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今年1月15日至17日,是中国革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纪念日,数月业,河南新乡军分区和新乡日报社《重走长征路》联合报道组等有志之士,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感受红军艰辛,弘扬长征精神,在他们采写的一则则新闻的背后,有着无数感人的新长征事迹。为此《遵义日报》记者采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2.
<正>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1935年1月下旬,根据遵义会议关于渡过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然后与红四方面军汇合的决定,中央红军分兵三路从遵义向川南进发。由于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兵力沿江封锁,围追堵截,在土城战斗中红军失利,损失惨重,被迫改向云南东北部的威信、镇雄一带集结,研究新的对策。1935年2月4日,先头部队从四川叙永进入云南威信。2月5日至10日,中央政治局先后  相似文献   

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城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称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解决了党中央的路线和组织问题。这次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统治四年之久、使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损失的王明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中央机关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领导。这就使工农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转危为安,进而战胜种种艰  相似文献   

4.
在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有过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王明、博古等几位领导人,然而都没有形成能够团结全党同志进行胜利斗争的中央领导集体.真正形成中共领导集体的是在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5.
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决策为广大西部地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为新闻媒体提供了广阔的报道空间。我们遵义日报的同志感到:在宣传中一定要准确、全面地理解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不能过分强调亮点而忽视盲点,过分强调机遇而忽视挑战。否则,容易造成误导。 西部大开发,需要结合实际,在吃透市情的基础上,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宣传尤其需要结合本地实情,有的放矢。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总人口670万,面积相当于一个海南省。遵义曾受巴蜀影响,文化素盛;又因红军长征转战黔北召开“遵义会议”而颇具知名度。遵义是“…  相似文献   

6.
曾三傅     
8.征服雪山1935年1月上旬,红军胜利地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它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揭发和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李德、博古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样“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从此,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开始了新的征途。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前夕,中央文献研究室在《党的文献》第4期上发表了陈云于1935年10月15日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作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报告的全文。这是继1935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1935年2月8日中央书记  相似文献   

8.
8月1日,我乘坐沪昆高铁,第一次踏上贵州的土地,开始了长征沿线省级党报联盟“重走长征路”大型采访贵州段的活动. 一到贵阳,未作停顿,我随贵州日报同仁便直奔黔北重镇——遵义市.要知道,此次采访的重头戏几乎都在遵义地区.1935年初,对红军长征具有决定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遵义,也成为红军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兰台世界》2016,(10):17-20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陈云撰写了《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简称《提纲》)。1935年8月,陈云赴共产国际汇报。陈云以《提纲》为基础,形成《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简称《报告》)向共产国际进行了汇报。《报告》经简化整理后以《英勇的西征》为题,以"施平"的名义,于1936年春在《共产国际》杂志发表。1936年3月,陈云以"廉臣"为名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简称《见闻录》)在巴黎《全民月刊》杂志发表,成为最早以亲历亲闻角度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文献。陈云在莫斯科遗存的三份讲述长征的文献《见闻录》《报告》《提纲》以及整理简化版的《英勇的西征》,成为最早宣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遵义人来说,1月15日无疑是一个特殊的符号。这一天下午的遵义纪念广场,承载着“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这个神圣的主题、凝聚着上海、遵义两地人民深情厚谊的大型歌会虽然唱完了最后一个音符,但激越的歌声和人们在这歌声中所寄托的缅怀和思念永远没有结束的鼓点,这歌声中凝聚的上海、遵义浓浓的两地情意永远不会落幕。  相似文献   

11.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之际,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专程来到我馆,视察参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和"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刘奇葆同志首先来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展厅,在反映十送红军、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草地等题材作品前,不时驻足,仔细观看。他说,美术家们用生动感人的艺术语言来再现红军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调出滇军,乘云南空虚之际,于1935年4月22日大踏步进入云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出版的报纸,大部分都在频繁的战争中失散而没有保存下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的这期《战士》报,是目前征集到的唯一的一张在红军长征途中出版的报纸。 1935年1月,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立即显示出胜利的局面。5月间,红军巧渡金沙江,取道彝族地区后,来到了大渡河畔。当时的形势是严重的,湍急的大渡河挡住了前进的道  相似文献   

14.
刘庆田 《新闻窗》2013,(1):49-51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报纸,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为铅印四开四版,出版了80多期。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后,《红星报》改为油印,在战争空隙坚持出版,又编印了20多期。红军经过贵州许多地方,打了不少硬仗,中央还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5.
李昊  李贵生 《新闻窗》2005,(1):14-14
纪念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的宣传报道是今年全国、尤其是贵州媒体的一个重头戏,遵义日报社自然对此更加重视。如何组织好这次宣传报道?遵义日报社所属的遵义日报、遵义晚报进行了一些新尝试。2004年初,遵义日报、晚报即着手策划这次较大规模的报道活动。我们首先在量上有所保证,且要保持一个较长的时间,逐渐升温,有一个舆论思想的准备,同时,  相似文献   

16.
<正>1934年10月,刘少奇随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旬,到达陕西吴起镇。长征途中刘少奇曾担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在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提高红军战士的阶级觉悟和坚定其理想信念,保证胜利完成长征的历史任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的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把刘少奇介绍给彭德怀说:"这是刘少奇,很早加入党,中央委员。"(2)彭德怀热情地同他握手。没想到会后不久,刘少奇回到五军团传  相似文献   

17.
1月5日至8日在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按照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共识,求实,鼓劲”的要求,通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对会议的基本估价 这次会议是在中宣部的指导下,由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代表,不仅有来自94家高校出版社的社长和  相似文献   

18.
沈独石 《新闻窗》2005,(1):38-38
自去年10月到今年1月中旬,我省11家报刊先后对红军长征暨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纵观这次纪念性的战役报道,总体感觉与过去相比,无论是内容的提炼、形式的创新,还是报道角度都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21日,贵州省档案局(省地方志办)举办《红军在贵州史料汇编》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十余家中央驻黔新闻媒体、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站参加了发布会。贵州省档案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远良介绍了《红军在贵州史料汇编》编纂出版的过程和特点,省委党研室、省军区司令部、贵州人民出版社的专家对该书的全面性、系统性、史实性和权威性做出了点评。1930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5次进入贵州,足迹遍及当时贵州81个县中的67个县,对敌作战120多次,取得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经典战役的胜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了遵义会议等系列重要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0月,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云南省档案馆公布了蒋介石、龙云等人围堵红军的多封密电原件,为从另一个侧面解读红军破译密电的历史事实,提供了确凿证据. 破译“来去本”密电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胜利结束.毛泽东重新指挥红军,为革命带来生机.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向贵州土城推进,按照中央政治局决议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月28日清晨,中央红军在土城与刘湘的川军发生激战,可敌人越打越多.由于当时对敌情判断不准,中央红军原计划歼敌三个旅,可敌人实际有八个旅,因此战局陷入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