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文艺界、学术界抄袭风波不断,经常诉诸舆论、对簿公堂,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如此,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的新闻界,也屡有"抄袭事件"发生.一些记者把"剪刀加浆糊"作为自己的为文之道,甚至一些媒体也把这种"拿来主义"视为一种"潜规则".笔者暂且叫这种记者为"抄级记者",归纳起来,"抄级记者"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闻界目前出现了一股新潮流:越来越多的黑人记者离开新闻界,另谋出路。这些“跳槽”的黑人都是男性。许多黑人记者觉得他们已干得精疲力竭,在新闻界呆不下去,或者说是被挤出了新闻界。这些男性黑人记者,当初最先打破种族界限,投身于报纸、广播等新闻事业中。如今,他们成群结队地离开了新闻界。在《费城信使报》负贵市政报道的记者和全国黑人记协常委威廉·苏顿说:“我所知道的新闻界中最多的少数民族记者是一些已经智穷力竭的人。他们中大多数对自己在报界所取得的进步并不满意。”苏顿说,这些黑人记者大多在40岁上下,但也有些才30岁左右。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通讯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机、网络、QQ、微信等诸多通讯手段层层不穷,这对新闻记者而言是巨大的便利和帮助,而便利的通讯手段也催生了一些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不务实的采写作风,结合当前各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名县级基层媒体的年轻记者,我觉得有必要重申脚底板下出新闻的重要性,这是做一名合格记者的出路和秘诀。脚底板下出新闻——新闻界的实践准则脚底板下出新闻是新闻界的一句老话,它道出了新闻  相似文献   

4.
英国是新闻事业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报刊种类繁多,发行数量也相当可观。英国新闻界也曾经出现过不少享有盛誉的新闻记者和文笔犀利的评论员和专栏作家等。英国新闻界是怎样选拔、培养和训练记者和编辑的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新闻界一些负责培训工作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发起关于记者形象的讨论,引起了新闻界内外的关注。对种种有损记者形象的不良现象,社会各界民众不满,绝大多数坚持廉直的记者也是不满的。一个记者形象不佳,不只是他本人的事,也涉及到新闻界的社会影响。早在抗战时期,我国新闻界前辈范长江在指出记者不良作风所造成的结果时曾说:“第  相似文献   

6.
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中的部分记者和媒体相关责任人有的被处罚,有的被开除,不准从事记者职业。口被封住了,手也被封住了。这是新闻界的悲哀,更是记者的耻辱。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报道带来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冰 《新闻爱好者》2012,(16):43-44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的现状,颠覆了传统的传播理论,改变了传统的传播途径,也影响了部分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基本判断和职业素养的坚守。新闻界出现了官气十足的"老爷记者"、坐在车里  相似文献   

8.
郭庆光教授2014年7月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回母校中国人民大学,任新闻学院执行院长。甫一上任,自然事务繁忙,不过,郭庆光院长近日终于答应了记者的约访。专访中,他并不回避新闻界存在的一些尖锐问题。大时代,媒体需要大担当记者:近年来,新闻界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频频曝光,引发了社会与公众的颇多议论。郭庆光:这几年,新闻界出现了数起严重的虚假新闻和欺诈事件,应当说这是新闻界的不幸,也是某些新闻人的悲  相似文献   

9.
记者还有受欢迎和不受欢迎之分?答案是肯定的. 记得前些年,中国青年报有位记者到甘肃采访,根据当地干部群众的反映,采写了一篇叫做<这些记者叫西部真头疼>的新闻,揭露了一些媒体记者借采访"西部大开发"之名,到西部地区"要吃要喝要赞助"的行为;还有近年来发生在山西的某煤矿老板给记者发红包的"封口费"事件,在社会上和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0.
申赋渔 《传媒观察》2012,(10):52-53
"非虚构"写作,最早是由美国新闻界的记者提出和发起。现在,它已成了世界文学和新闻界一个备受关注的潮流。近一两年,国内一些文学期刊更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定位,刊发了大量具有朴实原创意义的作品,将"非虚构"之于突破当前文学创作困境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  相似文献   

11.
11月15日,在全国新闻工作者刚刚庆祝自己的节日——新中国第五个记者节后不久,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隆重表彰了荣获第三届“全省十佳记者编辑”称号的同志。这是新闻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一大成果,是我省新闻界的大事喜事,也是我省宣传思想战线的大事喜事。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已做到"不出家门口,即知天下事",靠"点击""在线"得到快捷新闻信息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广播媒体,还提倡记者深入基层、亲临现场是不是过时了?追根溯源,"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一生要做的功课,更是在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中国新闻界"最出名"的记者,莫过于陈永洲。只不过这个"出名",并不是让媒体同行与有荣焉的骄傲,而是给中国记者行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霾"。2014年来了,"雾霾"仍没散去,"陈永洲事件"给媒体从业者带来的警示仍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不搞有偿新闻、新闻敲诈、虚假报道。这是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另外,该事件也暴露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新闻界,"采访悲伤的人,特别是在事故中失去了配偶、儿女或父母的人"常常被记者们认为是最害怕的采访任务,这在西方新闻界被命名为"侵扰伤痛".对于这一特殊任务,西方新闻界以"最小伤害"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急功近利”析耿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拍击下,一些新闻工作者染上了“急功近利”思想,这纵然是支流,也应引起新闻界同仁的严重注意。所谓“急功”,主要表现在:一些记者只想“出名”,不想吃苦;只愿“成佛”,不愿修炼。用农民的话来说,就是“只想吃‘巧食’...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官司浅探中国新闻学院郑保卫近年来,新闻官司越打越“火”,一些记者、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了被告席上。新闻界对此有所焦虑,社会上也有议论。到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怎样正确对待新闻诉讼?新闻工作者用什么办法摆脱新闻官司的困扰,已成为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闻涉及“官司”的事越来越多,一些记者和报刊成了法庭上的“被告”。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新闻界自己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法律如何保障新闻自由?新闻工作如何按照法律行事?这是新形势向新闻界和司法界提出的新问题,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权威人士。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极为重视,由新闻发言人周道鸾(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办公厅主任)主持,召开了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将座谈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新闻官司彼伏此起,“告记者热”不断升温,弄得一些记者和作为新闻单位法人代表的社长、总编们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耗在难休难止的新闻诉讼之中,结果是,吃了官司赔了钱不说,还影响了正常的新闻报道。有的官司即使打赢了,那旷日持久的诉讼过程也折腾得你先脱一层皮。新闻界为此叫苦不迭,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如何摆脱新闻官司的困扰,已成为当前新闻界必须正视的一个严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多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界常有人提出"记者责任重建"的论点。主要依据是,在网络时代,报、网等多媒体融合,几乎是不二选择。传统媒体采编流程再造,记者既为报纸等传统媒体工作,也同时为网站等新兴媒体工作。  相似文献   

20.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黔江日报》同仁为《新闻界》出谋划策本刊记者魏虹,赖新蜀《新闻界》是舆论导向的导向,是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服务的专业性刊物。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新闻界》需要新闻界同仁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求编采人员虚心学习,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