业,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展现的是美国人在西部拓荒的精神:跑马圈地,先占先赢;而(Intemet)的兴起,像凯文·凯利或是全球互联网的发明者提姆·柏纳李(Tim…  相似文献   

19.
新年刚过,从赵月枝博士那里传来了乔治·格伯纳(George Gerbner)逝世的消息(详见下面翻译的讣告)。记得几年前,2000年年初,也是月枝转来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校区发布的“著名传播学者、媒介批评家赫伯特·席勒逝世”的讣告。当时我翻译了这个讣告,并经国内网络研究的先驱者闵大洪推荐,登载在那时还比较热门的“浙江在线”网上——但只登载了很短的时期,似乎也没有引起任何的注意。的确,在那个时候,不仅知道传播政治经济大家席勒的国内学者寥寥无几,使用网络的中国网民也只是很小的一个群体。然而,短短六年之间,中国的情况发生了多么大…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时间7月6日,在纽约紧邻中央公园的EXXES HOUSE大酒店,迈克·摩尔就《华氏911》第一次接受数十家国际媒体的集体采访。中国《新闻周刊》是惟一到场的华文媒体。下午5点半,头戴棒球帽,一件黑色茄克衫,状如街头任何一个平凡美国人的迈克·摩尔走进不大的会议厅。一个半小时的招待会极具迈克·摩尔影片风格:幽默和毫不掩饰的政治态度,以及尖锐的进攻性政治言论。“‘华氏911’就是自由被焚烧的温度”问:你为什么使用了《华氏911》这个题目?有一本书叫《华氏451》。其作者瑞·布赖德白瑞 (Ray Bradbury)说你至少应该给他和他的小说以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