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解析体育新闻受众--来自成都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晴 《当代传播》2005,(2):45-47
本文依据受众理论,对体育新闻受众的媒介接触心理、行为,以及对体育新闻的人际传播、反馈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玉宁 《新闻世界》2013,(12):127-128
受众观念研究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受到新闻传播学界和传媒业者的重视,当前媒介融合成为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大趋势,媒介融合时代受众研究是传媒业发展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受众观念研究回顾,梳理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受众研究的成果,通过对当前我国媒介融合进程及现状的再认识,对媒介融合时代受众观念研究进行学理上的探讨,试从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以受众观念研究的视角为当前传媒改革提供突破口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康彬 《新闻知识》2013,(1):9-11
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介功能发生转变以及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媒介环境的变化又会引起受众观念与行为的变化,这最终导致了受众身份与角色的变化。本文就将对新媒体时代的积极受众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新媒体时代积极受众的划分及其表现来展现新媒体受众的新特点以及其与传统受众的区别,同时还对积极受众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与满足”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研究从考察受众对不同媒介的使用开始,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加以解释。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为“使用与满足”理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受众观,“使用与满足”理论依然有许多缺陷。麦考姆斯和韦弗曾提出,将议程设置和使用与满足学说协同起来,构建一种综合了受众中心和媒介中心的新取向。本文认为这才是比较全面、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3,(9):14-17
受众研究作为传播学的重要领域,其理论与范式经历了许多转变,但从总体上来说,受众研究不像其他领域一样存在清晰可寻的时间脉络,本文以受众研究的核心命题——"媒介—受众"为线索对西方受众研究历史做一个相对简单清晰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范敏 《新闻与写作》2004,(11):24-25,35
“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传播学中的一种受众行为理论,旨在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接触条件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样的需求,来考察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使用与满足”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40至70年代的美国,一些传播学者通过对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和印刷媒介读者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分析,认为受众接触媒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导致的受众参与形式与内容也发生了转变。事实上,媒介融合不仅仅是技术、机构以及参与形式的融合,更代表了一种文化变迁。从受众参与的视角思考媒介融合或是一种媒介融合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瑞雪 《报刊之友》2013,(3):149-150
随着大众传媒的蔓延及网络的发展,粉丝及其文化逐渐从边缘化的地位走向人们的视野中心,一方面汲取着早已有之的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及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吸引着包括学术界在内的众多关注。本文拟从大众传媒研究、受众研究、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等多重角度切入,对粉丝文化进行多维度的审视,以阐发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就是每位公民对媒介信息的使用、分析及制作能力,其中的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同时也包括广告。目前,受众的广告素养这一课题进行专门的细化研究还比较少。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媒介素养理论,对我国受众广告素养的内涵、形成原因以及受众广告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我国受众广告素养培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8,(10):56-64
对于劳动议题的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在早期的研究中一直处于盲点期。随着达拉斯·斯迈思等一系列学者的研究,劳动议题慢慢进入学术视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媒介环境下劳动议题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试图研究在整个传播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劳动议题是怎样发展的,其内在发展逻辑是怎样的。研究发现,关于劳动议题的研究,由于媒介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时代的劳动议题遵循着商品经济的逻辑,关注的是受众劳动与媒体以及广告商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而到了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动关注剥削问题,注重受众劳动与媒体的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研究。而对于数字劳动的争议,传播政治经济学以及文化研究学派之间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经济路径以及社会文化路径,能够帮助我们全面理解数字时代劳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文 《采.写.编》2021,(6):131-132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以及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数据和日常信息的渴望,借助可穿戴设备进行量化自我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笔者以可穿戴设备受众为研究对象,探究可穿戴设备下受众身体的媒介呈现、可穿戴设备对受众身体的规训影响以及受众使用可穿戴设备的忧思,阐释可穿戴设备与作为媒介的受众身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希望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人作为媒介的探讨提供些许思考启发.  相似文献   

12.
赵曙薇 《今传媒》2011,(12):81-82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以强调和维护受众的表达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和使用权为主旨的受众参与理论,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日益深入,而且在传播实务中也逐渐得到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纷纷崛起,电子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体,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必须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受众参与策略,不断探索创新更符合时代特征和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对受众参与媒介传播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大众媒介与电子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索尼娅·利文斯通(Sonia Livingstone)系伦敦政经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社会心理学教授、前系主任,是受众研究、儿童与媒介研究、互联网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家。此次笔者就受众概念、受众研究的新动向等议题对其进行了访谈。受众概念,受众理论及其再思考问(吴世文等):我们想从您的专箸《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谈是。您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种关于受众(audience)的技术解读,让电视与电视现众变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4.
吴颖 《新闻世界》2012,(3):78-79
在当今媒介多样化、受众碎片化、广告传播效果不佳、公众强烈依赖媒介的背景下,受现代企业公关关系理论与事件营销理论的影响,以媒介为受众的新型营销模式开始盛行。这种营销模式以商业炒作为典型。本文系统分析了在这种营销模式下,企业、媒介、公众三者的关系,以及企业如何针对媒介特性进行商业炒作,尤其是与网络媒介结合后又是如何运行的,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立芬 《新闻世界》2011,(7):270-271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平民化的推进,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媒介素养问题。本文从媒体的公共性出发,通过研究我国媒体在产业化进程中与受众需求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受众媒介素养在媒体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媒体应在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介融合形态逐渐成熟,媒介环境的改变促使受众观念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树立正确的媒介受众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只有这样,媒体才能赢得受众支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受众观念的转变,指出了当前受众观念的总体特征即权利主体,并从媒介、受众及媒介和受众关系三个层次分别阐明了受众观的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亮 《报刊之友》2013,(8):25-28
本文目的在于论述媒介与受众之间存在的冲突和平衡。在简单介绍媒介的发展情况,受众利用媒介的原因和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媒介与受众的冲突。同时本文阐述了媒介与受众的平衡,介绍了媒介监视环境等正面功能。随后,媒介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使受众拥有了"话语权"。此外还阐述了媒介与受众相互作用的现状。媒介为了获取更多的受众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始以受众的需求为主,而受众在利用媒介获取信息的同时,逐渐对媒介产生依赖。最后阐述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相互修正、相互提升。媒介在以后的发展中定要培养新闻职业道德,而受众也应该逐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做好自己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18.
张亮 《今传媒》2013,(8):25-28
本文目的在于论述媒介与受众之间存在的冲突和平衡。在简单介绍媒介的发展情况,受众利用媒介的原因和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媒介与受众的冲突。同时本文阐述了媒介与受众的平衡,介绍了媒介监视环境等正面功能。随后,媒介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使受众拥有了“话语权”。此外还阐述了媒介与受众相互作用的现状。媒介为了获取更多的受众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始以受众的需求为主,而受众在利用媒介获取信息的同时,逐渐对媒介产生依赖。最后阐述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相互修正、相互提升。媒介在以后的发展中定要培养新闻职业道德,而受众也应该逐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做好自己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19.
周桂羽 《东南传播》2023,(4):128-131
跨媒体叙事是我们时代重要的叙述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后媒介时代的受众。受众是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媒介融合带来的权力变动影响着跨媒体叙事文本的生产过程。同时受众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其与信息生产者的权力关系也深刻影响着跨媒体叙事产业的发展。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意义生产与解读、受众内部的权力关系、受众与资方的经济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后媒介时代如何赋权受众。研究发现,在后媒介时代,跨媒体叙事不仅赋予受众极大的生产权力,同时也提升了受众解码信息的自主性。受众内部之间、资方与受众之间在权力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不同维度上的权力重构在文化与经济上共同促进了跨媒体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模式与传受关系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对受众来说,新媒体环境正在催生"参与式文化",受众从以往"传统媒介的靶子"转型为媒介的"管理者",因此促成了受众媒介素养的转型,从以往强调受众对待媒介时的批判能力到强调受众的自我选择和管理.根据这一变化,有学者构建了"媒介素养之塔"理论框架,据此框架,受众的媒介素养可以从媒介安全素养、媒介交互素养、媒介学习素养、媒介文化素养四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