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齐铁偕 《新闻记者》2008,(10):14-17
罗丹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世界上不会缺少新闻,只是缺少发现新闻的眼睛;而对于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文化记者来说,体育新闻的激增并不意味着文化新闻的缺失,只要有一双善于再发现与再挖掘的新闻慧眼,一样能写出不同一般的佳篇.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指出:"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新闻敏感是记者从业能力的基础,新闻记者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新闻悟道     
王维作诗:"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道,事物之行径.万事万物皆有道,新闻写作亦如此.我做了十七八年新闻工作,由记者到编辑再到总编,一直在摸索新闻采写之基本方法,有成功的方面,也有不太成功的时候.在整理过去的新闻作品时,信笔写下了一些感言,也算是悟"道"吧.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简单说,就是关注百姓生计的新闻.时下,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民生新闻都是编辑热心烹饪的一道大餐.但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大量民生新闻报道流于泛泛、庸常和琐碎,缺乏深度,缺乏内涵,更缺乏直抵人心的触动.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相似文献   

5.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无疑也是新闻创作中最主要的一步.美国著名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曾说:"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那就是写作导语了."他还说:"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不仅如此,新闻导语还起着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为全篇定音,吸引读者的主要作用,在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精彩,是文章的路标和广告.那么,我们如何创作并没计出简短精美的好的新闻导语呢?结合笔者在新闻工作中对新闻导语创作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刘慧 《新闻天地》2003,(6):51-52
一些机关单位的新闻宣传专干总是埋怨本单位没有好的新闻素材,写不出好的新闻。其实,新闻素材各个单位都不缺,缺少的是宣传专干从新闻素材中挖掘出好的新闻。新闻专干要想写出好新闻,必须培养自己的新闻发现意识。 "发现"乃新闻之母。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过,"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而且这种发现要独具慧眼,要领先一步,要略胜一筹。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发现"是一种力量,记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发现力。优秀新闻作品大多始于记者的发现。法西斯灭亡十多年  相似文献   

7.
魏轶群 《传媒》2007,(2):54-5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公认的一条普遍原则.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论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它和空气一样,虽然大家都每时每刻在呼吸它,但很难说清楚.美国一所新闻学院向十家报纸的主编征求"新闻"的定义,十个人就有十种说法.美国的一位新闻学家说给"新闻"下个定义难极了.在我国,解放前和外国相似,也是各有各的说法,以后都一律沿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近几年来,由于思想解放,又重新讨论新闻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辞海》里的新闻条目,这样给"新闻"下定义:"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这些体裁通常称为新闻."但是,有的从事新闻工作的老同志却说,我们搞了几十年的新闻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新闻.一些读者抱怨报上没  相似文献   

9.
童兵先生曾说:"国人有好事者,曾经收集到三百多个新闻定义,国外更有人扬言,新闻定义在千种之上."新闻的定义本来就不统一,对正在成长中的草根新闻的理解,业界就更加莫衷一是,草根新闻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驳杂的概念,而实践在先,理论探索在后,正是新闻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所有形式的信息传播都可以当作叙事来理解."曲艺式新闻"是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一种颠覆.本文探讨的是当前"曲艺式新闻"在叙事上的建构及其错位.  相似文献   

11.
何谓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嗅觉或新闻鼻、新闻眼.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形象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2.
刘万永 《中国记者》2012,(10):49-50
我得到的是另一个雅号:藏獒 "他是一个天生的斗士,向不公宣战是他的信仰;他是一个悲悯的义士,为弱小呐喊是他的本能.他所留下的那些文字,给了我们藐视黑暗、追求光明的勇气." 这是2009年腾讯网颁发"年度教育记者"时给我的颁奖辞. 一名年轻记者看到后问我:"你是不是从小就立志从事新闻工作?" 我说,我本科是学教育的,大二时还不知道新闻的5个W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3.
胡沈明 《青年记者》2006,(22):31-32
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曾指出:"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等伤害."伤害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在读图时代,新闻图片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但"新闻摄影机比任何报纸工具或技术更需要对大众的恐慌与愤慨负责."在这其中,如新闻媒体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处理新闻伦理问题,即"新闻伦理事件新闻化"将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而这一切俨然已成为现在一些媒体的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14.
"娱乐"一词,在"新闻娱乐倾向"和"新闻娱乐化"中的地位不可等同视之,当前很多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争论,很大程度上和没有很好地区分开两者有关."新闻娱乐化",是媒体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的,努力迎合大众的负面心理的现象,集中表现为媒体以夸人编造事实,煽情、炒作等作为手段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新闻娱乐化"之所以广受诟病,在于娱乐化作为媒体盈利目的而存在的事实,背离了新闻严肃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损害了人众真实,止确认识外部事物变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王漱蔚 《青年记者》2012,(23):33-34
幽默作为美学名词,源自于拉丁文Humoc,英文Humour,是外来语,是著名记者林语堂音译而成.美国人解释"幽默"云:"幽默是任何滑稽可笑的事物."英国人的解释略同.在我国,《新华字典》解释为:"音译词.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新闻幽默就是将幽默引入新闻,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中蕴涵的幽默、新奇的部分展现出来,使接受者感到有趣、可笑、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6.
谢觉哉是著名的革命家、新闻家,在他60岁诞辰时,董老(必武)在赠诗中写道:"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文章惊海内,从无渣滓扰襟期."这是对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晋人陆机的<文赋>中有两句诗:"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底之珠,被称作新闻的"眼睛".标题是现代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新闻信息最先进入受众视野、为受众所接受的必经通道,是新闻发生作用的起始点.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新闻业高速发展,大众传媒的竞争日益激烈,新闻标题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新闻写作中的情感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新闻写作就是向受众撒播阳光的过程,所以,记者的笔要饱蘸感情.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情感.在新闻写作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情感?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思考:一是要理解情感与写作的关系.二是要掌握在写作新闻时如何表达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新闻界把新闻产品视为"易碎品",<纽约时报>前副主编罗伯特·赖斯特就曾说过:"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新闻界普遍认为最没有生命力的事物莫过于昨天的报纸的话,那么今天的看法就是:最没有生命力的事物莫过于几个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一 2008年2月19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新闻,广州市政协委员、卫生局副局长在该市政协分组讨论会上说:"大家对医疗机构有误解,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老百姓老要自己掏钱(看病)所以觉得贵,但出不起不等于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